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梨黑星病又叫瘡痂病、霧病,在遼寧省梨產區普遍發生,是梨樹上的重要病害。此病可為害葉片、果實和新梢,其癥狀特點是在病斑上產生黑色霉層。由于梨黑星病菌的越冬方式不同,最初發病部位也不一致。多數地區,病菌在芽鱗內潛伏越冬,隨著梨芽萌發,病菌首先侵染幼嫩的新梢基部,產生黑霉,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為了和以后所發生的病梢相區別,把由病芽抽出來的病梢叫做病芽梢。以病芽梢為中心,分生孢子向四處擴散、傳播到葉片和果實上進行再次侵染,所以病芽梢又稱為中心病梢。另外,有的梨園該病病菌在落葉上以分生孢子越冬。在梨幼果期,病葉上殘存的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到葉片、葉叢、花序及幼果上,進行初次侵染。還有少數病菌在落地病葉上以子囊殼越冬,春季以子囊孢子初次侵染。梨黑星病發生時間早晚和病情輕重,主要與當年雨水早晚和雨量大小關系密切。春雨早而多,發病早且重;春季干旱少雨,則發病晚而輕。
梨樹品種間感病差異顯著,中國梨發病最重,日本梨次之,西洋梨則很少發病。
由于各地氣候條件不同,梨黑星病的發生時期也不一樣。遼寧地區,5月上中旬開始發病,7~8月為發病盛期。8月下旬至9月上旬雨量適宜,可出現第2次發病高峰,如此時忽略防治,往往使果實大量被害。
確定第一次噴藥時期,對防止病菌擴大蔓延是很關鍵的。由于梨黑星病菌越冬方式不同,第1次噴藥的時期也不一樣。病菌在芽鱗內越冬,病芽梢基部最先發病,是發病初期的侵染中心。因此,應該在病芽梢初現時噴第1次藥。病菌以分生孢子或子囊殼在落葉上越冬,則第1次噴藥應該在葉片或幼果剛見病斑時進行。此后的噴藥都是防止病菌的再侵染。
防治梨黑星病,有些梨園雖然花了很大力氣,但仍然控制不住此病的危害。其主要問題是:①重視生長期藥劑防治,忽視采取綜合防治。②缺少病害預測,掌握不準噴藥的關鍵適期,存在盲目噴藥現象。③噴藥防治時,前緊后松,忽略秋季防治,造成后期果實大量被害。④長期使用單一的內吸殺菌劑(如多菌靈、托布津等),使病菌產生抗藥性,降低防治效果。⑤每株樹噴藥量不足,噴布質量不佳,達不到防病要求。
因此,防治梨黑星病應采取綜合措施,合理用藥。在藥劑防治中應“狠抓前期防治,壓低病害基數;加強盛期防治,控制大量危害;注意秋季防治,確保果實質量”的防治策略。具體防治方法有以下幾點。
1.清掃落葉剪除病梢入冬前清掃落葉,剪除病梢,集中燒毀。結合深翻、施肥,把表土碎葉埋入深處,減少病菌初次侵染來源。
2.噴布鏟除劑萌芽期全園噴1次3~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150倍液索利巴爾,或800~1000倍液40%杜邦福星乳油,或5%~7%的尿素溶液加0.1%~0.2%的代森銨溶液,鏟除在芽鱗內越冬的病菌。
3.剪除病芽梢在病芽梢初現期,連續剪除病芽梢,防止病菌傳播蔓延,減少再次侵染。
4.保護新梢花后新梢出現期噴1次800倍液綠乳銅乳油,或800~1000倍液80%大生M-45,或6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等保護性藥劑,保護新梢和幼果,減少發病。若發現已有被害新梢出現,應及時噴施1~2次800~1000倍液40%杜邦福星乳油,或3000倍液12.5%速保利可濕性粉劑,或1500倍液5%安福懸浮液,或3000倍液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等內吸、滲透作用較好的治療性藥劑。
5.夏季防治夏季高溫期特別是雨后病菌易擴散侵染,應及時交替噴保護性和治療性藥劑,視降雨情況噴藥3~4次。
6.秋季防治秋季多雨是梨黑星病的主要發病期,一般半月左右在雨后噴1次藥。前期噴1~2次800倍液綠乳銅乳油或1∶2∶240倍波爾多液。后期交替使用2~3次800~1000倍液40%杜邦福星乳油,或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或600~8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等。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