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設施果樹栽培要為植株生長創造特殊的、可控的小區環境,而不是對自然環境的簡單模仿和移植。因此,不同地域、不同樹種、品種的最適環境模型不盡相同,應根據當地條件區別對待,靈活調控。影響果樹設施環境的因素主要是光、溫度、濕度。
一、光的調控針對棚內光照強度弱、光譜質量差、光照時間短的特點,在光的調控上有以下具體措施:(一)選擇透光率高的覆蓋材料。常用的有普通、無滴、漫反射、復合功能棚膜等,可根據經濟狀況選用。(二)棚室結構要合理。棚室結構在保證環境條件便于調控、堅固耐用、抗性較強的基礎上,要適當降低棚體高度,以增加果樹下部光照,盡量避免支柱、立架、墻體等附屬物遮光。(三)鋪設反光膜。在棚內地面鋪設鍍鋁膜,利用其反射光增強光照。(四)人工補光。常用光源有熒光燈(4~100瓦)、水銀燈(350瓦)、齒化金屬燈(400瓦)、鈉蒸氣燈(350瓦)。(五)選擇適宜的樹體結構。(六)加強對樹體的綜合管理。
二、溫度的調控棚內升溫初期一定要逐步進行,忌升溫過猛、過快,并注意在扣棚前10~15天先覆蓋地膜,增加地溫,保證根系提早活動,向上供應水分。溫度升降主要是靠揭放草苫、通風來控制。棚內夜間溫度主要與保溫措施有關。在保溫措施較為完善的情況下,夜間氣溫一般可保持在7℃~12℃。如果保溫措施不當,棚內散失的熱量不能及時得到補充,溫度會變得很低,有時甚至低于外界自然氣溫,這就是設施栽培中常見的“棚溫逆轉”現象,即在冬春季節的夜間尤其是日出之前的黎明時刻,棚內溫度會低于棚外氣溫。棚溫逆轉,對果樹造成的危害很大,尤其在花期和幼果發育期,會導致花器、幼果凍傷,嚴重影響產量,以致設施栽培失敗。
冬季氣溫低,以后隨物候期推進氣溫逐漸升高。一天當中的氣溫變化,晴天時較有規律,午夜至凌晨日出前,氣溫最低;日出后隨著太陽的輻射,溫室效應加強,氣溫上升,最高氣溫發生在上午11時至下午1時;下午2時以后氣溫又開始下降。棚內溫度變化,晴天時變化非常明顯、劇烈,設施栽培應根據需要及時進行降溫、保溫的調節。在陰天太陽輻射弱的情況下,氣溫變化相對平緩。
棚內溫度應與樹種、品種、發育物候期、設施結構相結合進行適當地調控。如花期(花期前后)白天溫度不能過高,一般不超過25℃。如超過25℃在幾個小時內便嚴重影響授粉受精,降低坐果率。但花期夜間溫度不能太低,一般不能低于5℃,否則會發生低溫傷害。其他如幼果發育期、成熟期等均有不同的溫度要求。
三、濕度的調控設施內空氣濕度的調控仍較傳統,濕度過高時可通過通風降濕來調控,而濕度低、空氣太干燥時,主要通過地面澆灌和空間噴霧來調控。土壤濕度的調控主要通過控制澆水的次數和每次澆水量來實現。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