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栽植技術
按建園的品種配置計劃,將備用的苗木放置在栽植點的一旁,根系培濕土防止干燥。在堆成丘狀的栽植溝、穴上,以栽植點為圓心挖小穴堆土于一旁,小穴的直徑與深度,稍大于苗根的水平與深度分布范圍,小穴的底部呈丘狀,將苗木放人小穴中,以附加基點為依據,縱、橫校正苗干的位置,對準后,使苗根在土丘上擺布均勻,然后邊填土,邊向上稍稍提苗,邊踏實土壤,直至低于地表2~3厘米止。在填土、提苗和踏實土壤的過程中,務必注意苗木的栽植深度,實生砧苗木的嫁接口應略高于地平面;營養系矮化、半矮化中間砧苗木的中間砧長度,約有1/2長度埋于地下,以利于埋人地下的中間砧段生根,增強矮化、半矮化的效果;營養系矮化、半矮化自根砧苗與品種的嫁接口應高出地平面10厘米以上,以防接穗生根,失去矮化、半矮化砧的作用。供死苗補栽的備用苗木,其栽植溝、穴的準備與栽植技術同前,可假植在相同砧穗組合的株間備用。上述工作完成后,再以苗干為中心,在地表筑起沿樹行間隔1米寬的兩道土埂或直徑1米的圓形土;土埂的底寬約15厘米、高度約10厘米。對植株進行充分灌水,第二天覆土至地表。過10天左右再第二次灌水,第二天進行松土,對提高苗木成活率有明顯的效果。如松土后,對植株地面覆蓋1平方米的地膜,不僅苗木成活率極高,而且苗木生長優良。
栽植密度
單位面積栽植果樹的株數。它是建立果園的重要內容之一,常因品種、砧木、樹形、地勢、土壤、氣候條件和管理水平等的不同而異。其原則是,不可過稀,也不可過密,而要合理密植。
栽植時期
蘋果建園栽植,基本上分為春栽和秋栽兩個時期。冬季嚴寒、早春風大、干燥的地區,通常宜在土壤完全解凍至苗木萌芽之前進行春栽,以防發生越冬凍害和早春抽條等問題。冬季冷涼、無越冬凍害、早春抽條的地區,可以秋栽,也可以春栽,但從有利于栽植苗木的斷根愈合、縮短緩苗期和促進春季生長等方面考慮,秋栽優于春栽。秋栽可以在苗木落葉后或土壤結凍前20~30天栽植;自育苗木、有勞力的建園者,甚至可在8月下旬至9月下旬,利用陰天采取帶葉、根系帶土團的苗木、隨挖隨栽,不僅栽植成活率極高,而且基本上無緩苗現象,建園效果更好。
栽植形式
栽植形式應具有的優點是利于合理密植,能很好的利用光能、經濟利用土地,便于操作管理或水土保持等。栽植形式與行株距有密切的聯系。我國常用的栽植形式有三種。
①長方形栽植。廣泛適用于5°以下的緩坡、灘地和平地的果園。其特點是,行向多為南北向;行距大于株距1~2米。
栽植株數=栽植面積(平方米)/行距(米)×株距(米)。
②等高栽植。廣泛適用于6°以上的坡地果園。其特點是,等高線垂直于坡地;果樹以株距沿各條等高線延伸栽植,等高線之間的距離為行距,因為等高線之間的距離隨坡度的減緩或增陡而分別增大或縮小,所以同一個坡面的行距基本上不等,株距也不完全等同。
栽植株數=栽植面積(平方米)/平均行距(米)×平均株距(米)。
在計算栽植株數時,還需考慮加行與減行的株數問題。
③加密栽植。又稱計劃密植或變化性栽植。在永久植株的行間或株間同時加密栽植臨時植株的栽植形式。永久植株和臨時植株均宜選用早結果的優質品種,臨時植株通常第二年就應采取環剝或環割,使其更早地多結果;永久植株一般第三年采取環剝或環割,樹體生長稍大,豐產稍遲。栽植第四五年年初冬剪時,逐年對臨時植株回縮,為永久植株讓路。第六年初冬或第七年早春,通常應對臨時植株進行間伐或移出另建果園,使永久植株達到合理密植的程度。這種先加密然后達到合理密植的栽植形式,雖然容易獲得早期豐產,甚至第四五年就能獲得高產,但建園時用苗多、投工多,隨后的管理等費用都明顯增大,而且在臨時植株間伐或移出的第一二年,還有難以克服的減產減收問題,故果樹栽培者中對這種栽植形式有不同的認識。一般認為不宜采用;也有人認為在資金與勞力充足的情況下,也可采用。
栽植后的管理
1、苗干處理。已栽好的苗木,應在春季發芽以前,按各樹形整形的要求,進行定干。
2、一般管理。應做好土壤管理、病蟲防治工作。待苗木成活發芽后,再進行追肥。
3、檢查成活與補栽。春季發芽展葉后,應檢查植株成活情況,找出死亡原因,加以克服。按地區的氣象條件不同,利用株間假植的備用苗,可以在當年雨季的陰天采取帶葉、根系帶土團,隨挖隨進行補栽;也可以在當年晚秋或年發芽前進行補栽。補栽的苗木,其砧穗組合應與死株的相同、樹齡一致,以保持園貌整齊。
挖栽植溝或栽植穴
建園時按預定的行株距栽植苗木或植株的技術措施。蘋果為多年生經濟作物,栽植后,一般不宜再更換位置,故又稱定植。
(1)栽植前的準備工作
①栽植點的確定。栽植點是栽植小區內果樹栽植時的苗干垂直位置,它是由行距和株距確定的。
平地確定植點的方法:首先,在栽植小區內任何一邊設甲乙基線,然后分別在甲點和乙點上,用直角器定出垂直于甲乙基線的甲丙線和乙丁線,再通過稍微調整,使丙丁線與甲乙基線平行和等長,形成一個閉合的框架。其次,借助標桿(直棍或秫稈亦可)和測繩,在閉合框架上定出行距和株距的基點。其三,再通過閉合框架上的各基點,借助標桿和測繩依次確定閉合框架內的各栽植點。此外,還需注意下述問題:一是甲乙、甲丙、丁、丙丁各線與栽植小區邊緣的距離,應是行距和株距的一半。大于原定行、株距60%時,可在閉合框架外,實行加行、加株;小于原定行株距60%時,則不必加行、加株。二是確定栽植點時,宜在測線上準確地按行距和株距做好明顯的標記,以提高工效和準確性。三是必須按行距和株距在閉合框架外的地上附加基點,以便在栽植點挖成栽植穴或栽植溝后,根據附加基點精確地確定栽植點的位置,使栽植小區所栽的苗木和樹,從橫、豎、斜向等不同方位看,均能成為直線,而不致成為彎曲線。
坡地確定栽植點的方法:首先,在坡面上選坡度適中的地段順坡設一條基線,在基線上按果樹行距定基點。其次,自各基點上向左右延伸測出各等高線,其三,由于坡面的坡度存在差別,初測出的某些等高線可能不太規整,應調整成較規整的等高線。坡度變緩的地段,等高線之間的距離自然變寬,寬到大于原定行距60%以上時可加行?;反之,坡度變陡的地段,等高線之間的距離自然變窄,窄到小于原定行距60%以下時可減行,最后確定的等高線,就是各個撩壕壕溝或梯田階面的中軸位置。其四,按果樹株距定基點,再通過他們確定中間等高線上的各栽植點,使上下相應位置的各栽植點在一條直線上。此外,還必須在基線及等高線各基點的上下方,增設附加基點,以便各等高線上的栽植點挖成栽植穴或栽植溝后,用他們瞄準把苗木上下栽成一條直線。
②平整土地。栽植小區的栽植點確定以后,即應對栽植小區內高低不平的地段,通過平高墊低的方法改變成平整地段。以便為坡地某些不太規整的等高線調整成較規整的等高線奠定基礎;也利于樹體栽植深淺適當,及果園排灌、操作、管理、運輸等工作。
③挖栽植溝或栽植穴。平整土地或修筑撩壕、梯田后,按果樹栽植點順行挖栽植溝或挖栽植穴,溝寬或穴徑80~100厘米,溝或穴深超過60厘米。挖溝、穴時,表土與心土宜分別堆放,將挖出的卵石、石塊、粗砂礫等除去。溝、穴底部填入表土或客入好土;距地表20~60厘米處用表土或好土與有機肥料混勻填入,為根系生育創造良好條件;溝、穴表層填入行間的表土或經破碎的心土,堆成丘狀。栽植溝、穴的填土工作必須在栽植1個月以前完成,以防土壤沉實,造成.果苗下沉、栽植過深,影響果樹的生育。
就果樹的生長與結果而言,采用寬、深的栽植溝優于寬、深的栽植穴,寬、深的栽植穴優于窄、淺的栽植穴,增施肥料又優于少施肥料。
④準備苗木。自育或購人苗木,都應在栽植前進行品種核對、登記、掛牌,以免造成栽植混亂。還應按蘋果苗木國家標準、QB9847―88對苗木分級。實踐證明,栽植后的效果以一級苗優于二級苗,二級苗又優于三級苗。建園時,應首選一級苗栽植,次選二級苗栽植。此外,還應留足10%~15%的優質苗木,假植在果園的株間,以備死苗后帶土移栽,使果園園貌整齊一致。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