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蘋果在貯藏期間會發生許多貯藏性病害,按發生病害的起源不同可分為真菌病害和生理病害兩大類。前者是由于采前微生物潛伏侵染或采后傷口侵染引起的,后者則是由于生長、貯藏條件不適或缺乏某種礦物質引起的,這些都是影響蘋果貯藏期的重要因素。有效地防治這兩類病害,對蘋果的保鮮和增值具有重要意義。
1.真菌病害
蘋果在生長期有真菌病害侵入,采摘時尚未表現出癥狀,帶有病菌的果實,在貯藏期會逐漸表現出典型危害癥狀。這類病害一般在貯藏30天內陸續出現,主要有輪紋病、炭疽病、青霉病和霉腐病。因這幾種病害在果實生長發育期會大量發生,因此除在生長期要加強防治外,在采收入庫前還要嚴格選果,防止病蟲果入庫。
(1)輪紋、侔Y狀。以蘋果皮孔為中心生成水漬狀褐色小斑點,很快形成同心輪紋,并向四周擴展,病斑呈淡褐色或褐色,并有茶褐色粘液溢出,爛果不凹陷,果形不變,有酒糟味,后期病部生黑色粒點。②防治。用于貯藏的果實要嚴格剔除病果及其他損傷的果實,貯藏環境的溫度以1℃~2℃為好,可減輕貯藏期間輪紋病的發生。
(2)炭疽、侔Y狀。果實發病初期,在果面上出現淡褐色圓形小病斑,病斑迅速擴大,呈現褐色或深褐色,并由果皮向果實內部呈漏斗狀腐爛,果肉變褐色,有輕微苦味;隨著病斑的擴大,病部果面凹陷,并生出黑色呈同心輪紋狀排列的小粒點。②防治。貯藏前用50%的甲基托布津500倍~1000倍液或25%多菌靈500倍~1000倍液浸果,可有效地減少蘋果炭疽病的發生。
(3)青霉病①癥狀受害部位腐爛,呈淡褐色,略有臭味,患病部中央是白色,后呈青綠色。一般蘋果均有發生此病的可能,特別是機械損傷的果實更易發生。致病菌主要經傷口侵入,病果和健果接觸,菌絲可侵入健果。病菌產生果膠酶和毒素,很快使果肉軟腐,病菌在0℃條件下仍能緩慢生長,塑料袋袋裝果發生較多。②防治。在采摘、分級、搬運、貯藏過程中,避免碰傷、刺傷、擠壓傷,對傷果要撿出;青霉病入貯前2周,每10立方米果庫、果箱容積用100g~200g硫磺熏蒸,或者對其噴灑50%福爾馬林500倍液進行消毒;也可在貯藏果實時用5×10E6~10E-3萊本特或托布津或多菌靈藥液浸泡;貯藏溫度盡量保持在1℃~2℃,并經常清除病果。
(4)霉腐、侔Y狀。果實從心室開始受害,并逐漸向外擴展霉爛。病果果心變褐,充滿灰色或粉紅色霉狀物。當果心霉爛嚴重時,果實梗部可見水漬狀的不規則濕腐斑塊,并彼此相聯,最后全果腐爛,果肉變苦。②防治。早春芽前全樹噴施1°Be′~3°Be′的石硫合劑,花前花后噴施幾次殺菌劑,對蘋果霉腐病均有較好的防治作用;貯藏期溫度保持在0.5℃~1℃,相對濕度在90%左右,可防止蘋果霉腐病的擴展蔓延。
2.生理病害
蘋果貯藏時的生理病害主要有蘋果苦痘病、虎皮病、衰老褐變病等,該類病害的發生與果實的采收時期關系密切,適期采收是防治該類病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1)苦痘病又稱苦陷病,是蘋果成熟期及貯藏期常發生的一種生理病害。①癥狀。病果皮下果肉首先變褐,干縮成海綿狀,逐漸在果面上出現圓形稍凹陷的變色斑,病斑在黃色或綠色品種上為暗綠色,在紅色品種上為暗紅色。病斑接近圓形,四周有深紅色和黃綠色暈圈,隨后病部干縮下陷,變成暗褐色。病斑直徑一般為2mm~4mm,也有大至10mm的。剖開病部,可見皮下的壞死果肉組織呈半圓形或圓錐形,深度為2mm~3mm或更深,壞死組織也可見于果肉深處,食之有苦味。貯藏后期,病部因腐生菌為害而變色腐爛。②防治。應多施有機肥,防止偏施氮肥,注意雨季及時排水。另外,要合理灌水。常年病重的果園,可在果實生長中、后期噴灑70%氯化鈣150倍液,每間隔20天噴1次,共噴3次~4次。氣溫高時,為防止氯化鈣灼傷葉片,可改噴硝酸鈣。
(2)虎皮病又名褐燙病、燙傷病。它是蘋果貯藏后期常見的一種生理病害,許多蘋果品種都易感染此病。虎皮病的發生、蔓延與貯藏環境的氣體成分有關,一旦發生就表現出整庫受害。因此對虎皮病要引起重視,及早進行防治。①癥狀。其特點為果皮呈暈狀不規則褐變。發病初期,果皮變為淡黃色,果面平坦或果點周圍略有突起,或呈不規則斑塊,以后顏色逐漸變深,呈褐色或暗褐色,病部微凹陷。一般僅限于果皮表面,果皮下六七層細胞變為褐色,不深入果肉。背陰部發病較多。病重果的果肉發綿,略帶酒味,病部果皮可成片撕下,病果易受病原菌侵染腐爛。通常果實先從未著色部位發病,逐步擴展。②防治。適當提高采收成熟度,選擇著色好的果實貯藏;利用氣調貯藏,加強庫內通風換氣,保持貯藏器皿內體積分數為2%~3%(富士蘋果不能超過2%)的二氧化碳,控制庫溫在0℃左右;用礦物油紙單獨包裹;加強庫內通風換氣,經常檢查,一旦發現有發生虎皮病的苗頭,要及時出庫銷售;用質量分數為0.25%~0.35%、溫度為25℃的乙氧基喹液浸泡果實,或用每張含1.5mg~2mg的二苯胺包果紙包裝均具有很好的防病效果。
(3)衰老褐變病根據其發病原因分為衰老褐變、低溫傷害和二氧化碳傷害。
衰老褐變。①癥狀。由癥狀看,一種是果肉粉綿、變軟,內部變成干而易碎的粉質狀,后期變成褐色,果皮及外部果肉破裂;另一種是果肉褐變,果肉變為淺褐色,受病部分界限不明顯,果肉不變粉綿且果皮不破裂。衰老褐變病是蘋果過熟老化的一個象征,凡是促進蘋果成熟的因素均可加速此病的發生。②防治。通過控制貯藏溫度與濕度,采后用質量分數為2%~4%的氯化鈣液浸泡果實10min,可起到良好的防病作用。
低溫傷害。①癥狀。蘋果貯溫過低而引起的凍結也會降低果實硬度和縮短貯藏壽命。高濃度二氧化碳和高濕度都會加重低溫傷害。低溫傷害與低溫、時間兩個因素有關,短期低溫并不引起傷害。②防治,F防治此病的有效方法是控制貯藏溫度,使其保持在2℃~4℃。
二氧化碳和缺氧傷害。①癥狀。二氧化碳傷害分為果實外部傷害和內部傷害兩種。外部傷害發生在貯藏前期,病變組織界限分明,呈黃褐色,下陷起皺;內部傷害果肉、果心局部組織出現褪色小斑塊,最后病變部分的果肉失水成干褐色空腔,食之味苦,整果風味變淡,并伴有輕微發酵味。二者相同處是受害果硬度均不減。缺氧傷害主要是果皮木栓化,果肉至果心組織壞死,并有濃烈的發酵味。②防治。通過嚴密監測貯藏環境氣體組分變化,如維持氧體積分數為2%~3%、二氧化碳體積分數為3%~5%、受害果乙醇含量在1.20mg/100g以下、置于10℃~18℃的通風環境中,則大部分果實可復原。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