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栽植技術
楊梅栽培和管理,一般比較粗放,常不整地,而隨山坡地形挖穴栽植;有的挖魚鱗坑或小土坪,小土坪的范圍為1.5-2米見方;也有修筑梯田成行栽植的,后者是楊梅山地栽植的優良方式。栽植距離各地不一,一般為4×5米,每畝栽30-40株。栽植時期多在春季2-3月份。楊梅雌雄異株,栽時應配植一定數量的雄株,一般1-2%已足夠。根據果農經驗,楊梅不宜連作、主要因楊梅的根在土壤中腐爛過程中產生影響幼樹生長的某種物質。一般認為伐除楊梅的土地最好栽植松樹,經10-20年后再間栽揚梅。楊梅幼樹耐蔭,待它長大后,將松樹伐除
。
二、土壤管理與施肥
楊梅施肥通常以草木灰、菜餅、豆餅等為主,也有用土雜肥、堆肥及廄肥的。一般一年中施肥兩次。第一次在采果后的6-7月間,第二次在秋末冬初。施肥量各地因品種的耐肥力及土壤肥力不同差異很大。一般大樹每株施草木灰10-20公斤,垃圾土雜肥40-50公斤。對氮、磷肥料的施量,需依品種特性而慎重掌握。根據余姚的經驗:荸薺楊梅等耐肥品種,每株產果50-75公斤的樹,需菜餅3-5公斤,或草木灰10-15公斤,或欄肥、垃圾和土雜肥等50-100公斤。丁岙梅及大炭梅餅肥施量不宜過多,以免出現樹皮縱裂和春梢抽發過多而造成落果現象。磷肥宜與有機肥拌勻,腐熟后作基肥深施,也可在生長期用2%的過磷酸鈣溶液在傍晚噴施。但磷肥不能連續施用過多,不然,著果數量雖明顯增加而果形變小,肉柱頂端尖而質硬,果實多呈畸形,同一植株成熟不一,味酸、易落果;并且使樹皮發生縱裂、一、二年后,會出現葉片大量早落,直至7-8月間呈現枯死現象。果實成熟前15-20天,增施一次1.5%的尿素,有增進果實品質、促進根系生長和抽生結果枝的作用。楊梅對鉀的需要量比磷多,果實采收后施草木灰,對促進樹體后期營養生長有良好的效果。
三、整形修剪
楊梅的樹形多采用自然回頭形。因楊梅的頂芽及其附近1-4芽能抽生枝梢成為骨干枝或側枝,先端抽生枝梢的生長勢都很強,下部多是隱芽,故樹冠分枝很有規則。幼樹整形時,只要輕度修剪,5-6年即可成形。成形后,于每年春季(4月份)和秋季(8-9月份)對枯枝、病蟲枝、傷殘枝及根、干上發生的無用萌蘗、交叉雜亂的枝進行疏除;其他不作特殊修剪。對衰老樹應結合施肥進行大枝更新。
四、樹體保護
楊梅大枝易被日曬或其他原因而枯死,因此要加以保護,勿使其直接遭受烈日曝曬;如有枯死大枝,應及早鋸掉,并削平傷口,徐泥漿后進行包扎,使傷口及早愈合。冬季有大雪時,應在雪后進行搖雪,以免積雪壓斷枝條。沿海地區,臺風季節應注意防風,并及時做好斷枝整修和根際培土工作,及早恢復樹勢。氣候干燥或黃沙的侵蝕,是浙江許多地方造成楊海大量落花落果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花期防止干旱和在黃沙過后進行噴水,是保花保果的重要措施。此外,還要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
五、采收
楊梅果實一般在6月上旬至7月上旬成熟。果實成熟后極易腐爛脫落,必須及時采摘。采收時最好分期分批、采紅留有。采前要剪去指甲,并注意輕采、輕放,以免果實受傷,造成腐爛。來收時間以清晨、傍晚為宜,此時氣溫低,損失較少,雨天或雨后初晴均不宜采收,否則,果實水分多,容易腐爛。
大部分楊梅園都讓其天然生草,不行耕鋤,只在采果前翻除樹冠底部的雜草,鋪于樹冠下面,便于采果和果實脫落時減少損傷。也有的在4-6月份普遍進行一次中耕除草,把清除的雜草或柴枝覆蓋樹盤,待果實采收后,施足基肥,并將樹盤的覆蓋物和腐熟的有機質一并翻入土中。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