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短截
短截一般指冬剪時剪去一年生枝的先端部分。通常短截的剪口芽為飽滿芽,能促發長枝,使局部生長勢加強,所以短截多用于主枝及骨干枝的延長枝修剪和弱枝勢的復壯修剪上。因短截越重抽枝越旺,故幼旺樹不宜短截過多的枝。
短截,尤其是中心干、骨干枝或基枝延長枝短截時,要選留好第一芽的方向,即本枝延伸要求的方向。另外,剪口狀況也很重要,即剪口要平滑,剪口距芽半厘米左右,留樁太高或剪得太狼(距芽太近)都不對,剪得太狠,第一芽成枝力明顯減弱或不能成枝。
短截也會遇到“戴帽”酌情況,如秋梢比春梢長的一年生枝,剪到春秋梢交界處,為“戴帽”的剪法,可用于中庸或偏弱枝促使下部出枝的修剪。一些拉枝后的骨干枝、基枝上長出強旺的背上枝,可以“戴帽”重短截改造成枝組。“戴帽”短截,實際上是一種弱化的短截修剪方法。
疏枝
是指把1年生枝或多年生枝從基部疏除的修剪。其方法多用于冬剪,夏剪時也有應用。疏枝可以改善樹冠內光照狀況及附近枝的營養狀況。就整株而言,若上部疏枝較多,,頂端優勢就會向下部枝條轉移,從而增強下部枝條的生長勢;相反,如果下部疏枝較多,則會增強上部枝條的生長勢。同時,由于疏枝減少了枝葉量,有助于緩和母枝的加粗生長,組調整方面有較多的應用。
縮剪
把短截的剪口移到多年生枝上的修剪,稱縮剪或回縮修剪?s剪比短截的局部促進作用更強,有助于養分向基部轉移。成齡樹冬剪時通常應用。
縮剪用于培養枝組時縮短枝組的“軸”長度,使枝組緊湊?s剪也用于骨干枝開張角度,或改變骨干枝的延伸方向。春季復剪時,對無花、長放的枝進行縮剪,以及夏剪時縮剪未坐住果的枝,可以節約樹的養分,改善樹冠內光照;密植園在樹冠已郁閉時也可用縮剪,剪除部分遮蔭枝,以解決郁閉造成的少花少果、樹體徒長等問題。
長放
輕剪長放主要指冬剪時對較長的一年生枝只剪丟很小一部分,如只剪掉秋梢部分,很長的枝只剪除1/4或更少。這種剪法,目的是緩和這個枝的生長勢,一般不用于骨干枝的延長枝。輕剪長放,一般需要夏剪的正確配合。輕剪后,該枝上端萌芽、出枝,夏季一是縮剪到弱枝梢處,再促使其下部的芽萌發、出枝,填補空間;二是環割或環剝,促使多出枝,降低出枝位置,可以盡快形成結果枝組。剪口芽通常選在秋梢上靠近春秋梢之間的不飽滿芽處。若剪口芽較弱,稱之為“戴活帽”,剪口芽萌發枝的勢力較弱,有助于緩和本枝生長勢;若選在春秋梢交界處癟芽上,稱之為“戴死帽”,這樣春秋梢交界處很難萌芽出枝,而促進春梢的芽萌發出枝,但出枝的勢力又不如直接剪到春梢芽處出枝勢力強,所以既緩和本枝生長勢,又在春梢段上多萌芽出枝。
一株較大的成齡樹,不能每個營養枝都輕剪長放,主要用在樹冠中生長勢較強的部位,目的是緩和這部分的樹勢。對結果多、生長勢弱的樹,少用或不用。
不修剪麗自然緩放的枝,也稱長放或緩放,對本枝的緩勢作用更明顯,常用在有空間的冠區,可使其早成花、早結果,在開心形蘋果樹結果枝培養中最為常見。
目傷
又稱刻芽,指在芽上方0.2~0.5厘米處用刀橫刻皮層的修剪方法,以促進刻芽的萌發力、成枝力,促發短枝。刻芽常用于幼樹,以促進枝條萌芽成枝,特別是出短枝,以早成花、早結果;也可用于骨干枝的延長枝,以克服光腿枝,特別是可以定向發枝;對于長的發育枝,可以連續刻芽,或間隔刻芽,以更多、更均勻地誘發短枝。
刻芽的時間,以萌芽前后為宜,刻芽早,出長枝;刻芽晚,出短枝多。秋季拉枝,加上春季刻芽,對富士品種多成花、早結果和提高坐果率有良好效果,已是幼年富士蘋果樹早果早豐產的成功經驗。
目前各蘋果產區已普遍推廣刻芽法,應注意的問題是:
①弱樹、弱枝不要刻,更不要連續刻。
②刻刀或剪刀應專用,并經常消毒,以免刻傷時造成感染枝干病害
③春季多風、氣候干燥地區,刻傷口能背風向最好。特別是腐爛病。
花前修剪
在花芽開綻后,能明確看到花簇時,對冬剪的補充重復修剪。這是因為蘋果樹的大小年并非大―小―大―小這樣地有規律;蘋果又是很難識別花、葉芽的樹種,大年時一些瘦弱芽開綻后不少有花簇,小年時一些飽滿芽開綻后常無花簇。因此,即使是很有實踐經驗的人,也會在冬剪時對識別花芽與葉芽產生差錯;ㄇ皬图舻娜蝿眨瑢π∧陿涫羌羧ケ徽`認有花芽及其過密的部分;對大年樹是縮剪成串花芽枝,短截較多腋花芽的1年生枝。其作用是節省樹體的貯藏營養,改善樹體的通風透光條件,以保持樹體較好地生長與開花結果。
需要指出的是,蘋果樹的花前復剪,并不能取代蘋果大年樹的疏花疏果措施。因為蘋果樹的花芽是混合芽,萌發后先長出蓮坐葉,然后在其頂端再長出花簇,在剪去花芽時,將花簇與蓮坐葉同時剪去了,既使保留蓮坐葉只剪去一些花簇,樹體還會留有過多的花芽,不能保證樹體所結果實需要的葉面積或葉片數,所以仍需疏除過多的花果。
環剝
環割是在枝干上用刀或剪刀割一圈,深至木質部;環剝則需割兩圈,去掉中間皮部。環剝通常在多年生的骨干枝或樹干上進行,其環剝寬度多為5~10毫米。強壯的枝可以間隔一段時間多道環割,每道之間保留8―10厘米。
環剝必須在樹的形成層活動期進行,這期間能離皮,便于將環剝帶的樹皮撕下。新梢停長到第二年萌芽,這段時間不離皮,不要環剝(環割可以)。為了促進花芽的形成,環剝最好在花芽生理分化期進行,北京、天津、山東、河北一帶約5月下旬至6月中旬。春季萌芽后至花期的環剝,有利于提高坐果率,也有利于花芽分化;而花后環剝,只有利于花芽分化的效果。當然任何生長季環剝,對環剝枝上新梢的生長都有抑制作用。在生長季中,環剝得早,傷口愈合緩慢;環剝得晚,溫度條件適中,愈合得快。
開張角度
拉枝:當年生新梢拉枝,最好在秋季進行,使其基角為80°~90°;拉二年生枝最好在春季萌芽以后進行。不太粗的枝梢,用雙股12號鐵絲,一頭拴木鉤,一頭拴木橛,木構拉住枝梢,木橛打人土中,木橛要牢固,不致于遇到灌溉和降雨時崩出地面,也不要妨礙果園作業。
撐枝:冬剪時用其他樹木的枝作支棍,把要開角的枝向外支,支棍一頭頂住中心干,一頭支住要支,的枝。支棍兩頭應削成扁鴨嘴狀,并避免傷中心干和被支的枝。第二年應撤去(已不起作用)。
用開角夾:當年生枝開角,可用開角夾(用8―10號鐵絲制成“W”形)把要開的枝梢別住,角度固定之后撤去。這個方法十分簡便迅速,適用于幼樹當年生新梢。
墜枝:對1―2年生枝開角,用吊砣(可自制,用鐵絲拴上磚頭、鑄的水泥塊等)將枝下墜,可根據枝的拉力準備大小不等的吊砣或裝土的塑料袋,5月中下旬墜枝,到秋季即達到開角效果,還可以將吊砣換到另外的枝上再用。
捋枝
又稱拿枝。一定時間重復用手握住枝梢由下而上逐漸移動彎傷木質部,不裂傷皮層的措施。捋枝能使枝梢改變開張角度和方位。捋枝的主要對象是,培養輔養枝、主軸延伸枝組的新梢,超過樹高或樹冠的延長新梢等。新梢于8月中下旬捋枝,能促使該枝充實或形成腋花芽、翌年多生中、短枝和頂花芽。1~2年生枝于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和8月中下旬兩次捋枝,可使其當年促生分枝和1/3左右的分枝形成頂花芽;于6月初、7月初和8月初3次捋枝;可使其當年促生較多的分枝和1/2左右的分枝形成頂花芽。
拿枝
又稱捋枝,是指夏剪時趁新梢還沒完全木質化,用手握住枝的基部依次向前彎曲枝條,以緩和新梢生長角度的修剪方法。拿枝時往往傷及木質部,可聽到木質部輕微的斷裂聲而不產生明顯傷痕,連續幾次,使枝梢不能恢復原姿勢,達水平或半下垂狀。拿枝一般多用于角度較小的發育枝,使其早成花、早結果,或形成枝組。對于一些競爭枝、背上枝及徒長枝,若有空間時也可以拿枝。
抹芽與除蔭
抹芽,在生長期開始時,將不需要發枝部位的芽除掉。除蔭,在生長前期,將主干上、樹冠中、特別是大枝剪據口周圍無用的萌芽或幼梢除掉。它們的共同作用是節省了樹體的養分,改善樹冠的光照條件。
扭梢
也是夏剪時促成花、促結果的一種方法,對一些拉平枝上的背生枝,當其半木質化時(5月下旬前后),用手將新梢基部翻轉扭傷,扭180‘,使梢上端向下扭轉。金冠、勝利、秦冠、王林、喬納金等品種,當年即可成花,第二年坐果;富士、紅津輕、赤陽等品種當年成花的有一半左右,第二年全部成花。
扭梢枝的數量,應當在布局上有計劃,不要扭得太多,與拿枝、緩放等修剪技術相結合,比如拉平枝上的背上直立枝,可以隔一個扭一個,或向左扭一個,向右扭一個,不要扭到一起。扭梢在喬化密植栽培中應用較多。近年來,隨著優質栽培制度的興起,扭梢的應用也越來越少。
摘心與剪梢
是夏季摘除當年生長新梢頂尖的處理方法,能緩和本枝梢生長勢,促進本枝梢中下部芽早萌發、早出枝和多出枝。摘心的時期不同,功效不同。
初夏摘心,一般是春梢長到15~30厘米時摘心,能增加春梢中下部分枝,如果夏剪摘心太早,促花效果不好,最好在花芽生理分化期摘心,有利于花芽分化。
秋季摘心,如果摘心后本梢又出新梢(秋梢),則這些梢到冬季成熟不好,越冬能力差,對第二年生長結果也沒有多少好處。一般應避免秋季早摘心。最適宜時機是秋分季節(約9月下旬)之前進行,不再促出秋梢,可以促使本枝剪留段充分成熟、貯藏養分、提高芽的質量,對全樹的營養狀況、花芽發育也有好處。這次摘心之后,若能給葉面噴一次尿素加磷鉀肥,則使枝條貯藏養分和花芽發育的效果更佳。
調控冠徑
蘋果樹的冠徑,不僅受樹形要求的制約,也受行株距的限制,生長期間,行間應有1~2米寬度的作業道,1米寬度的作業道,能便于人工操作,2米寬度的作業道,能便于手扶拖拉機等小型機械操作;行內株間以枝頭對接、互不交叉為宜,以減少密閉和樹間枝葉的摩擦。在公頃枝量或單株枝量不足及樹體長勢較旺時,行內株間可以有小于10%的冠徑交叉,但應于2~3年內調控到不交叉的狀態。為了預先防止冠徑過大,應在即將達到適當冠徑以前,對主干或對側分枝、主側枝的適宜部位進行環剝或元帥系品種進行2圈環割及拉彎枝頭等,待枝頭部位適量結果后,回縮到適當部位。如果樹體長勢已經緩和,甚至可以回縮到以小型枝組代替枝頭,并不會影響樹形。
調控樹高
蘋果樹的樹高,受樹形要求和行距的制約。樹高超過樹形要求和行距時,雖能增加產量,但這種增產的代價是以全樹或全園果實質量的降低換來的,是得不償失的。為了爭取優質豐產,調控樹高時,一要考慮樹形要求,二要考慮生長期間樹高約占行距的70%左右。例如,在生長期間,細長紡錘形、自由紡錘形和小冠疏層形的樹高要求,分別為2.0~3.0米、2.5~3.5米和3.5~4.0米;當行距分別為3―4米、4~5米和5―6米時,其樹高用行距乘0.7,分別應為2.1~2.8米、2.8~3.5米和3.5~4.2米。這樣,在南北行間的條件下,行間影射角(樹頂與鄰行冠基邊緣連線的水平夾角)為49度以下,可保證樹冠東西兩側上下午各有3小時的直射陽光,有利于改善樹冠的光照和冠內的果實質量。蘋果樹在進入盛果期以前,就應逐年調控樹高,一旦進入盛果期,就應是較理想的樹高。調控樹高的修剪手段有主干環剝或元帥系品種主干2圈環割,促使樹體合理結果,以果壓冠;中心干延長枝順行間拉平、在拉平上方和下方分別疏剪發育枝、梢和環剝與環割,適當結果后縮剪落頭;樹體長勢平穩的樹,也可分2年左右落頭到較理想的樹高。
調控結果枝組
(1)結果枝組的概念與類別
①概念。結果枝組簡稱枝組,是從中心干、側分枝或主側枝及輔養枝上長出的各個群枝組合,在群枝中包括不同枝齡的枝軸、營養枝和結果枝等。枝組的概念,是我國于1963年左右在蘋果樹上首先提出的,以后逐漸廣泛地用于多種果樹上。②類別。蘋果樹的枝組類別,因劃分的指標不一,尚不統一,以下劃分的類別,暫供參考。根據分枝數量和枝展范圍分為,小型枝組,分枝少于5個,枝展小于30厘米;中型枝組,有分枝6~11個,枝展31~60厘米;大型枝組,分枝多于12個,枝展大于61厘米。根據枝軸數量和延伸狀態分為,主軸延伸枝組(或稱單軸延伸枝組)和非主軸延伸枝組(或稱多軸枝組)。根據分枝稀密程度分為,疏散枝組和緊湊枝組,等等。在枝組的發展過程中,通過修剪調控,不同枝組類別可以相互轉化;一個枝組也可以表現出綜合的類別特征。
(2)不同樹形的枝組類別與分布
在細長紡錘形和自由紡錘形的中心干上,側分枝都很多。為了使樹冠內膛和下部有良好的光照,由側分枝和枝組構成的葉幕層宜薄不宜厚。枝組應以主軸延伸狀態大多數分布于側分枝的兩側,少數分布于側分枝的側下方和側上方。隨著樹齡、株產的增長和長勢的緩和,側分枝兩側的大型枝組應逐年縮剪,并通過長放和短截改變成主軸延伸的中、小型枝組;側分枝側下方和側上方的大、中型枝組的應逐年縮剪,并通過長放和短截改變成主軸延伸的小型枝組,直至疏除。隨著枝組由大型變為中、小型,枝組上的分枝也由稀變密,短、中枝的數量也相對增多。小冠疏層形的中心干上,第二層2個主枝上無側枝,層間距離為100―120厘米,葉幕層可以相對較厚。枝組應以主軸延伸狀態大多數分布于主側枝的兩側和側上方,少數分布于主側枝的側下方,也有一些小枝組和結果枝分布于主側枝的背上。隨著樹齡、株產的增長和長勢的緩和,上下兩層主枝上兩側的枝組應逐年剪成以主軸延伸的中型枝組為主,大型枝組為輔。第一層主枝的側枝上,其兩側的枝組應剪成主軸延伸的中、小型枝組;主枝和側枝側上方的枝組,可剪成主軸延伸和非主軸延伸(多軸)的中、小型枝組;主側枝側下方的枝組,由大型剪成中型,再剪成小型,最后疏除。樹上所有枝組的分枝也逐年由稀變密,短、中枝的數量也相對增多。
(3)枝組的培養與更新復壯
枝組的培養。各種樹形在整形過程中,雖然樹體生長旺盛,也應從栽植后第二年開始培養枝組。為了使枝組上較早地多生果枝,提早結果,宜著重培養主軸延伸枝組。其培養方法有3種。
第一種方法。第一年,于5月中旬至6月上旬,對未停長的新梢初步捋枝至70’左右,捋枝后如其背上萌生嫩梢,及早抹除。8月中旬至9月中旬,再將該枝捋枝至近水平狀。休眠期冬剪時,對該枝長放。第二年,萌芽期,在該枝兩側和側下方選2―3個未萌動芽目傷,及早抹除背上萌生的嫩梢。5月中旬左右,該枝如較粗壯,可在其基部進行環剝、元帥系品種則進行2圈環割;該枝如并不粗壯,則不必環剝和環割。8月中旬至9月中旬,對該枝上未停長的新梢,捋枝至近水平狀。休眠期冬剪時,對該枝主軸上較強的分枝和分枝上較強的枝條疏去,然后長放。第三至四年,參照第一至二年的修剪方法進行,冬剪時要注意理出1個主軸,疏除其上較強的分枝。通常,該枝組第三年就結果,第四年結果增多。如果從栽樹后第二年開始培養枝組,枝組的枝齡為4年生時,樹齡在5年生時,就不難獲得蘋果園的豐產。
第二種方法。從5月中旬起,當側上方(即斜生)的新梢長到10厘米左右時,留基部3~5葉剪梢,萌生出的2次梢長到10厘米左右時,留基部3~5葉剪梢,依此對3次梢和4次梢剪梢到8月上旬止,共剪梢4次;其上10厘米以下的中短梢一律長放。休眠期冬剪時,理出1個主軸長放,疏剪強于或相當于主軸的分枝和分枝上的較強枝,長放其他分枝和枝條。第二年對該枝重復第一年的修剪。通常,該枝組第二年即有少量結果,第三年結果增多。
第三種方法。第一年,從5月起,當背上直立新梢半木質化時進行扭梢。扭折以下處長出的旺梢,及早地僅保留1個,保留的這個旺梢采取第一種方法或第二種方法修剪培養;扭折以上處,要疏剪稍強的側生枝梢,長放到結果后再縮剪。從而成為第一或第二種方法所培養的枝組。
在培養主軸延伸枝組的過程中,通過夏剪和冬剪的調控,枝組每年延伸與擴寬是比較緩慢的,但也不能無限的延伸與擴寬,還應適時地在上下兩年交接的年痕處進行輕縮剪。初果期樹,因為枝組上的枝條較稀疏,結果量少,光照尚不成問題,枝組間的枝條可以有10厘米左右的交叉。進入盛果期前,枝組上的各類枝條數增多,結果量增加,光照問題隨即重要起來,枝組間的枝條不應再有交叉現象,如果有交叉現象,應通過輕縮剪、疏枝、長放和以中、短枝作帶頭枝等措施,逐步加以解決。
枝組的更新復壯。在枝組發展過程中,基本上表現為枝軸下部的分枝先結果,枝軸上部的分枝后結果,枝組本身的更新復壯,也要根據這種現象進行。枝軸下部或上部的分枝結果后,通常均應進行修剪。如結果后的分枝上,還有中庸和較粗壯的無果短枝和葉叢枝時,可對分枝適當地縮剪到年痕處或中庸偏弱的枝芽處;如結果后的分枝已經較弱,應重縮剪到基部枝芽處,并在重縮剪分枝前方的主軸處目傷,促進其萌生枝梢復壯。整個枝組衰弱后,再進行復壯是比較困難的,通常要疏掉,利用附近的枝組結果。如果疏掉后空間較大,可于萌芽期在疏枝剪口的前方進行較重的目傷,以促進隱芽萌生新梢,重新培養枝組。但較好的更新辦法,應在整個枝組尚未轉弱,所結的果實出現變小的跡象時,于萌芽期在枝軸近基部處進行較重的目傷,促進隱芽萌發新梢,對其按主軸延伸枝組培養2年,再對原枝組重縮剪,以新枝組替代老枝組。
調控枝量
據調查研究表明,在優良綜合管理條件下,紅富士蘋果成齡園生長期的每公頃枝量,以120萬~150萬條為宜(合畝枝量為8萬~10萬條);休眠期冬剪每公頃留枝量為90萬~105萬條(合畝留枝量為6萬~7萬條)。紅富士蘋果成齡園在上述枝量的情況下,樹冠下的地面透光率為30%左右,每公頃產量為37500千克左右(合畝產2500千克左右),單果重為250克左右,果實可溶性固形物為15%左右,果面著色大于71%的果實率約占75%,每公頃果實產值為22.9萬元左右(合畝產值15266.7萬左右)。如果紅富士成齡園生長的每公頃枝量少于120萬條,其果實質量可進一步提高,但每公頃產量與產值呈下降趨勢;如果其生長期的每公頃枝量多于150萬條,雖然還能提高產量,但伴隨的是降低果實質量和產值,果實也較難賣出,得不償失。
以生長期每公頃的枝量為120萬~150萬條和休眠期每公頃冬剪留枝量為90萬~105萬條為依據,在每公頃不同栽植株數的情況下,其單株生長期和休眠期的枝量,可分別由120萬~150萬條÷公頃栽植株數和90萬~105萬條÷每公頃栽植株數得出。在上述枝量的范圍內,通常,平地果園的枝量宜少些,坡地果園的枝量宜多些。
當枝量不足上述條數時,冬剪可采取長放和適當地輕短截,盡可能地不疏枝;夏剪可采取適當地目傷、扭梢、摘心與剪梢和捋枝等措施增加枝量;當枝量超過上述條數時,冬剪應分年疏除中心干上過多的分枝,縮剪背下枝、冗長枝、層間輔養枝,疏剪密生枝、細弱枝、徒長枝、梢頭枝、弱枝組等減少枝量。栽植密度過大,導致枝量過多的蘋果密植園,可將園中的蘋果樹分為永久株、行和臨時株、行。對永久株、行采取擴冠修剪技術;對臨時株、行采取每年縮剪樹冠、主干環剝或元帥系品種采取主干2圈環割、疏花疏果等,促其開花結大果,2~3年后進行間伐或間移。
生長調節劑修剪
生長調節劑是人工合成的、能調節植物生長發育的化合物。近年來,我國常用于蘋果樹輔助修剪的生長調節劑為發枝素、乙烯利、多效唑等。
①發枝素。中國農業大學植物科技學院研制和生產的產品。在蘋果樹或蘋果苗上,5月對1~2年生枝的隱芽和未萌發的側芽,或6月25日對當年新梢的腋芽,用一定濃度發枝素溶液直接涂抹芽體,約6天芽體就明顯膨大,10天后萌發,到生長末期能長成角度開張、長度50厘米左右的充實新梢,有利于補空和整形。富士系品種宜用發枝素1667倍液左右(相當于600毫克/千克左右含量);新紅星和金矮生等品種宜用發枝素1000倍液左右(相當于1000毫克/千克左右含量)。涂抹時,宜在氣溫11℃以上、晴天露水或防治病蟲的藥液干后進行;不宜對停止生長的各種枝條或癟芽進行。
②乙烯利(又稱乙基膦或一試靈)。我國上海彭浦化工廠的產品為40%一試靈,浙江余姚農藥廠的產品為40%乙烯利水劑。蘋果未結果的幼旺樹于5月和7月兩次噴布40%乙烯利400倍液(相當于1
000微升/升含純濃度),能明顯地抑制新梢生長,多生短枝,并促進中枝和短枝形成花芽。
需要注意的是,乙烯利宜用于蘋果未結果幼旺樹,促其由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轉化,對提早結果和豐產是有利的。蘋果結果樹于花期和落花后噴布一定濃度乙烯利,有疏花疏果和短期抑制幼果生長的作用;采果前1個月左右噴布一定濃度乙烯利,有促進采前落果和提早成熟的作用,應予慎用。
③多效唑(又稱PP333)。我國江蘇省建湖農藥廠等廠的產品為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多效唑是一種生長延緩劑,具有抑制新梢生長,增加單株枝量和短枝數,增進葉片的葉綠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促進已有的中短枝形成頂花芽等效果。多效唑宜于蘋果未結果幼旺樹和適齡不結果旺長樹,常用于葉面噴布和土施。葉面噴布。可于5月中下旬和7月上中旬兩次噴布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150倍液
(相當于1000毫克/千克含純濃度)至滴水止,具有良好效果。據黃海等1990報道,蘋果樹噴布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150倍液后,一般5~10天開始反映效果,有效期為1~1.5個月;多效唑溶液與防治病蟲常用的農藥混噴,既不減弱多效唑的作用,也不影響農藥的藥效,從而能節省勞力和生產成本。
土施。蘋果樹于萌芽前或落葉前,在等同樹冠大小的樹盤內撒施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每齡樹0.8~1.0克(3年生和4年生樹分別為2.4~3.0克和3.2~4.0克),然后淺翻再適量灌水;也可以在施基肥時混人有機肥料中施人。多效唑在土壤中降解緩慢,其后效期通常為2―3年。雖然土施多效唑具有前述的一些良好效果;但對結果樹有副作用,副作用表現為果實延遲成熟,果個和果形指數變小,紅色果實變為暗紅色不鮮艷,長富2蘋果的偏斜果增多等,從而降低蘋果的商品品質。
由于多效唑既有良好效果的一面,又有副作用的一面。為了揚其長、避其短,宜用于蘋果未結果幼旺樹或適齡不結果旺長樹;慎用于初結果樹;不用于結果樹。
小冠疏層形
(1)樹體結構
小冠疏層形是在大冠主干疏層形的基礎上為適應密植改造簡化而成的。其基本樹體結構是,具中干,主枝較多而分層,多為3(4)-2(3)-l(2)排列,
3層以上開心。層間距較小,1~2層間距70厘米左右,2~3層間距50厘米左右。一層每一個主枝上,配備1~2個側枝,占領下部空間。二層以上主枝,基本不留側枝。主枝角度較開張,以60°~70°為宜。下層主枝開張角度大于上層主枝。各主枝上合理配備中、小型結果枝組。層間及其他大空檔處,可培養輔養枝。
(2)整形過程
第一年的修剪:定干高度為0.8米左右。萌芽期,在40厘米整形帶內、剪口下第二芽的下方選著生錯落、方位角約120°的3個芽進行目傷,剪口下第一年選出1個直立新梢培養成中心干的延長枝,同時再選出3個側生新梢培養成第一層的3個主枝;當剪口下第二芽和主干高度以下的芽萌發后,及早抹除。5~6月,整形帶內的側生新梢在半木質化前,用竹制牙簽初步撐大角度,培養3個主枝的新梢撐大至50°~60°;其他新梢撐大或捋枝至約70°,培養為第一層內的臨時輔養枝。8月中旬至9月中旬,對培養3個主枝的新梢開張角度或捋枝至60°~70°,培養第一層內的臨時輔養枝新梢捋枝至水平狀。9月末,對樹上未封頂的新梢進行摘心與剪梢。
第二年的修剪:冬剪時,對中心干延長枝剪留約65厘米;對3個主枝剪留約60厘米;第一層內的臨時輔養枝長放。夏剪時,萌芽期,在中心干延長枝上,對其剪口下5厘米左右和25厘米左右處選方位相對、不與第一層主枝重疊的兩個芽進行目傷,促使中心干延長枝頂端長出1個直立新梢,繼續培養中心干延長枝,長出2個稍強的側生新梢,培養層間的2個輔養枝;在第一層3個主枝和層內輔養枝上,對兩側和側下方選2―3個未萌動芽目傷。5~6月,在中心干上,對培養層間輔養枝的側生新梢初步捋枝至70°左右,層間的其他側生新梢扭梢或連續留10厘米長度,摘心與剪梢到8月上旬止;在第一層3個主枝上,分別距基部50厘米左右選一個稍強的新梢不作處理培養為第一側枝,如此處無稍強新梢,可在其前部進行目傷,促其轉強;第一層主枝和層內臨時輔養枝背上和側上方的新梢,采取扭梢或連續留3―5芽,摘心與剪梢到8月上旬止,兩側和側下方的新梢初步捋枝至70°左右。8月中旬至9月中旬,對第一層各主枝和側枝的延長新梢分別捋枝至60°~70°和70°~80°;其他的當年新梢,一律捋枝至近水平狀。9月末,對樹上未封頂的新梢進行摘心與剪梢。
第三年的修剪:冬剪時,對中心干延長枝和第一層3個主枝延長枝分別剪留約65厘米和約55厘米,其他枝條均長放。夏剪時,萌芽期,在中心干延長枝上,對其剪口下10厘米左右和35厘米左右,避開南面,選方位相對插在第一層3個主枝空間的兩個芽目傷,促使中心干延長枝頂部長出一個直立新梢,繼續培養中心干延長枝,長出2個稍強的側生新梢,培養第四和第五主枝;在第四主枝以下,對所有1年生發育枝的兩側和側下方選2-3個未萌動芽目傷。5―6月,在中心干延長枝上,對培養第四和第五主枝的延長新梢和其他側生新梢,分別用牙簽撐大角度至45°左右和70°左右;在第三和第四主枝的層間,對2個輔養枝和其他側生枝條長出的新梢,均捋枝至70°左右,并在2個輔養枝基部進行環剝;在第一層內,3個主枝上距離著生第一側枝40~50厘米前部的另一側,各選1個稍強新梢培養第二側枝;3個主枝、3個第一側枝的延長新梢和其他枝條的新梢,分別捋枝至50°~60°、60°左右和70°左右,并在臨時輔養枝基部進行環剝;樹上各種枝條背上和側上方長出的新梢,一律進行扭梢或連續留3~5芽,摘心與剪梢至8月上旬止。8月中旬至9月中旬,對第一層3個主枝和第二層2個主枝的延長新梢,分別捋枝至60°~70°和
50°~60°;對第一層3個主枝上的側枝延長新梢,均捋枝至70°~80°;其他枝條長出的延長新梢或側生新梢,均捋枝至近水平狀。9月末,爭取對樹上未封頂的新梢進行摘心與剪梢。
第四年的修剪:冬剪時,中心干、第一層主枝及其第一側枝的延長枝均長放,緩和其長勢;第二層主枝和第一層第二側枝的延長枝分別剪留約60厘米和約55厘米;層間2個輔養枝如前部結果后下垂到垂直夾角小于120°,回縮到近水平狀枝處長放;第一層層內臨時輔養枝結果后,應疏除1~2個;各枝組上結果后的衰弱枝,適當地回縮或短截到近水平狀枝處長放;交叉過密的枝組可適當回縮或疏除。夏剪時,5~6月,因為從中心干上長出的各種分枝有相對的獨立性,所以宜以中心干上的各分枝為單位,按距離進行疏花疏果;對第一、二層層內的臨時輔養枝和層間的2個輔養枝,在其基部進行環剝,對于元帥系品種進行2圈環割。各種枝長出的新梢仿效第三年的夏剪實施。
第五年的修剪:冬剪時,中心干、主枝、側枝的延長枝均采取長放,緩和其長勢;第一層層內的臨時輔養枝,全部疏除;第二層層內的臨時輔養枝,疏除1~2個(余者翌年冬剪全部疏除);層內的2個輔養枝,如影響上下主枝的生長與結果,需回縮到不影響處長放;層間從中心干上長出的枝組,可適當地疏除一部分(余者翌年冬剪時疏除);主、側枝和層間輔養枝的枝組上,結果后的衰弱枝適當進行回縮或短截到水平枝處長放。夏剪時,參考第三、四年的夏剪實施。
細長紡錘形
(1)樹體結構
干高70~80厘米,樹高3.5米左右,冠徑2~2.4米,中央領導干直立健壯,其上分布20~25個小主枝或稱側生分枝,分枝角度90°~120°,干枝比(中心干與結果枝組枝軸粗細比)5:1左右,整個樹冠呈細長紡錘形。
(2)整形過程
定干:1.2米以上壯苗,在90厘米處選飽芽短截定干;70厘米弱苗可在40厘米處定干。如果苗木根系不好,必須低定干,否則當年長勢過弱或不發長枝。
第一年修剪:夏季重點是控制競爭枝,當新梢長至30厘米時,可采用基部扭傷,但不疏除,主要保持葉面積,對其他發生的新梢也采用基部扭傷,主要目的是促進中心干長勢,讓中心干很快長夠3米高度,冬季修剪對當年新枝,只留中心延長枝和90厘米處的控制枝(角度下垂的),90厘米以下的新枝全部采用平剪口疏除。以充分集中養分促使中心干旺長,對中心干要采用留中上部飽滿芽短截,促發新長枝,這樣就真正做到了扶植中心干心健壯生長,如果延長枝在1米以上,勢力強壯,也可不短截中心干延長枝。
第二年修剪:夏季重點仍是控制剪口以下的新枝,一般向行間生長的新枝長到80厘米,株間60厘米時立即用拉枝繩將角度拉到100°,競爭枝不疏,也一樣拉開角度。
冬季修剪:如果中心干高度未達到2.5米以上,對延長頭繼續在飽滿芽處短截,如達到3米以上,對中心干延長頭可在春秋梢交界處選一飽滿芽進行“戴活帽”剪截。
第三年修剪:夏季除將新枝角度拉開外,主要對上一年的粗枝在分枝基部采取環割措施,促進成花。環割時間為下部大枝上的當年新梢長到15厘米左右。第一次環割后,隔10天左右,對葉色不變淡,仍是黑綠、新梢不停長的進行第二次環割。一般像這樣的枝條,環割1~2次,成花率可達90%以上。
第四年管理和第三年基本一樣,如中心干已達3.5米以上,可緩放不剪,但最好破除頂芽,控制其生長勢,將枝高控制在4米以下,成形后調整樹高到3.5米左右。若頂端只允許長到3.5米,頂部粗度過細,發小枝太少,又不抗風,可先延伸到4米,然后落頭控制在3.5米高度。
自由紡錘形
1)樹體結構
自由紡錘形成形后,主干高50~60厘米,樹高2.5~3.0米。主干占樹高的20%~30%,中心干則占70%~80%。中心干上的基枝10~15個,一般12個以上,螺旋式分布在中心干上。上稀(20~25厘米間距)、下密(15~20厘米間距),上短
(1.0~1.2米長,或株行距的40%左右)、下長(1.5米左右,或株行距的50%左右)。同方向基枝上下垂直距離不能小于50厘米。每個基枝與中心干夾角保持80°~90°。這些基枝,有的果園稱一條龍枝或單軸枝,其上不允許有側分枝。每個基枝,特別是中心干下部的基枝,其生長勢要控制,主要看其粗度不能超過著生處中心干的1/3,更有人明確提出中心干下部的基枝是著生處中心干的2/7最好;基枝太粗壯,必影響全樹其他基枝的生長勢或使樹冠變大。成形的自由紡錘形樹,全樹有60~80個中、小型結果枝組,中型枝組不超過20~25個;所謂中型枝組,也應是單軸的,體積不能大。
(2)修剪步驟與技術要點
定干:選強壯、根系發達的一年生苗木栽植,栽植后定干高度80~90厘米。定千方法是在80~90厘米處選飽滿芽、頂風向芽剪干,使第一芽枝發育成中心干。
壯苗定干,可稍高些,并自剪口下第三芽起每隔2~3芽選一芽,共3個芽,在上方刻傷,這3個芽應方向不同,將來發育成均衡的基枝。弱苗定干要低些,也不要刻芽促枝,否則基枝分布太低,樹勢緩過來以后造成下強上弱,自由紡錘形的目標不易達到。
第一年修剪:冬季修剪時,幼樹應有10個左右枝,一年生枝平均長度80厘米。冬剪時主干上距地面50厘米以下的枝全部疏除,50厘米以上的枝、過旺或直立枝疏除,但不應將鄰近的枝連續疏2個,可疏1個、彎1個,總之中心干上不能造成疏剪傷口過多。中心干上選6~7個長勢均衡、方位好的枝,輕短截,其他枝一律不剪,緩放。
定干時第一芽形成的中心干延長枝,若生長勢較強,則疏除其下的競爭枝,中心干延長枝剪留50~60厘米;若中心干延長枝生長勢弱,可用競爭枝代替。
中心干上的基枝開角,冬剪時可開角,但不如夏剪時進行好,秋分季節,對長度80~100厘米的骨干枝開張角度,是最好的時期,太早易引起開張角度的枝上長出二次枝(秋梢,群眾戲稱“鼓肚子”),太遲則因枝條充實程度高而變硬,易折斷。長度不足的枝一律緩放。開張角度的做法用拉、吊或拿枝。用拿枝方法開張角度,第一次在6月上旬,第二次在9月中下旬;εc中心干夾角開到80°~90°。
第二年修剪:第二年春季萌芽前后,復剪時繼續對中心干上的基枝、輔養枝開角,輔養枝大于90‘或斜下垂都行。4月下旬至5月初,對基枝、輔養枝進行環割,每15~20厘米環割一道。5月中下旬疏除過密枝和直立枝,對一年生枝上的直立枝進行扭梢或摘心;扭梢、摘心后萌發的夏梢,再扭、再摘心。秋季時對中心干上生出的新梢拿枝開角至水平。
第二年冬剪時,每株樹枝量應達100個左右。對去年留下的基枝、骨干枝仍緩放,角度未達80°~90°要求的,繼續開角,疏除其上的過密枝,兩側枝留中庸或偏弱的枝。
第三年修剪:5月中旬至6月上旬,對2年生基枝、輔養枝,實行多道環割或環剝,長勢強旺的用環剝方法,以控制其生長勢,并促其早出易成花的短枝和腋花芽。其他修剪措施可參照上一年。
到第三年冬剪時,每株枝量應當達300~380個,每株應有花芽10~30個或更多。中心干延長枝繼續短截,二年生中心干上再留2個基枝,其余作輔養枝,要比上一年少l一2個。其他措施同前一年。這時應細心修剪基枝上2年生段的枝組或短枝,只要空間允許,就要向斜側外方延伸,無空間的能“拐彎”則拐,不能拐則疏,有花芽的盡量留。夏季扭梢的,有花芽的留,無花芽的可往回縮或削弱其長勢,促其成長。
第四年修剪:5月下旬至6月初,對樹勢中庸以上的每株樹主干環剝,促使早成花早結果。其他措施同二、三年時修剪。到冬剪時,全樹枝量應達700~800個,樹高2.5~3,0米以上,中心干上基枝達10個以上。中心干延長枝,不再選生長勢強的,而選中庸或稍弱的,輕剪或緩放。至此,整形任務基本完成。
圓柱形
圓柱形很適用于我國從英國東茂林園藝研究所引入的芭蕾蘋果、又稱柱形蘋果。芭蕾蘋果的干性特強,1~2年生的中心干上能長出許多側生枝條,其中多數是短枝和葉叢枝,少數是中、長枝和發育枝。中、長枝和發育枝長放后,能側生許多短枝和葉叢枝。短、中、長枝剪留2個芽左右或剪口下的葉叢枝,能長出發育枝。短枝極形成頂花芽。這些特性使其極易培養成圓柱形樹冠。芭蕾蘋果中的4個品種如舞樂、舞佳、舞姿、舞美,雖然其果實的商品價值遠不如近期成熟的新紅星和紅富士品種高,但它們是建立旅游蘋果園或公園觀賞蘋果樹的良好材料。
(1)樹體結構
該樹形為小冠幅的圓柱形。中心干極明顯;干高30厘米左右;樹高3米左右;冠徑60厘米左右;中心干上呈螺旋狀較均勻地分布很多枝組,枝組的長度通常約30厘米。
(2)整形技術
第一年的修剪。選一二級苗栽植后,在良好的土肥水條件下,定干高度為80厘米左右,剪口芽可以是葉叢枝或短枝的頂芽,也可以是短、中、長枝或發育枝剪留2芽左右的向上芽。萌芽期,主干高度的萌芽,及早抹除。6月中旬左右,對中心干延長新梢和少數側生新梢進行摘心,如少數側生新梢的垂直夾角小于45°左右,宜捋枝至70°左右。9月末,對未封頂的新梢摘心與剪梢,促其充實。
第二年以后的修剪。冬剪時,對中心干延長枝剪留2/3~3/4長度,其剪口芽仿效第一年定干的留法1年生中心干上的短枝,上半段每3~4個疏除1個,下半段每4~6個疏除1個;1年生中心干上的少數側生發育枝,可以長放或剪留2個芽左右;在中心干上,每個枝組的長度應控制在30厘米左右。枝組先端的帶頭枝剪留稍長,枝組側面的枝剪留稍短,枝組基部應選一個稍強枝剪留1~2芽促發預備枝。枝組帶頭枝和側面枝剪口下可以是短果枝;枝組基部枝剪口下應是葉叢枝或芽。枝組結果轉弱后,應縮剪到預備枝處更新。夏剪時,5~6月,疏除過多的花果,在花蕾分離期按15厘米左右的間距保留花序,疏去間距以內的花序。落花后2周左右完成疏果,留下的花序以留單果為主,粗壯果枝可留雙果,疏去其他幼果。全部花量少肘,每花序可留雙果,不宜留3果。其他夏剪,可參考第一年的夏剪進行。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