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蘋果褐斑病在我國蘋果產區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生,是引起蘋果早期落葉的主要病害之一。由于很多果農對該病的病原、發病規律及防治措施不甚了解,導致2007年在我縣發病嚴重,造成蘋果樹大量早期落葉,消弱樹勢,果實不能正常成熟,對花芽分化、開花座果和果品產量、質量都有明顯的影響。
病原病原為蘋果盤二孢,屬半知菌亞門。
癥狀該病主要危害葉片,也可侵染果實和葉柄。一般樹冠下部和內膛的葉片、果實最先發病。發病初期,葉片出現黑褐色小皰疹或針芒狀暗褐色病斑,邊緣不整齊,病健界限不清晰,后期病葉變黃脫落,但病斑周圍仍然保持綠色,病斑表面有黑褐色的針芒狀紋線和蠅糞樣黑點。因蘋果樹品種和發病期的不同而表現為三種類型的病斑。一是同心輪紋型,葉正面病斑圓形,褐色,初發生時為黃褐色小點,后直徑擴大為1~2.5厘米;病斑中心為暗褐色,四周黃色,病斑周緣仍保持有綠色暈圈;后期病斑表面產生許多小黑點,呈同心輪紋狀排列。二是針芒型,病斑成針芒狀向外擴展,邊緣不規則,暗褐色或深褐色,上散生小黑點;病斑小,數量多,常遍布整個葉片;后期葉片逐漸變黃,病部周圍及背部仍保持綠褐色。三是以上兩種混合型,病斑較大,暗褐色,病斑中部呈同心輪紋狀,邊緣呈放射狀向外擴展。
葉柄感病后,產生黑褐色長圓形病斑,常常導致葉片枯死。
果實發病,在果面出現暗褐色斑點,逐漸擴大,形成圓形或橢圓形黑色病斑,表面下餡,有隆起小點。病斑果肉褐色,干腐,海綿狀。
發病規律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盤在病葉上越冬,第二年春天產生分生孢子,通過風雨傳播,直接或從氣孔侵染。該病潛育期短,一般6~12天,在田間具有多次再侵染。病菌從侵染到引起落葉約需13~55天。田間一般從6月上中旬開始發病,7~9月份為發病盛期,嚴重時9月份即可造成大量落葉。
該病的發生流行與氣候、栽培、品種等關系密切。冬季溫度潮濕,春雨早、雨量大,夏季陰雨連綿的年份,常發病早且重,多雨是該病流行的主要條件。溫度主要影響病害的潛育期,在較高的溫度下,潛育期短,病害擴展迅速。管理不善,套袋后用藥間隔期過長、地勢低洼、排水不良、樹冠郁閉、通風不良的常發病較重,樹冠內膛下部葉片比外圍上部葉片發病早而且重。
防治措施①徹底清園。休眠期及時將落葉、病果清理出園,集中燒毀或深埋。②加強栽培管理。采取多施有機肥,增施磷、鉀肥及中微量元素肥料,以增強樹勢,提高樹體的抗病能力;合理修剪,提高樹體通風透光;合理灌溉,及時排水,降低果園濕度。③藥劑防治。往年發病前10天左右開始用藥。如果春雨早、雨量較多,首次噴藥時間應提前。噴藥次數也應根據雨季長短和發病情況而定,一般第一次用藥后,每隔10~15天噴藥1次。預防保護性殺菌劑可選擇1∶2∶200波爾多液、68.75%易保水分散粒劑1200倍液、27.12%銅高尚懸浮劑600倍液、33.5%必綠二號1500~2000倍液、70%安泰生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5%猛殺生水分散粒劑800倍液;內吸治療性殺菌劑可選擇43%好力克懸浮劑5000倍液、40%福星乳油8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懸浮劑800倍液、30%福連懸浮劑1000倍液。以上藥劑交替或混合使用。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