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溫度蜜蜂屬于變溫動物,然而由成千上萬只蜜蜂組成的蜂群,具有恒溫動物所特有的調節體溫的能力。蜜蜂數量越多,蜂巢內溫度越穩定,并能夠保持在適溫34攝氏度-35攝氏度的范圍內。溫度太高或太低均不利于其發育和繁殖。如在27攝氏度時封蓋子雖然能羽化為成蟲,但沒有采集力;30攝氏度時羽化推遲4天;37攝氏度時羽化期縮短3天,但有大量封蓋子死亡(見子不見蜂)。蜜蜂生活的最適溫度為15攝氏度-25攝氏度。氣溫在5攝氏度-35攝氏度時(白晝蔭處氣溫)蜜蜂就能出巢活動。氣溫長時期在10攝氏度以下蜂王停止產卵,蜜蜂減少或停止出巢活動,在蜂巢內結成蜂團,轉入斷子越冬期。在溫帶地區,冬季蜂王停止產卵,只有老蜂逐漸死亡,沒有新蜂羽化,蜂群中蜜蜂的數量逐漸減少;夏季蜂王每日的產卵量往往超過1500粒,新蜂的羽化數大大超過老蜂的死亡數,蜜蜂的數量逐漸增多,蜂群發展到高峰。一年四季氣溫變化很大,為了生存,蜜蜂通過各種方式來調節箱內溫度。在炎熱的夏季,當蜂巢內溫度超過適溫范圍時,蜜蜂外出采水,蒸發水分(扇風)進行降溫,當蜂巢受烈日暴曬,輻射熱過高時,蜜蜂離開巢脾,集結到巢內較大的空間及堆集到巢門口散發熱量,這種現象生產上稱“離脾”。相反,遇到寒冷時,蜜蜂離開邊脾,聚集在蜂巢中央的子脾上護子,生產上稱縮團。在嚴寒的冬季,蜂群結團越冬。蜂團外圍適溫6攝氏度-10攝氏度,蜂團中心適溫24攝氏度~30攝氏度,若保溫不當,蜜蜂以吃蜜運動、散團等行為來調節溫度。由于新陳代謝增強,一是影響蜜蜂壽命,二是飼料耗量增加。
2.濕度蜂巢內空氣的相對濕度高低與外界空氣的溫濕度、巢內飼養溫度、蜜蜂生理狀況及正在發育個體的數量有關系。正常蜂巢中央的相對濕度為77%-84%,蜂巢內各部位的濕度變動在25%-100%之間。在流蜜期,蜂巢中央濕度為55%-60%;如果自然界沒有流蜜,子脾之間的相對濕度為76%-91%,因為哺育子脾需要較高的濕度,釀蜜時因蒸發采集來花蜜中的過剩水分,而需降低濕度。越冬期最適宜的相對濕度為75%-80%,如果巢內干燥,蜜蜂體內及巢蜜中水分蒸發快,蜜蜂會感到口渴而吵鬧,導致越冬失敗。蜜蜂除了利用代謝水分外,以采水及噴水滴蒸發水分,提高巢內濕度,以扇風來降低巢內濕度。
3.光的影響日照能刺激蜜蜂出動,采集季節為一年的長日照季節,蜂箱宜放陰涼處,巢門朝南,夜晚蜜蜂也有趨光現象,夜晚應處在黑暗環境。
4.其他氣候因素蜜蜂生活要求流動新鮮的空氣,當空氣不流通,群蜂易顯不安狀態,特別悶熱場合更十分危險。陣雨或突然的暴曬,對于蜜蜂出動安全亦有很大的影響。海濱經常風大的地區,蜜蜂采集活動被迫貼地面飛行,因此,選擇場址,對于風力、風向的頻度以及所處范圍的天然屏障或人造屏障都必須加以注意。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