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筆者常聽不少果農訴說,他們的梨樹結果后,很多果實上都長多個小疔子,賣不出去又不好吃,這是什么病,如何進行防治?
梨果長疔的病叫梨銹病,又稱赤星病。我國梨產區都有此病。特別是梨園附近有松柏栽培的地區,發病尤為嚴重。該病菌成熟后在夏季隨風飄落到松柏、龍柏、刺柏等樹的幼嫩枝葉上寄生,并越冬,第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菌絲體形成孢子角,孢子角產生的大量小孢子借風雨傳播到周圍5公里以內的梨樹新梢、嫩葉和幼果上,使梨樹感病。因此,凡梨園方圓5公里范圍內,只要栽植有松柏類樹木,梨園每年就有梨銹病大發生的可能。葉片感病后,葉面出現橙黃色或橙紅色油滴狀小斑點,并逐步擴大,成直徑4~8厘米近圓形的病斑,中間出現桔黃色小粒點,后小粒點逐漸變成黑色,病斑周圍呈紅褐色,葉正面凹陷,葉背面腫大隆起,縱生出初為淡黃色、后變為淡灰色的毛狀物,果農俗稱梨樹長“胡須”。不久,毛狀物末端破裂,散發出銹病孢子,擴大危害。幼果感病癥狀與病葉相同,感病嚴重的提早落果,不嚴重的則長成畸形果,失去商品價值。
梨銹病重在預防。首先要徹底清除寄主,減少病原菌。如柏樹、松樹不能砍除,在梨樹開花發葉前,用波美3~5度的石硫合劑與濃度為0.3%~0.5%的五氯酚鈉混合液噴灑柏、松樹1~2次,可有效防止病菌向梨園擴散。同時在梨樹萌芽之前以同樣的藥劑噴防1次,以后每隔10~15天左右噴灑1次1∶2∶200的波爾多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40%福美砷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連噴2~3次,可有效預防該病的發生。施藥時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在梨樹開花期不宜噴灑波爾多液,以免產生藥害;二是上述藥劑應交替使用,不可多次連續使用同一種農藥,以防病菌產生抗藥性,降低防治效果;三是噴藥必須在晴天露水干后進行,有利迅速殺滅病原菌。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