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近年來,蘋果果銹、銹果病、銹病在陜西、北京、山西等地發生迅速普遍,尤其在延安蘋果優生區更嚴重,嚴重影響蘋果商品果率。調查表明,果農常將這三種病害混淆在一起,將三種病害錯誤的用一種方法防治以及不合理的使用農藥,導致防治效果差,事倍功半。為了幫助果農分清三種病害,對癥下藥,達到較好的預防和防治效果,提高果實的商品性和優質果率,本文將三種病害從不同方面加以區別,供參考。
1病因或病原不同
蘋果果銹屬于生理病害,屬非侵染性病害,不具傳染性,是由于不同品種、幼果期不合理的用藥及低溫高濕的氣候條件等造成的。
蘋果銹果病是病毒類病害。
蘋果銹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稱為山田膠銹菌或蘋果東方膠銹,屬于擔子菌亞門冬孢菌綱銹菌目。后兩種病害屬侵染性病害,具傳染性。
2發病部位不同
蘋果果銹發生在果實上,屬于果實病害,在一般果園中都有,只是輕重不同。
銹果病也發生在果實上,只在一些感病且抗病弱的品種上嚴重,在一些抗病品種上不表現。
蘋果銹病主要發生在葉片上,屬于葉片病害,但嚴重時,在果實、新梢、果柄上都會發生。
3癥狀不同
果銹癥狀表現在果實表面上產生的類似銹狀的木栓層,發病嚴重時,使果面失去光澤,銹斑處酷似土豆皮。一般分為梗銹、胴銹和頂銹。梗銹不達果肩,對果品的商品價值影響不大,而胴銹和頂銹則嚴重影響果實的外觀商品性。
銹果病癥狀發生在果實上,可分為五種類型,即銹果型、花臉型、銹果花臉型、綠點型、環斑型,其中以前三種在果實上多見。且以銹果型是最主要癥狀類型。
1)銹果型。這最易與果銹相混淆。該癥狀發生在落花后1個月,果實頂部發生深綠色的水漬狀病灶,逐漸沿果面縱向擴展,并發展成為與心室頂部相對的5條規則的木栓化銹色病斑,但也有不成條狀而呈不規則的銹斑分布在果面上,銹斑僅限于表皮,隨果實的生長而發生龜裂,形成果面粗糙、果實呈凹凸不平的畸形果。病輕時,銹斑僅限于果頂部,有時果面銹斑不明顯,果面產生許多深入果肉的縱橫裂紋,裂紋處稍凹陷,病果易萎縮脫落。這是與果銹區別的關鍵,果銹銹斑薄而且果實不變形,不龜裂。
2)花臉型。病果在著色前無明顯變化,著色后果面上散生很多近圓形成熟時不變紅的黃綠色斑塊,對紅色品種表現為黃紅斑塊。
3)銹果花臉型。病果表面有銹斑和花臉型的復合癥狀。病果著色前,多在果頂部發生明顯的銹斑或在果面散生斑塊;著色后,在未發生銹斑部分或銹斑周圍發生不著色的斑塊呈花臉狀。這三種在各品種上有一定的穩定性,但不能截然分開,有時單獨表現其中一種類型,有時三種癥狀類型同時存在。
蘋果銹。ㄓ址Q蘋果赤星病)主要危害葉片,病嚴重時危害果實和新梢。在葉片上,初期葉片正面產生橙黃色有光澤的小斑點,隨后發展成直徑為0.5~1.0cm的橙黃色圓形病斑,病斑邊緣常呈紅色,稍肥厚。嚴重時,一片葉子上可有十幾個病斑,發病1~2周后,病斑表面密生鮮黃色細小點粒,即性孢子器。性孢子器中涌出帶有光澤的黏液,內含性孢子。黏液干后,小點粒逐漸變為黑色,病部組織變厚變硬,病斑正面凹陷,背面隆起產生叢生淡黃色毛狀物(或細管狀物),即銹孢子器。在果實上,發生在幼果,果面產生近圓形的黃色病斑,以后在病斑周圍產生叢生毛狀物的銹孢子器,病果生長停滯,多呈畸形。另外也危害枝梢和檜柏。在枝梢上病斑為梭形、橙黃色,后期病部龜裂,易從病部折斷。在7~8月病菌侵染檜柏小枝形成直徑3~5mm的球形癭瘤。
4發病規律不同
蘋果果銹最易發生在落花后30d(天)內,到生理落果期就不易發生果銹。但在嚴重年份,一般有2次發病高峰。第1次在6月中旬,第2次在7月中、下旬。
蘋果銹果病通過嫁接傳播,而病株汁液、花粉和種子不能傳病。嫁接換種后,潛育期為3~27個月。結果樹發病時,先是個別枝條表現癥狀,經過2~3a(年)才擴展到全樹。
蘋果銹病以菌絲體在檜柏、龍柏上菌癭中越冬,翌春形成褐色的冬孢子角,冬孢子柄被有膠質,遇降雨或空氣極潮濕時膠化膨大,冬孢子萌發產生大量擔冬孢子,隨風傳播到蘋果樹上,銹菌侵染蘋果樹葉片、果實、新梢等,形成性孢子器和性孢子、銹孢子器和銹孢子。銹孢子成熟后,隨風傳播到檜柏上,侵害檜柏枝條,以菌絲體在檜柏病部越冬。蘋果銹菌沒有夏孢子,每年僅侵染1次,屬單病程病害。
5發病條件不同
蘋果果銹的發生與品種、氣候、農藥使用有關。對于表皮細胞大、細胞壁薄且排列疏松,角質層薄,易于干裂,下皮細胞也較疏松的品種易發生銹病。如金冠、富士、秦冠等。另外幼果茸毛較早脫落、蚜蟲危害果面、套袋過早或紙袋摩擦幼果及幼果期(即花后30天內)噴尿素、波爾多液、樂果、石硫合劑等都會加重果銹發生,更重要的是春季低溫高濕是發生果銹的氣候環境。
蘋果銹果病發生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梨樹是蘋果銹果病的帶毒寄主,外表不表現癥狀,但可以傳病。因此靠近梨園或與梨樹混栽的蘋果樹發病較重。另一個是帶病接穗及苗木的調運,是該病侵染的主要途徑。
蘋果銹病發生有兩個不可分割的條件關系:一個條件是蘋果銹菌是一種轉主寄生真菌,有轉主寄生特性,必須在轉主寄主如檜柏、龍柏等樹上越冬才能完成病害循環,沒有轉主寄主檜柏等,則銹病不能發生;另一個主要條件是通過風雨傳播,風是傳播的媒介,雨是發病的直接原因,只有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才能發病。因此3~4月份,氣溫高且多雨,在附近有檜柏、龍柏的果園易引起銹病大發生。
6防治方法不同
由于三種病害病原、發生規律、發生條件等的不同,因此防治方法也不同。
6.1蘋果果銹的防治方法
1)加強栽培管理,增強樹勢,增強果實抗病能力。
2)合理用藥,及時防治。在幼果期避免使用波爾多液、石硫合劑、樂果、三氯殺螨醇等農藥。殺菌劑可用菌立滅2號、大生M-45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75%百菌清800倍代替波爾多液。另外在蘋果花后10d(天)、20d(天)各噴1次4000倍液赤霉素,或花后15d(天)、25d(天)、35d(天)各噴1次600倍液多菌靈膠懸劑,可達較好效果。同時注意花后2個月才可噴尿素。
3)適時、正確套袋。要套袋,但不宜過早,否則損害幼果茸毛,并且在套袋時盡量使果實位于果袋中央,避免果袋摩擦幼果。
6.2蘋果銹果病的防治方法
1)栽培無毒蘋果苗是最根本的方法。
2)新建園避免與梨樹混栽,并遠離梨園。
3)藥劑治療。在初夏對病樹主干半環剝,在環剝處包蘸有150~300mg/L土霉素、四環素或鏈霉素的脫脂棉,外用塑料膜包裹,或用主干打洞注藥法或主干皮注射藥液法治療。
4)用高接換種法克服蘋果銹果病。經禮泉縣兩位果農試驗,在嚴重銹果病的樹上高接皇家嘎拉和黃元帥,所結出的皇家嘎拉和黃元帥果個大,果面光潔,而高接秦冠,結的果實仍有銹果病。
6.3蘋果銹病的防治方法
1)清除轉主寄主。徹底砍除果園周圍5km(公里)以內的檜柏、龍柏等,中斷銹病的侵染循環。
2)噴藥防治。在蘋果樹萌芽前,在果樹和檜柏上同時噴5°Be的石硫合劑。當蘋果樹芽萌動至幼果長到拇指大時,在檜柏上噴1°Be~2°Be石硫合劑;同時在蘋果樹上噴殺菌劑1~3次,防止病菌侵入,殺菌劑可用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安福1500倍液或大生M-45可濕性粉劑1800倍液,或65%代森錳鋅600倍液。注意此期在果樹上不能噴石硫合劑、波爾多液,以免加重果銹。總之,一定注意轉主寄主檜柏等樹上的藥劑防治和對蘋果樹落花后的噴藥預防,這是防治蘋果銹病的關鍵。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