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今年成都地區梨樹上普遍發生一種我省以前從未發生過的害蟲―――梨癭蚊。據調查,成都地區的20多萬畝梨樹大都不同程度發生梨癭蚊,被害株率一般在50-80%,嚴重的達100%。此蟲主要危害梨樹嫩梢嫩葉,被害葉縱卷呈雙筒狀,春梢被害率達80%左右,幼樹受害最重,在被害卷葉內均能剝出癭蚊幼蟲(蛆)。春梢、夏梢被害后,次年不能形成結果花芽,對梨樹產量影響極大。由于害蟲在卷葉內危害,各地果農普遍反映此蟲很難防治。
梨癭蚊作為我省梨樹上的一個新蟲害,據龍泉驛區反映,此蟲在去、前年已有發生,但數量少,未引起重視,今年由于氣候適宜,故造成大流行。
一、發生特點
梨癭蚊的發育要經過成蟲、卵、幼蟲(蛆)、蛹四個時期。成蟲將卵產生在尚未展開的芽葉縫隙中,少數產在芽葉表面。孵化的幼蟲(蛆)危害芽葉,2-3天后被害芽葉開始出現黃色斑點,接著葉面出現凹凸不平,葉片正面自兩邊邊緣緊密縱卷呈雙筒狀,并越卷越緊,幼蟲(蛆)居其中危害,致使葉片變褐,嚴重時枯死脫落,形成禿枝。
據資料介紹,梨癭蚊在安徽一年發生2-3代,以老熟幼蟲(蛆)在樹冠下土壤中越冬,深度0-6厘米,2厘米深處最多,但也有少數在大樹的樹干翹皮裂縫中越冬。翌年梨芽開綻時,越冬代成蟲大量出土飛翔在尚未開放的芽葉縫中產卵。卵呈球狀,也有少數產卵在芽葉表面。從4月上中旬開始芽葉出現被害狀,到5月中下旬大量出現卷葉,一片卷葉內有數頭至數十頭幼蟲(蛆),蟲齡不等,說明此蟲發生期不齊整,有世代重疊現象。在樹冠下土壤中也可發現有幼蟲和蛹。此時被害葉片多數變褐,但也有初卷葉,剝開卷葉可發現低齡幼蟲(蛆)。梨樹因品種不同表現出不同的受害程度。黃金梨等韓國、日本梨受害最重,中國梨和西洋梨受害較輕;幼樹比成年大樹受害重。
二、防治方法
1、地面防治。在越冬代成蟲出土前1周左右(即3月底至4月初)和第一、二代老熟幼蟲脫葉高峰期(5月中下旬至6月上中旬),特別是降雨后將有大量幼蟲脫葉入土,在樹冠下噴灑農藥,效果良好。
2、樹冠防治。在越冬成蟲(4月上中旬)和第一、二代(5-6月)成蟲產卵盛期,進行樹冠噴藥,并可兼治其它葉部害蟲。
3、人工防治。于4-6月春梢大量抽生期,一經發現卷葉即實施人工摘除被害葉片,將摘下的葉片集中燒毀或深埋。
4、藥劑選用。52.25%農地樂乳油1500-2000倍;48%樂斯本乳油1000-1200倍;10%安綠寶乳油1200-1500倍;2.5%天王星乳油1000-1500倍;潛雕1000倍+敵敵畏1000倍,上述藥劑均可選用。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