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梨原產我國,為我國主要果樹之一,除生食外,還可加工罐頭、梨酒、梨干、梨脯等,深受群眾歡迎。梨樹結果早,一般2-3年開始投產,6-7年就能進入盛果期,適應性強,栽培容易,無論山地、田塊、灘涂均可種植,豐產性好,基本無大小年現象,盛果期每畝可穩定在2000Kg以上,壽命長,一般可達20-30年,最長達80-100年。
一、優良品種介紹(品種介紹僅供參考)
(1)幸水:產于日本靜崗縣,系菊水×早生藏雜交育成,樹勢較強健,樹姿半開張。果實扁圓形,平均果重200-250g,果皮淺黃褐色,均勻一致,果肉白色,肉質細而松脆,汁多,味甜,含可溶性固形物12%,品質上等,8月中下旬成熟,早果豐產,穩產,抗黑星病和黑斑病,要求管理水平較高。
(2)豐水:日本品種,系n-14(菊水×八云)×八云雜交育成。樹勢較強健,樹姿開張,發枝力強,枝長易下垂。腋花芽及短果枝易形成,豐產。果實圓形,有棱溝3-4條,平均果重250g左右,果皮銹褐色,陽面微紅褐色,果面粗糙,果心中大,果肉淺黃白色,肉質細而脆嫩,汁多味甜,含可溶性固形物12-13%,品質佳,抗黑星病和黑斑病,8月中下旬成熟,易發生日灼病,果實不耐貯運。
(3)筑水:1970年日本果樹試驗場從豐水與八幸的后代中選出,1988年命名。果實圓形,整齊,平均果重250g左右,果肩微凸,萼部呈棱突起,果皮黃綠至淺褐色。果肉白色,果心小,肉質細脆,甜汁多,石細胞少,品質上等,樹勢中等,發枝力強,早果,豐產,穩產,可與幸水、豐水互為授粉樹,7月下旬成熟。
(4)新高:日本品種。平均果重350-400g,果大,近圓形,果皮黃褐色,肉質細酥松脆,香甜味濃,汁多,品質上佳。9月上中旬成熟,耐貯,早果,豐產,抗病性及適應性均強。
(5)翠冠(原代號8-2):用幸水×6號(杭青×新世紀)雜交育成,樹勢強健,樹姿直立,花芽易形成,結果性好,豐產。果實圓形,整齊一致,平均果重250g,大果重650g,果皮暗綠色,分布有銹斑,果肉白色,肉質細脆,與幸水肉質相似,果心較小,汁多,味甜,含可溶性固形物12-13%,比幸水風味好,品質佳。7月底8月初成熟,耐貯運。
(6)清香:用新世紀×三花梨雜交育成,樹勢中庸,樹姿較開張,新梢嫩枝綠色,成熟枝紅褐色,花芽、葉芽、葉片均較小是其主要特征。果實長圓形,果形大,平均果重280g,大果重950g,果皮褐色,較光滑,果肉白色,肉質略緊密,汁多味甜,含可溶性固形物13-15%,果心特小,似小核桃,可食率高達93%,成熟期8月中旬,耐貯運。
二、栽培技術
1、梨園建立
無論平地、丘陵、山區、河灘都可發展梨園,但應考慮運輸條件,有利于灌溉的條件等。果園地址選定后,應結合地形、地勢、道路、渠道和防護林等,將果園按30-150畝不等劃分為若干小區。丘陵坡地,小區長邊盡可能與等交線平行,有利于水土保持,便于管理。
梨樹從苗木落葉后至發芽前都可栽種,根據不同地形、地塊確定種植密度,為了早期高產,最好采取計劃密植,目前推廣的株行距為2×3米或2.5×4米。
種植技術:A、按株行距定點挖穴,一般砂質土,穴寬80cm,深50-60cm,;水稻地穴寬80cm,深40-50cm即可。先放入至30-40cm左右的稻草、枝條或綠肥枝、桿等,并將表土加入踏緊,再施有機肥(豬、牛糞)50-80公斤或礱糠雞糞(20公斤)或純雞糞(10公斤)需腐熟,并加鈣鎂磷肥1-2公斤(堿性土壤可用過磷酸鈣)與土混合填入,做成饅頭形。B.種植前需將梨苗粗根剪栽2-3cm,促進新根發生,嫁接處薄膜需解除,以免影響主桿生長。C.種植時嫁接口需露地面5-10cm,踏實根際土壤,立即澆足水。風口地帶,需設立支柱,防范倒伏。
2、改土施肥
土壤深翻熟化是梨樹增產技術中的基本措施,要想果樹增產、豐產、優質,必須從改良土壤著手。深翻改土一般在秋季果實采收后,到冬季落葉前進行,其方法有擴穴、全園深翻、隔行或間株深翻。深翻深度一般以30-40cm為宜,有條件的地方可采取隔年輪翻,1、3、5年在原穴的兩側開深2.5尺寬1.5尺左右的深溝,2、4、6年在另兩側開深溝,結合施入基肥。
施入基肥標準,一般以100Kg梨果最少需有機肥(豬、羊廄肥)100Kg,再混入2.25Kg磷肥,有利于產量和品質提高。
除基肥外,在生長期還應適時追肥,一般要求施三次追肥,第一次花后肥,時間4月中下旬,促進枝葉生長,花芽分化和果實膨大;第二次果實膨大肥,時間5月中旬-6月上旬;第三次采后肥,時間8月下旬-9月中旬,增加葉色,延長葉片壽命,恢復樹勢。
根外追肥可結合噴藥施入適量氮、磷、鉀等肥,常用濃度尿素0.3-0.5%(高溫0.2-0.3%),過磷酸鈣0.5%,硫酸鉀0.3-1%,磷酸二氫鉀0.2-0.3%,此外腐熟人尿5-10%,草木灰浸出液3-10%(不能與農藥混用)。
3、配備授粉樹及三疏技術
梨為異花授粉樹種,多數品種自花不結實,所以必須在花期基本相遇的授粉品種,主栽與授粉品種配置的比例最好是2:1或1:1,最少也需3:1或4:1,才能達到豐產穩產。日本梨(幸水、豐水、筑水)與翠冠、清香、脆綠可互為授粉。
三疏技術就是正確掌握疏花芽、疏花蕾與疏果的時期和方法。
A.疏花芽:結合冬季修剪時疏去過多花芽。冬季疏花芽,應按比例,原則上是花芽:葉芽=1:1,大約疏除全樹花量的一半,但應注意梨樹當年花芽形成多少,生產實際中,骨干枝以每5-6寸距離留一個花芽的密度為宜。注意,只疏花芽,保留葉芽。
B.疏花蕾:冬季修剪時若疏花芽工作未進行,可在開花前,疏花蕾進行補救,疏蕾標準一般按20cm左右保留一個花蕾。疏蕾原則:疏弱留強,疏小留大,疏密留疏,疏腋花芽留頂花芽,疏下留上,疏除萌動過遲的花蕾,疏除副花蕾,決定疏除多少,還需隨時了解氣象預報。
C.疏果:應根據品種、樹勢、花期、氣候而定。花量多,樹勢弱,著果率高的應早疏花量少的幼樹、旺樹應遲疏或少疏。天氣正常年份宜早疏,反之宜遲疏。原則:每個果實應具備25-30張葉片,正常年份一個果臺可留一個果,果形中等大的品種一個果臺可留1-2個果。
4、整形修剪
梨樹的整形,根據品種的不同,立地條件的不同,主要利于結果可采取多種樹形,一般有疏刪分層形,多主干開心形,多主枝圓頭形等。
對梨幼樹的修剪應少疏枝,多放枝,對初結果樹要注意培養結果枝組,主側枝的延長枝剪留長度逐年縮短。梨樹大量結果后,骨干枝易下垂,應抬高延長枝角度,如內膛過密,需將過密的輔養枝疏除或短截,如掛果過多,枝條下垂,可采用在樹冠中間豎竹桿,把下垂枝均勻地向四周吊起來。
三、病蟲害防治
(1)黑星病:主要發生在萼片、果實、葉片、葉柄、新梢和芽等部位,癥狀:初期呈淡黃色圓形小病斑,后期發生黑霉。葉片上多發生在葉背,沿葉脈發病,嚴重時引起早期落葉。果實多在幼果期發生,被害幼果生長停止,漸呈木栓化龜裂,并引起幼果畸形,在雨水較多的季節(4-5月份)最嚴重。
防治方法:
A.消滅越冬菌源。冬季清除落葉、落果和修剪下來的枝條及刮樹皮,集中燒毀。
B.藥劑防治。萌芽前噴波美5度石硫合劑,在謝花3/4時,噴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月中旬新梢生長期,6月中旬果實生長期各噴一次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或其它防病藥劑。
(2)梨銹病:主要危害葉片、新梢和幼果。在葉片上最初發生針狀黃色病斑,逐漸擴大呈橙黃色圓形斑點,后期葉片正面紫紅色凹陷,背面凸起,并長出一叢灰黃色毛狀物,果實上癥狀與葉片相同。該病在果樹上每年發生一次,發病高峰在4月上中旬至5月上旬。
防治方法:
A.在5Km以內地區最好沒有松柏、龍柏等柏樹。
B.花前噴1:2:200倍(硫酸銅:生石灰:水)波爾多液,謝花后噴15%粉銹寧(三唑酮)可濕性粉劑或40%靈福1000倍液,連續2-3次效果較好。
(3)梨小食心蟲:為害桃的嫩梢和果實及梨果。一年發生5代,幼果從果頂及萼洼附近蛀入直至果心,果肉內有蟲糞,蛀孔周圍干腐發黑。第一代在4-5月份,主要為害桃嫩梢,以后每月發生一代,為害梨果為主,8-9月份為害梨果高峰。
防治方法:有桃梨栽培的果園,于4月上、5月上中旬在桃樹上噴藥。6月中下旬及7月中旬,各代幼蟲發生期,在梨樹上噴藥保護。藥劑可用40%氧化樂果或20%豐收菊酯,20%高滲久效磷800-1000倍,或用5%敵殺死5000倍液,20%殺滅菊酯4000-5000倍液,效果均較好。
(4)梨蚜:為害葉片。受害葉片卷成筒狀,4-5月份最嚴重,5月下旬以后至雜草中繁殖。10月份有翅蚜又飛到桑樹上為害,冬季在梨芽裂縫處越冬,一年發生20代以上。
防治方法:梨開花后應注意防治,可用40%氧化樂果1000倍或用一遍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
四、適時采收
適時采收是提高梨果品質量的重要一環。黃皮梨應掌握果皮由暗褐色變為淺黃褐色,青皮梨果皮由暗綠轉為淺綠或淺黃色,肉質由粗、硬變細、脆,由酸轉為甜味,種子由白轉為淺褐色,可作為開始采收標準。采收要做到分期分批,先采大果,待7-10天小果會逐漸增大,再行采收。
采收時要做到輕采、輕放,切勿硬拉、硬折,失去商品性,同時要做好保葉、保枝工作。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