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鵪鶉個體小,剛出殼時體重只有7~8g,比雞、鴨、鵝等家禽馴養時間短,膽小怕驚,有一定的神經質,育雛時應掌握如下技術要點。
1運輸
運輸鶉苗的器具容量不宜過大,并隔成小方格,每格放雛不超過50只,且底部要平坦,車速要慢,遇到不平路面或轉彎日姬要減速。否則,鵪鶉很易向一邊傾斜而被壓死。如果路途較遠,應每小時檢查鶉苗1次。
2溫度
剛出殼的鵪鶉體溫調節能力差,第1~3天育雛室溫度要保持在37~36℃;4~10天35~32℃;以后每周下降2~3℃,直至脫溫時室溫維持在22~25℃。
3濕度
育雛前期,由于室溫高、鵪鶉的排泄量小,室內容易干燥,應在地面適當灑水,調節相對濕度在60%~65%;2周后,隨著鵪鶉排泄量的增加,濕度也會增加,應每天清理糞便,加強通風排濕,使相對濕度保持在55%~60%。
4飲水
開食前2小時應先給鶉苗飲萬分之一的高錳酸鉀水,以消毒腸道;1~3天飲溫開水,水中加適量葡萄糖。鶉苗的飲水器底盤要小,不能用雞飲水器代替,否則,它們極易跳入底盤弄濕羽毛,發生聚堆現象,稍不注意會被壓死。
5開食
鵪鶉一般在出殼后24小時"開食"比較合適。第1天喂開食料,可將煮成半熟的小米拌一些蛋黃撒在食盤上或比較粗糙的紙上(以黃板紙為最好)。絕不能將食物撒在塑料薄膜上;因為鶉苗腿細無力,很容易在塑料薄膜上面打滑,稍有不慎便會造成終身殘廢。第2日開始用含蛋白質27%~28%的配合料投喂。4日齡后逐漸換成雛鶉料。雛鶉料可按如下配方配制:玉米粉52%、豆餅27%、麩皮5%、魚粉10%、葉粉5%、骨粉1%,另加多種維生素10g,與飼料攪拌均勻后喂給。1~7日齡每日6~8次,以后逐漸減至4次。
6免疫注射
1日齡用馬立克液氮苗皮下注射0.2mL;5日齡用法氏囊弱毒苗飲水;7日齡用Ⅱ系苗工頭份滴鼻;10日齡用禽流感弱毒干苗點眼滴鼻;15日齡用法氏囊弱毒苗飲水;28日齡用LasotaVHl2028/86滴鼻、點眼,同時用復合新城疫油苗0.5mL/只肌肉注射;35日齡用禽流感油苗0.3mL/只肌肉注射。
7預防用藥
1~3日齡在飲水中加入水溶性氟哌酸,7~10日齡每千克飼料中拌入0.2g土霉素或痢特靈,10~15日齡在飼料中拌入0.2%磺胺二甲氧嘧啶,16~20日齡用卡那霉素5000單位/只?天飲水,20~35日齡將球速治50g加入25~50kg水中飲用預防球蟲病。
8精心管理
除了保持適宜的溫度、濕度及科學地飼喂和飲水外,要特別注意每圈鵪鶉盡量做到專人管理。關門、加料等動作一定要輕;因為鵪鶉膽小,遇驚嚇會在籠中跳躍飛蹦,有的甚至會撞死。
9公母分群
鵪鶉性成熟早,個別母鶉35日齡就開戶,如果公、母同籠飼養,既浪費飼料又影響母鶉產蛋,還不利于限制飼養。20日齡時,可根據叫聲和頸下毛色是否發紅來挑出公鶉單獨育肥出售。對準備留種的鵪鶉可按公、母1∶3的比例留種。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