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飼養仔鶉的目的,一是培養種鶉或商品產蛋鶉,二是作為肉用仔鶉上市(其中包括一部分淘汰的種用仔鶉在內)。因用途不同,飼養日齡及飼養方法有所不同。
產蛋仔鶉為15~35日齡,肉用仔鶉為15~42日齡。
1.種用仔鶉
為了確保仔鶉日后的種用價值,公母仔鶉需分開飼養,對母仔鶉還需限制飼喂,這樣不僅能降低飼養成本,防止性成熟過早,又可提高產蛋質量和種蛋合格率。限制飼喂的方法是:⑴控制蛋白質的質量,只保持20%的粗蛋白水平;⑵控制喂料量,僅喂標準飼喂量的90%。這樣做的目的是使性成熟控制在40~45日齡。
日糧配方:玉米粉57%,豆餅粉24%,魚粉12%,米糠3.8%,葉粉1.7%,骨粉1.5%。每10公斤飼料另加硫酸錳7克,硫酸鋅4克,禽用多種維生素4.5克。如用青飼料,喂量為日糧的30%~50%。
2.肉用仔鶉
肉用仔鶉的管理基本與種仔鶉相同,應保持環境的安靜,防止驚群。為了取得仔鶉快速生長以供肉用的需要,在仔鶉飼養到25~30日齡時,便可入籠中肥育,籠的高度為10~12厘米,以防仔鶉跳躍,這樣的高度既便于防止互相騎壓,又能避免啄羽和抓背而使產品貶值。飼養肉鶉的飼料,粗蛋白的含量可適當降低一些,而代謝能要高,故應多喂高能量、富含淀粉的碳水化合物,草粉可以減少。
另外,公母仔鶉要分籠飼養,否則會發生交配現象,在3周齡時,公母仔鶉就可鑒別,早期鑒別仔鶉的性別,對養鶉業有著重要的經濟效益與育種價值,它有利于及早選擇優良的公母個體為種用,使仔公鶉不過早地交配,保證仔母鶉正常發育。但對飼養的肉用鶉也有不分公母而全部上市的。
光照對肉用仔鶉來講,是為了照明及便于采食和飲水,但光照時間不宜超過12小時。曾有人實驗過,日糧的營養水平符合標準,采用1小時光照和3小時黑暗交替進行,可以獲得較高的活重和較低的耗料,而且能降低死亡率。
3.蛋用仔鶉
蛋用仔鶉與種用仔鶉的飼養管理相同。仔鶉在此階段的特點是生長發育迅速,這主要表現在體重、換羽和性成熟等幾方面。
⑴體重:體重是生長發育的重要指標,也是鑒別品種特征與飼養管理的可靠依據。雄鶉在1周齡時要達到23.12克,3周齡時要達到76.67克,5周齡時要達到109.32克;雌鶉在1周齡時要達到23.32克,3周齡時要達到80.03克,5周齡時要達到127.68克。
⑵羽毛:鵪鶉羽毛的脫換和著生速度極快,1周齡時主翼羽就長達3.3厘米,一般至15日齡時胎毛逐步變成初級羽,個別早者僅需13天,至1月齡時就能換好永久羽毛了。但臉部與下頜部要到6~7周齡方能換好。脫換羽毛的方式也較特殊,常常是新羽、舊羽同時并存一段時間后,舊羽方脫落。換羽的順序也不規則,并不一定從軸羽處開始,有時還發現不規則地間隔換羽。
⑶性成熟:性成熟的早晚,既與品種、品系的遺傳有關,更與飼養管理密切相關。其中蛋白質水平與光照時間和強度影響最大。一般性成熟時間由35~60日齡不等。性成熟并不意味著體成熟,因此,過早開產的蛋質量不高,種蛋合格率低;但晚開產將直接影響到產蛋量,也不理想,以45天左右開產為宜。
⑷喂料標準:蛋用仔鶉與種用仔鶉的營養需要是相同的,所以常用種用仔鶉的飼料配方。一般1只鵪鶉從出殼到40日齡,耗料約600克。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