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發病癥狀
主要危害主枝和側枝皮層。發病初期病部稍隆起,水漬狀,紅褐色至暗褐色,手壓病部稍下陷并溢出紅褐色汁液。病部多為橢圓形,組織解體易撕裂,發出乙醇氣味。在較抗病的秋子梨及白梨樹上,病部擴展比較緩慢,多限于表皮,很少擴展成環繞整個枝干。在西洋梨等感病品種樹上,病部擴展較快,常爛到木質部,形成層被破壞,不能長出新樹皮使枝干死亡。發病30天左右,病部凹陷干裂,病、健皮交界處發生裂縫,病皮表面開始密生疣狀小黑點,即病菌子座,約0.5毫米,雨后吸水涌出黃色孢子角。在衰弱樹或一、二年生枝條上病害擴展迅速,很快將枝條皮層環繞腐爛,造成枝條干枯死亡。
二、病原菌
菌絲生長適宜溫度范圍5~38℃,適溫26~29℃,分生孢子在水中不易萌發,在樹體汁液中生長良好,相對濕度60%以上時,易形成淡黃色的孢子角。
病原菌以菌絲體、分生孢子器、孢子角和子囊殼在病組織中越冬。梨園中堆放的干柴和病殘枝是病菌初侵染源。病菌可以通過雨水、昆蟲、人等傳播,從傷口(凍傷、蟲傷、剪口)、皮孔侵入。
三、發病規律
病菌以菌絲、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在病樹上越冬。第2年春開始擴展,產生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器吸收水分后被擠出傷口,靠風、雨、水將孢子分散傳播開來。病菌可以從枝條皮孔、傷口、蟲孔等處侵染,形成春秋兩季的發病高峰。病菌具有潛伏侵染特性。樹體被病菌侵染后是否致病,依樹勢的強弱而定。若樹勢強不會立即致病,而呈潛伏侵染狀態;當樹勢或部分枝干衰弱時,病菌由潛伏狀態轉變為致病狀態,表現出病癥。一般幼樹發病輕,老齡樹發病重;春秋兩季發病重,夏季基本不發病。
四、發病原因
1.低溫影響
冬季低溫,造成梨樹凍傷,皮層組織受損,樹勢明顯衰弱,為腐爛病的發生蔓延創造了條件。
2.蛀干害蟲
近年來,香梨優斑螟已成為梨樹主要害蟲,該蟲幼蟲以蛀食樹干皮層為主,可引發樹體傷流,易被病菌侵染,導致腐爛病發生且危害加重。
3.管理粗放
樹體負載超量,消耗大量養分,未能及時得到補充;修剪不良,引起大小年結果現象;修剪傷口多,未能及時涂抹保護劑,樹體失水,愈傷組織形成較慢均會引起樹勢衰弱,導致腐爛病發生。
4.土壤條件差
地下水位高,鹽堿重,根系吸收養分困難;土質不良,保水保肥能力低,肥水流失量大;土壤結構不良,通透性差,有機質含量低,根系生長不良,引起樹勢衰弱,導致腐爛病發生。
5.梨樹黃化病
由于梨樹黃化病危害,葉片失綠變黃,光合作用減弱,樹體所需養分不能合成,造成樹勢衰弱,導致腐爛病的發生。
五、防治措施
1.加強肥水管理,保持樹勢健壯,增強抗病能力,是減少發病的基本措施。合理控制結果數量,增施有機肥,適當控制氮肥,增施磷、鉀肥,確保樹體內積累充足養分,樹勢穩健。
2.消滅病原菌。①剪除帶病菌的枝條,鋸掉死枝,挖除病死樹,剪截病死剪口和愈合不好的干樁枯橛,刮除長出病菌孢子器的鋸口和病皮燒毀。保護傷口。②清除園內帶菌枝條,集中堆放在遠離梨園處,上面覆蓋,以防止分生孢子擴散。禁止使用帶菌枝條作為撐棍。③根據腐爛病周年發生規律,病斑刮治的重點時期應在春季果樹發芽前后、落花后和晚秋3個時期,其中果樹發芽前后一般檢查刮治2~3遍,刮老翹皮邊緣以及下部的小病塊;果樹落花后,刮除新出現的腐爛病斑;秋季采果后,在果樹當年形成的落皮層邊緣,形成許多未爛到木質部的表層潰瘍型腐爛病斑,為防止病斑緩慢擴展,應重點刮治。春季刮治因病斑多爛到木質部,多刮成“梭行立茬”,夏秋季因病斑多爛到木質部,為減少刮治過多地傷害活樹皮組織,故應采用從外向里片削的刮治方法。④涂抹防腐抗菌藥劑,如40%福美坤50倍液、843康復劑、果復康等,將樹皮清出梨園,深埋或燒毀。⑤對于病情重、樹勢弱、樹體內潛伏病菌較多的梨園,噴施40%福美坤100倍液、50%乾坤寶1000倍液、50%多菌靈500倍液等。
3.對于已發病,但還有生產價值的梨樹,可用憋芽、重新嫁接等方式恢復樹勢,但要提高嫁接部位,在干高50厘米處。對于病情嚴重,且無生產能力的梨樹,及早更新。
4.晚秋早停止灌水,促使枝條老化,防止凍害發生;入冬前在樹干上涂石硫合劑,防治優斑螟。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