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蜂王漿是高級營養滋補品,怎樣提高蜂王漿的產量,應注意以下幾個主要環節:
一、蜂群的組織強群才能奪取高產,這是基礎。但如等蜂群加上繼箱以后才開始生產蜂王漿,將會失去寶貴時機,減少產量。所以,一般當蜂群快滿平箱(一般8框左右),即可開始產漿。平箱可用框式隔王板把王隔在2~3框蜂區,繼箱群用隔王板把王隔在巢箱中;無王區用來生產王漿。產漿群必須與蜂脾相稱或蜂略多于脾。脾間距離要縮小,一般可縮到只能爬過一只工蜂。同時,應注意除去蜂群內的自然王臺。另外,蜂群必須有充足的粉蜜貯備,不足的,要在生產王漿前2~3天進行人工獎勵喂飼。
二、蠟碗的制作蠟碗必須用純凈的黃蠟制作。蠟碗內要求光滑,碗口徑要小于碗的中部口徑,這樣接受率較高。每群蜂可根據群勢加1~2個漿框。一框上粘的蠟碗不必太多,一般60~100個。但要粘牢,以免脫落。蜜蜂喜歡舊臺基;所以每次取漿后要進行整理,把已經接受的臺基集中在一起,加到接受率較低的蜂群內使用。使用7~8次后,因贅蠟增多,會影響王漿的質量,可視情況重新更換新王臺。
三、移蟲的技術移蟲是生產王漿的關鍵環節之一。為提高接受率,把粘有蠟碗的漿框先放入蜂群內,加工整理2~4小時,然后再進行點漿移蟲。移蟲要領是將移蟲針端向巢房壁伸入幼蟲體下的王漿底部,隨即提起,把幼蟲連漿移出,再把移蟲針伸到蠟碗底部輕輕一捺,幼蟲即落在蠟碗底。操作時要仔細、熟練;凡一次未挑起的幼蟲都要廢棄。移的幼蟲必須選一天內的小幼蟲。移好一框,蠟碗口朝下,并迅速放入產漿群內,動作要輕,以防幼蟲移位。點漿后,如需過一段時間再移蟲,則需用濕毛巾把蠟碗蓋上。漿框插入蜂群后2~4小時,即可檢查接受情況。凡王臺圍有較多的蜜蜂,臺口直、整齊,臺內有漿和蟲,則表明蜜蜂已接受。反之,蠟碗呈"饅頭型",幼蟲已失,應及時補移蟲一次,這樣可提高接受率。
四、蜂巢的調整漿框應放在蜂群中間,為吸引和哺育幼蜂,兩邊要放置帶粉蜜的幼蟲脾,切不要放空脾、卵脾。每5~7天要對蜂群進行一次檢查,并調整巢脾。這樣有利于蜂王產卵和蜂群產漿。此外,產漿的適宜巢溫是35℃,相對濕度75%左右。溫度過高,蜜蜂將離脾振翅散熱;過低,將簇擁保護子脾,使漿框上蜜蜂減少。溫度不適宜也會影響產漿,在氣溫低于20℃時,要注意用稻草等保溫。超過35℃要做好遮蔭、通風、降溫工作。在高溫的干旱季節,可在副紗蓋上加放一麻布袋,面積約為副紗蓋的4/5,每天灑清水2~3次,使麻布袋經常潮濕滴水,以便誘蜂上來吮吸水。這樣,既可保持濕度,降低溫度,又可增加產漿區的蜂量。
五、取漿的時間一般都在移蟲后三天取漿。但若蜂群壯大,花源豐富,蜂群泌漿情況好,可改為2~2.5天取漿。這樣每次產漿量雖然少些,但總產量比三天出一次高,而且質量也好。若采用2~2.5天取一次漿,移出的幼蟲可略大些。每次取漿要盡量把漿刮盡。這樣,不但可減少浪費,也可避免出現陳渣,影響下次王漿質量。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