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我國蘋果園95%以上為喬化栽培,常造成樹冠大、園子密、光照差、成花少、對蘋果的產量和品質影響較大,而且管理成本較高,一般管理每畝果園需要300個工日,而意大利僅需30個工日,蘋果矮化密植栽培是世界蘋果發展的趨勢,實現蘋果矮化栽培的最主要途徑是利用好矮化砧木。上世紀70-80年代,我國還比較重視蘋果矮化砧木的研究應用,但發展情況不理想,幾乎處于逐年萎縮的局面。對此,筆者曾赴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河南鄭州郊區、孟縣、三門峽、靈寶和陜西蒲城、渭南臨渭區、洛川、銅川、鳳翔、禮泉等地進行調研,現根據調研情況,對我國蘋果矮化砧木發展緩慢的原因作一分析。
1、中央干上不去,易歪斜。我國栽培矮化蘋果多沿用喬化技術,一般不設立支柱,并且栽植后從飽滿芽處定干,不去除競爭枝,有些還利用競爭枝讓樹體提早結果,常常是主枝直徑接近中央領導干直徑,造成中央干上不去,易歪斜。
2、樹形不適宜,良砧與良法不配套。過去我國矮化蘋果推廣多主枝的高大樹形,如改良紡錘形、自由紡錘形和不規范的細長紡錘形。而國外多推廣高紡錘形、超細紡錘形、圓柱形等。由于我們在樹形方面研究不夠,推廣喬化樹形,使矮化樹不矮,果園密閉,光照極差,導致人們對矮化的效果也產生了懷疑。
3、中間砧入土過深,矮化變成喬化。矮化蘋果樹主要靠矮化中間砧起矮化作用,并且中間砧的長短對矮化效果影響較大,在我國的”蘋果苗木繁育技術規程”中規定,蘋果矮化中間砧長度以20-30厘米為宜。生產中發現,矮化中間砧入土深度與樹冠大小關系十分密切。矮化中間砧全面埋入地下的,樹體生長旺盛,并且品種段生根,加速樹體生長,矮化變成喬化。中間砧全部露出地面的,矮化作用強,幼樹生長緩慢,中干上不去,易歪斜。再之,部分中間砧生根,就相當于把矮化中間砧縮短了,也會不同程度地影響矮化效果。由于果農對栽植技術執行不嚴格,加之挖栽植坑大小不一,栽后中間砧有一個下沉過程,造成矮化果園中間砧入土深度不一,許多果園不是中間砧入土過深,樹冠大,矮化樹不矮化,就是中間砧入土過淺,樹冠小,矮化樹太矮化,果園表現樹冠大小不一,整齊度差。
4、結果早,樹早衰。由于矮化蘋果栽后2-3年樹體就形成花芽,開花結果。許多果農見花留果,提早豐產。加之我國矮化蘋果栽植多為2年生小苗,且栽后行間多年間作,造成幼樹生長緩慢。在早結果、早豐產影響之下,出現了矮化樹早衰現象。
5、沒有推出適宜當地條件的矮化砧木。矮化蘋果一般根系較淺,對肥水要求比較嚴格,再加上不同砧木的適應區域不同,因此對矮化砧木的選擇非常重要。雖然我國從國外引進M系和MM系較早,但目前生產上主要推廣的仍然是英國的M26。我國雖然也選育出許多矮化砧木,但各地均未在生產上大面積推廣這些砧木,沒有形成自己的特色矮化砧木。
6、育苗較難,苗價高。我國推廣矮化中間砧苗木較多,從育苗程序上看要比喬化苗多嫁接1次,從而延長了出苗周期,降低了出苗率,增加了育苗成本,造成苗價較高。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