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非洲豬瘟發生在非洲南部的幾個國家,1909-1915年間,在非洲肯尼亞流行,是豬的急性熱性、病毒性傳染病。其癥狀與病理變化很像豬瘟,死亡率高達98.9%。病性雖然很像豬瘟,但病體不同,不能交互免疫。在非洲的野豬中隱性傳染,在家豬常呈爆發式的顯性感染。1958年首次傳入葡萄牙,此后,西班牙、法國、意大利及美洲的一些國家,相繼發生。目前我國雖無本病,但在引進種豬和產品貿易交往中應高度重視。
1.病原本病是由非洲豬瘟毒引起的。它屬于虹彩病毒科,虹科病毒屬,形呈五角或六角形,大小為175-215納米。病毒多與消化道感染,存在于感染豬的血液、組織液、內臟及所有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內。病毒活力很強,冷藏血液經6年室溫下保存,經過數星期還有感染力,皮膚和肌肉所含有病毒,在結凍或干燥狀態下放在室溫內可活幾年。病毒在55℃下30分鐘或60℃下10分鐘就滅活(失去傳染性);置1%甲醛中6天,2%氫氧化鈉中42小時,盧戈氏液中10分鐘,病毒可滅活。臨床痊愈的豬在10個月仍帶毒。病毒對腐敗和干燥都有較高的抵抗力。
病毒可在雞胚卵黃囊生長繁殖。非洲的研究工作者認為,病毒不僅一種類型,通過動物若干代后,其抗原可能改變,為此,免疫上存在很多問題。
由于病毒在病豬體內存在的時間長,對自然環境抵抗力強,因此易于傳播擴散,污染的豬圈舍、飼料及飲水等都可傳染。臨床觀察認為,昆蟲(如豬虱等)可能屬傳播媒介。
2.流行病學現在認為本病公野豬和家豬對本病有易感性,感染性強弱與豬的品種、年齡無關。對小白鼠、兔、貓、狗、綿羊、山羊、牛、馬和鴿進行了人工接種,都未見發病。在非洲,有兩種野豬是天然的保毒者,它們本身不發病。而是將病傳給家豬。本病是通過直接或間接接觸而傳染的。所以行染的飼料、飲水、圈舍等都是傳播的媒介。
由于非洲豬瘟的癥狀與豬瘟極為相似,所以直到1910年兩者始終混淆不清。1921年英國學者在肯尼亞認為,這種類似豬瘟的豬病,是由一種不能和豬瘟病毒交叉免疫的病毒所引起,才開始明確為豬的另外一種疫病。此后養豬逐漸發展,豬對此病毒的感染性很高,在家豬中常造成暴發式流行,給當地養豬業造成很大的危害。
現在非洲豬瘟流行的地方,亦即野豬常常棲居在非洲大陸赤道和南回歸線之間的許多國家,后蔓延到非洲的其他一些國家,近年來,傳入歐洲的一些國家。據說,在非洲流行的有多種抗原型,而在歐洲僅有一個抗原型。非洲豬瘟由野豬傳染給家豬的方式還未明確,據認為有可能是通過昆蟲傳染的。
至于家豬相互之間,極容易由于同圈飼養造成感染。因為病豬恢復后,仍然長期帶毒,病毒隨糞尿排出,造成傳染。現在歐洲的非洲豬瘟,已經慢性化,漸漸成為帶毒豬,這―點是很值得重視的。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