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繁殖特點
性成熟:一般雌鳥在2-2.5歲、雄鳥在3歲以上性成熟。雄鳥性成熟時體軀、翅膀羽毛呈黑色,翅下緣與尾端羽毛呈白色;在繁殖季節,其喙、眼周圍皮膚和脛前部、泄殖腔周圍呈鮮紅色。
公母配比:人工飼養條件下多采用1:2,也有采用2:5或3:8的,但核心群的配比還是以1:1或1:2為好。
交配:雄鳥發情時蹲在地上,翅向兩旁伸展并振動,頭頸搖擺;雌鳥發情時表現主動走近雄鳥,翅下垂,喙時開時閉。交配時雄鳥騎跨在雌鳥背上,交配時間約半分至1分鐘。雄鳥一天約交配4-6次。
產蛋:鴕鳥產蛋前表現不安、緊張或躲避他鳥等,產蛋時蹲在預先做好的沙窩上,兩翼晃動,腹部反復收縮產出蛋。通常在一個產蛋周期內每兩天產1枚蛋,產蛋8-15枚后,約休產1周又開始下一個產蛋期,但也有停產1、2個月的,也有連續產40枚蛋后休產的。一般在高溫高濕季節間歇要長些。通常鴕鳥多在下午3-6時產蛋。產蛋量在不同年齡、個體間差異很大,一般剛開產鳥產蛋少,年產約12-20枚;約到4-5歲時達產蛋高峰,可達60-80枚;低產鳥年產約30枚,高產鳥年產蛋可達100枚以上。
2.孵化技術
目前馴養鴕鳥均采用人工孵化方法,其技術要點如下。
(1)種蛋的收集貯存
馴養鳥大多在固定的產蛋棚內(放置空蛋殼誘導)于下午3-6時產蛋,飼養員應在此期間及時收集并用消毒紗布包取(不用手直接觸蛋。,擦去泥沙等物。然后立即將種蛋稱重、作標記、照蛋畫氣室及消毒(紫外線照射或福爾馬林熏蒸)后送種蛋貯存室,貯存室的溫度為15-20℃,濕度為70%-80%,通常存放3-5天后即可入孵。存放時間不得短于3天、長于7天,在生產中一般7天入孵一批蛋。種蛋在存放期內氣室向上,每天翻蛋兩次。
(2)孵化前的準備
孵化室用福爾馬林熏蒸消毒,啟動空調將溫度保持在15-20℃和相對濕度不超過45%;在入孵前4-7天,開動孵化機進行試運行,并調測各項孵化指標以達到穩定;自貯存室取出種蛋預熱至25℃左右,并作入孵前的熏蒸消毒,然后放入孵化機內并升溫至孵化溫度。
(3)孵化條件
種蛋不多時多采用恒溫孵化法,設定溫度為36.4℃,濕度為20%±2%。人工孵化時的自動翻蛋次數為每天12-24次,即每1-2小時翻蛋1次,第36天轉入出雛機并停止翻蛋。照蛋,在入孵前照蛋一次并畫出氣室,以便于放置種蛋和觀察氣室大小變化,孵化中每周照蛋一次,39天落盤時照蛋一次,落盤后每天照蛋一次,臨出殼時根據需要每天可照蛋數次。落盤與助產,落盤是指種蛋自孵化機轉入出雛機的過程,鴕鳥孵化期平均為42天,39天前后落盤(破殼前后)。通常胚胎在40天前破膜,其后48小時內會自然破殼,如在48小時后仍未破殼,應采取在氣室內緣處鉆孔助產乃至打開蛋殼助產。雛鳥出殼后,立即用碘酊消毒臍部,并在出雛機內放置24-36小時后方可移入育雛室。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