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鴕鳥育雛的成活率低是困擾鴕鳥養殖的一大難題。有不少養殖場因雛鴕的育雛技術不過關,雛鴕的成活率低,直接影響養殖場的效益。我們根據幾年來從事鴕鳥養殖方面的實踐經驗,就如何提高鴕鳥育雛成活率的技術措施介紹如下:
1.雛鴕的斷臍和臍部消毒:幼鴕鳥出殼斷臍時,臍帶不宜保留過長或過短,大約距臍部1厘米左右。斷臍后先用5%的碘酊進行臍部消毒,然后再用75%的酒精脫磺。從出殼到7日齡以內,每天消毒2~4次,以防止幼鴕卵黃感染。
2.雛鴕的保溫和通風:對剛出殼的小鴕鳥,其保溫傘下溫度一般保持在34~35℃,以后每周下調1~2℃,1個月后保持在26~28℃左右。另外,由于1月齡以內的幼鴕在腹部著涼時,極易引起腹瀉和卵黃吸收不良癥,所以,還必須對其進行腹部保溫。腹部保溫可采取育雛床鋪墊電熱毯進行,在禽舍的通風上,最好以人進入禽舍不感到刺鼻、悶熱為宜。
3.嚴格消毒:消毒對象有禽舍及其周圍環境,舍內所有的設備包括料盆、水盆、保溫傘和育雛床等。消毒方法:(1)禽舍、保溫傘、育雛床等用比例為1∶1000的百毒殺進行噴霧消毒或用福爾馬林和高錳酸鉀進行熏蒸消毒,每4天1次。(2)料盆、水盆等設備洗刷干凈后,用0.1%新潔爾滅或用0.5‰高錳酸鉀浸泡10分鐘,每天浸1次。
4.注意飼養密度,及時淘汰殘鳥、弱鳥:7日齡以內,小鴕鳥的飼養密度為每平方米4~5羽,第二周后每平方米2~3羽,1月齡后為每平方米1~2羽。另外,飼養員必須每天注意觀察鳥群狀況,及時淘汰殘鳥、弱鳥。如有發現精神呆滯、羽毛松亂,卵黃吸收不良以及肚大水腫鳥等應及時淘汰。
5.雛鴕的運動:雛鴕的奔跑能力極強,禽舍外面必須有足夠讓小鴕鳥運動的場所。天氣好時或氣溫高時應及時把小鴕鳥趕出禽舍活動。運動量可隨日齡的增加而增加。一般在7日齡左右即可趕到舍外活動。1~2周齡內,每天運動1小時左右;2~4周齡內,每天可增加至3~4小時。
6.嚴格飼養:小鴕鳥出殼后,由于其卵黃需10天左右才吸收完,所以在7日齡內小鴕鳥幾乎無需采食和飲水。但是為了盡快建立起小鴕鳥對粗纖維的消化能力,出殼3天后,必須調教它開食和開水(飲水中可加適量的葡萄糖和電解質)。開食時可用鮮嫩的蔬菜葉切細,撒在育雛床上供其自由采食。小鴕鳥的精飼料可以用自配的全價配合料(CP≥21%,CE≥2400千??公斤)。精料和青料的搭配方法:在1月齡內以精料為主、青料為輔,其比例為5∶3;在2~3月齡則以精料為輔、青料為主,其比例為3∶5。
7.雛鴕的免疫:鴕鳥的免疫目前主要用雞新城疫疫苗;其它疫苗的應用需根據養殖場本身的情況來制訂。雞新城疫疫苗的免疫程序為:7日齡左右用ND-L系點眼、滴鼻,14日齡重復1次;在28日齡用ND-Ⅰ系以雞的5倍量肌內注射0.5毫升;在60日齡用ND-Ⅰ系以雞的5倍量注射1毫升。此外,在日常的管理上飼養員一定要心細,注意在育雛過程中發生的種種問題,及時處理,如禽舍的賊風、鼠害、斷電及小鴕鳥碰傷、割傷、喙毛等。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