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推廣運用西瓜嫁接技術,克服了輪作的困難,穩定了規模種植,但大多品種以春西瓜為主。在種植方式上以雙膜及地膜露地栽培,形成面積廣、數量大、產量低、品質差、上市集中、價格低及效益差的局面。為了促進小西瓜大棚春秋二茬西瓜的發展,平衡西瓜供應期,經過3年的實踐,在一塊田1年能種2茬,每畝產量超5000千克,現總結一套栽培技術如下。
1茬口安排
1月20~30日電熱溫床育苗,翌年3月初定植,5月下旬上市,7月中下旬拉秧,每畝產量3500~4000千克。秋西瓜栽培7月上旬嫁接育秧,9月中下旬上市,10月中旬拉秧,每畝產量1500千克左右。
2多膜覆蓋
選擇排灌方便、地下水位低的田塊,搭建6米×30米標準鋼管大棚,棚內用竹片搭建中棚、小拱棚及地膜。早熟栽培采用四膜覆蓋技術,秋西瓜栽培只保留大棚天膜,棚內挖2條寬40厘米,深15厘米栽培槽,鋪好黑色地膜。有機基質配方:腐熟豬糞或雞糞、食用菌渣、谷殼灰,細土的比例為2∶3∶3∶2。每立方米基質加4~5千克三元素復合肥,基質充分混合后填平栽培槽,每畝面積需基質10~12立方米。基質上鋪塑料滴灌軟管。
3品種選擇
早熟栽培選用抗病、耐低溫、結果率強、耐濕性好、適合保護地栽培的早熟品種,如早春紅玉、小蘭、拿比特、特小風等。秋西瓜栽培選用高溫下結果率高、抗病力強、產量高的品種,如花仙子、斯維特等。
4早熟栽培技術要點
4.1播種育苗選用口徑10厘米營養缽裝入混合基質、整齊排列放在鋪好電加溫線的苗床上。種子經消毒、浸種、催芽后,每個營養缽放1粒發芽種子覆蓋厚2厘米的基質,然后控制土溫在25~30℃,夜溫18~20℃,出苗后溫度白天20~25℃,夜間15~20℃。定植前5~7天開始降溫煉苗,用500倍殺毒礬、甲基托布津防病。
4.2定植3月初,苗齡40~45天(3~4片真葉)時,搶冷尾暖頭定植。株距30~40厘米,每畝栽500~550株。然后鋪上地膜,用小刀將地膜割開一個“十”字口,將瓜苗放出膜外扣好中棚和小棚膜。
4.3定植后管理
棚溫管理定植后,為促進活棵和發根,棚溫白天保持25~30℃,超過30℃應稍加通風,晚上最低溫度不低于15℃。授粉期以白天保持25~28℃,晝夜溫差10℃為宜;膨瓜期白天可增至28~32℃,加大晝夜溫差。一般4月中旬撤小拱棚膜,5月初撤中拱棚膜,仍保留小中棚架,以防強冷空氣侵襲。5月上旬撤大棚裙膜。
肥水管理有機基質中各種營養元素齊全,其中微量元素更是供應充足。因此,管理上著重氮、磷、鉀三要素的供應總量及平衡狀態。定植后至開花坐果期,基本上不需追肥,視基質干濕狀況適量滴灌清水,以防徒長和促坐果。幼瓜長到雞蛋大小時,應加強肥水供應,視生長期狀況,每10天左右在滴灌水中加入1%~2%的三元復合肥,采收前7~10天停止灌水。
整枝和人工授粉早熟西瓜采用三蔓整枝,為提早上市,保留主蔓及2個健壯側蔓均勻分布,坐果后側蔓任其生長,選擇第二三朵雌花,于開花當天上午7~10時人工授粉,提高坐果率。
適時采收早熟西瓜從開花至果實成熟為30~35天。一般在5月中下旬開始采收上市,7月中下旬采收結束。
5秋西瓜栽培技術要點
5.1嫁接育苗西瓜嫁接砧木以瓠瓜為佳,兩者嫁接親和性好,對品質無不良影響,對枯萎病有可靠的抗性。采用頂插接法,操作方便,管理簡單,成活率高,適合一般農戶操作。此時正值高溫,嫁接苗管理主要著重于遮光降溫,保溫防病蟲害。
5.2適時定植前茬西瓜拉秧后,及時清理秧蔓。每平方米基質添加腐熟豬糞或雞糞20千克,三元復合肥5千克混合,用50%多菌靈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殺菌。瓜苗2葉期定植,株距35~40厘米。
5.3田間管理
肥水管理生長前期不需施肥,只滴清水即可。膨瓜期結合滴水加入1%~2%三元復合肥。后期結合病蟲防治進行葉面追肥。
整枝和人工輔助授粉5~6期摘心,留3條健壯側蔓,其余剪除,開花時上午7~9時人工輔助授粉。
病蟲害防治秋西瓜注意病毒病防治。蟲害主要有蚜蟲、紅蜘蛛、瓜絹螟、斜紋夜蛾等,發生嚴重時,選擇高效低毒農藥防治。
采收秋西瓜一般于9月中下旬開始采收上市,10月中旬結束。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