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鵪鶉場舍建設要求
場址選擇鵪鶉場是鵪鶉生產的重要環境條件之一,場址的選擇直接關系到鵪鶉生產性能的發揮與經濟效益。因此,在建場時要注重鵪鶉場場址的選擇。
地形地勢鵪鶉場應建在背風向陽,通風良好,排水方便,地勢高燥,土壤壓縮性小,地下水位低的地方。不能建在澇洼地和洪水沖刷的地方。
交通便利鵪鶉場要選擇交通便利的地方。但為了防止疫病傳播,鵪鶉飼養場應距主要公路500米以上,次要公路100米以上。
要水電充足水是鵪鶉生命活動必不可少的,它是形成蛋、肉和鵪鶉體的重要物質。因此,水源要充足,水質要好,要符合人的飲用水衛生標準或畜禽飲用水生產標準。電力必須充足,不能有停電現象,也可自備電源。遠離居民點、其他畜禽場和污染源。為了防止養鵪鶉對周圍環境造成污染和外界病原微生物對養鶉場污染,鵪鶉場周圍應該有山、水、樹林或溝壑等自然隔離帶,遠離工業污染區,遠離城鎮村莊,遠離其他養禽場,距這些地方不少于1500米,這樣的場址有利于疾病防治和鶉群健康,同時也可以降低環境污染給鵪鶉場帶來的麻煩。
農村養鶉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利用家中閑置的房舍或村里閑置院落作為飼養場舍,但應洲意平時消毒和免疫接種工作,加強管理。
鵪鶉舍的建造
鵪鶉飼養密度高,養殖戶的規模大小差異較大,除大型種鵪鶉場外,家庭飼養鵪鶉可因地制宜,因陋就簡,建造鶉舍。
鵪鶉舍建造要求房舍保溫絕熱性能好,采光充足,通風條件良好,防止老鼠及其他動物進人。舍內外墻壁光滑,便于清掃、沖洗和消毒。舍內地面應采用10℃坡度,以便清糞時沖洗。山墻上還要設置進風口(進風口可安裝水簾降溫設施或熱風裝置),另一端山墻應設置排風扇。全年氣溫適宜、一年四季晝夜溫差小的地區,可采用自然通風結構的鶉舍。進氣口設在鶉舍墻壁的下方,排氣口設置在屋頂。鶉舍兩側應種植樹木,新建鶉舍兩側可種植絲瓜、葫蘆、南瓜、爬山虎等藤蔓植物。鶉舍之間可種植果樹、農作物、荷花和開挖魚塘等。這樣在炎熱的夏季有利于降溫。
鵪鶉舍依據其舍內環境是否受外界環境的變化影響分為密閉、開放式和半開放式3種。密閉式鶉舍內部環境全部依靠人工控。開放式和半開放式鶉舍光照、式制人工輔助控制相結合的方式。屋頂、拱形頂、人字梁頂和樓房式鶉舍等。
鶉舍的種類有小型、中型、大型3種。小型舍可養鵪鶉500一800只,適于小規模飼養,長3.5米,寬1.8米,前墻高2.4米,后墻高2.1米,屋頂用單坡式。為飼養管理力便和便于冬季保溫,室內可隔成兩間:小間0.9米x1.8米,用來存放飼料、工具等。大間為2.7米x1.8米作為飼養室,頂棚上開幾個排氣孔,設推拉門,便于調節空氣流通量。在正面開窗戶。鶉籠置于室內兩側,每層放籠4個,可疊6層;中間為操作通道。
中型鶉舍可養鵪鶉1000一3000只,適于農村專業養鶉戶。鶉舍長5.4米,寬3.6米,面積19.5米2。其中6.6米2為飼料房,其余12.84米2為飼養室。
大型鶉舍一般飼養鵪鶉5000只以上,其基本要求與中型舍相同。但要注意通風和糞便的處理。
鵪鶉孵化廳
孵化廳是種鶉場雛鶉出生的地方,適宜的溫度,良好的通風,潔凈和無菌等條件是保證高的孵化率和雛鶉健康的重要條件。
孵化廳由孵化廳入口處的消毒室、衛生間、種蛋庫和種蛋消毒柜(室)、上蛋間、孵化廳、出雛廳、撿雛廳和分級室、發雛室、配電室、倉庫和孵化用具清洗消毒室組成。人員進人孵化廳和種蛋進人孵化廳到離開孵化廳必須是單向流程。
孵化廳最重要的結構要求是保溫性良好。孵化室室溫要保持25℃。孵化廳墻壁、地面要求光滑,容積適度,室內設置的排水道要暢通,便于清掃、清洗、熏蒸消毒和污水的排除窗戶不宜太大,以小臥窗為住,既便于通風,又利于遮光和保溫。
孵化廳另一建筑要求是防火。孵化廳用電量很人,線路布局和規格要合理,防止短路引起火災,并且應設置緊急出日和總開關,一旦發生事故可在最短時間內切斷電源。
孵化廳設置的種蛋庫應該便于熏蒸消毒和沖洗消毒,保溫絕熱(預留安裝空調的位置),通風條件良好,防止鼠害,以保證種蛋適宜的保存條件和取得良好的孵化成績。
孵化廳最好和出雛廳分開。出雛廳出雛時絨毛亂飛,影響孵化廳的空氣環境和衛生。最后一個重要部位是雛鶉分級室和疫苗接種間。該處要求保溫和便于消毒,能保持室溫在25一30℃。
鵪鶉育雛舍
育雛舍就像我們人類的育嬰室,是鵪鶉生長的搖籃。
育雛舍也稱保溫舍。鵪鶉在孵化場接種完疫苗后被送往育雛舍,為了適宜鵪鶉的生理特點,建造一個舒適的環境是至關重要的。育雛舍的建筑要求是便于保溫,有利于通風和消毒,能充分利用太陽光,節約電費。
育雛舍內最重要的設施就是供溫設施。最常用的供溫設施是火道,火道分為地上火道和地下火通。火道建造時,爐膛應低于舍內地面,整個爐膛在舍內,進風口和加煤口在舍外,煙囪應高于房頂。其他供溫設施有紅外線燈、保溫傘、火爐、暖氣、電熱板、熱風爐等。窗戶應既便于采光,又利于保溫。
墻壁、地面要求光滑,耐沖洗,最好用水泥涂抹,便于沖洗、噴霧消毒。育雛舍在保證通風、采光和適宜的飼養密度條件下空間應小,便于熏蒸消毒。
育雛舍的朝向以坐北朝南為佳。我國地處北半球,夏季炎熱季節,太陽就北移到我們頭頂部,光線直射下來;而到了冬季,太陽向南移動,太陽光從南斜射過來。因此,南北朝向的鶉舍夏季可防暑,冬季有利于采暖。育雛舍內均采用全重疊式籠養方式,鵪鶉的飼養密度大,呼吸量大,通風不良,不但生長發育遲緩,而且易于發病,因此應設置良好的通風設施。
鵪鶉飼養場的其他建筑物鵪鶉場除前邊介紹的建筑物外,還有飼料加工車間、飼料庫、藥庫、消毒室、蛋庫和死鶉病鶉處理室等,可根據實際情況,按照有關標準進行建設。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