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選育經過
121-13-85系以中香為母本,43-4-11(伏梨×啟發)為父本雜交培育而成。1982雜交,1983年播種,1984年定植于選種圃,1988年結果,1991年進行品種比較試驗。經過連續4年的對比觀察認為,其綜合性狀超過金水2號梨。“九五“期間,121-13-85被列為農業部“95農-01-05-03“梨新品種選育專題的參試株系。1996-2000年,在湖北省襄陽縣等9個縣市,以及廣西柑桔所、上海市農科院、福建省、云南省、重慶市、江西省布點進行區域試驗。結果表明,121-13-85在南方地區表現早熟、個大、優質、豐產、抗病、至2000年南方地區累計試種面積333.3hm2。
二、主要性狀
1、果實經濟性狀
果實卵圓形,平均單果重200g,最大果重330g,果形整齊。果皮綠色,近成熟時黃綠色,皮薄,果點小而稀,極平滑光潔,外觀相當漂亮。果肉潔白,肉質細、脆、嫩、汁多,石細胞極少,味甜,含可溶性固形物12.5%-14.7%,總糖為7.76%,可滴定酸為0.16%,維生素C含量13.8mg/kg,品質上。果心極小。
2、植物學特征
樹姿較直立,樹冠狹圓錐形。主干褐色,較光滑。一年生枝紅褐色,平均長89.51cm,平均粗0.95cm,節間長3.36cm,皮孔中大、中多,茸毛少。幼葉初展淡橙紅色,成熟后深綠色,狹橢圓形,葉片長11.53cm寬6.61cm,葉緣銳狀鋸齒,葉柄長2.55cm粗0.21cm,葉尖漸尖。每花序平均花數6.1朵,花瓣5枚,花蕾粉紅色,花冠白色。
3、生長結果習性
株型為普通型,生長勢中庸偏旺,萌芽率為78.33%,一年生枝短截后成枝3.4個。以短果枝結果為主,短果枝占64.21%、中果枝13.93%、長果枝10.61%、腋花芽11.25%。幼旺樹腋花芽結果能力較強。自花不實,平均每果臺坐果1.8個,每果臺抽生2.1個副梢。早果性好,芽苗定植后第二年始花,第三年每666.7m2產量為410kg,盛果期每666.7m2產量一般穩定在2000-3000kg。
4、物候期
武漢地區2月下旬花芽萌動,3月中旬初花,3月下旬盛花,4月初謝花。7月中旬果實成熟,果實發育期106天。
5、抗性及適應性
高抗黑星病,抗黑斑病、銹病。對梨癭蛾、梨小食心蟲抗性較強。敵應性廣,在各引種地生長結實良好。
三、栽培技術要點
適宜授粉品種為金水2號、金水酥,主栽品種與授粉品種的配置比例為3-4:1。栽植株行距為3-2m×5-4m,瘠薄地可適度密植。
花期宜采用果園放蜂,掛花枝,人工授粉等輔助授粉措施。4月中旬第一次生理落果后,應盡早疏果,每果臺留1-2個果。5月初定果,每果臺留單果,適宜葉果比為20-25:1,每間隔20cm留1個果。5月上旬定果后盡快套袋,適宜套單層淺木漿袋。果實可適當提前至7月上中旬采收。
整形修剪:①幼樹生長強旺,宜用拉枝、環剝、刻芽等緩勢修剪法,以加快成形,早結果。②用接芽苗定植時可在當年用2號抽枝寶涂抹適宜部位的芽體,以促發分枝。適宜樹形為小冠疏層形或雙層開心。雙層開心形的樹體結構為:樹高2.5-3.0m,第一層3-4個主枝、第二層1-2個主枝,層間距1.0-1.2m,整個樹冠似“草帽狀“。生長期以拉枝、摘心、抹芽等措施為主,休眠期以回縮、疏枝、短截為主。
合理施肥:以早秋施基肥為主,9月上中旬挖寬40cm深50cm的條溝施入豬、牛、羊糞等有機肥;5月中旬施壯果肥,每株施1-1.5kg硫酸鉀或復合肥,挖10-15cm深的環狀溝施入。梅雨期后,江南地區易發生伏旱、秋旱,此期宜用稻草、麥稈等秸稈或雜草覆蓋樹盤保墑,厚約10-20cm。
綜合防治病蟲害:2月上旬萌芽前用200倍石硫合劑+0.5%五氯酚鈉清園消毒,4月上旬花謝90%時盡早用50%甲胺磷1000倍液+15%粉銹寧500倍液+60.8%仙生600倍液噴霧。果實采收后亦應加病蟲防治,以防過早落葉。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