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診斷:病原為鵪鶉蛔蟲。該病原通常寄生在小腸前段,產生的卵隨糞便排出體外,經一段時間發育為感染性蟲卵。當鵪鶉吞食了具有感染性蟲卵后,幼蟲在腺胃和肌胃中破殼而出,移行至小腸定居,經1月左右。發育為成蟲。成蟲在鵪鶉體內寄生半年至1年、通常,1個月齡左右的幼鶉最易受到感染,地面平養的鵪鶉發病較多,在糞便堆積,衛生不良,營養差的條件下,或飼喂不清潔的青菜,常常招致感染發病。鵪鶉輕度感染,一般不表現癥狀。嚴重感染時,精神欠佳,羽毛松亂,行動遲鈍,閉眼,食欲減退,下蹲,表現腹痛癥狀。身體消瘦,產蛋減少,常排稀糞或混有血液的粘液。蟲體多時,造成腸道阻塞,以致死亡。剖檢,可在小腸上段見到大小不一的白色線狀蛔蟲,腸粘膜充血、出血,內有混有血液的粘液。生前從糞便中檢出蛔蟲卵;死后從腸道中檢出蛔蟲,均可確診。
(2)防治:預防主要是飼喂全價配合飼料,盡量用維生素、微量元素添加劑代替青綠飼料;及時清除糞便,減少感染機會;提倡籠養和網上平養;定期對糞盤、地面等進行消毒。
治療可用驅蛔靈,每公斤體重0.25克,均勻拌入飼料或混入飲水中,每天1次,連服2天,空腹應用。鹽酸左旋咪唑,每公斤體重10~20毫克,用法同上,一般用1次即可。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