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仔豬壞死性皮炎是由壞死性(梭)桿菌引起的皮膚表層組織壞死性的一種慢性傳染病,多發生于多雨、潮濕及氣溫較高的季節。壞死桿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土壤、沼澤地、死水坑、污泥塘等處。平時可隨人員、器具以及舍外灰塵等帶到豬舍,空欄消毒不嚴時壞死桿菌會殘留在舍內,當仔豬皮膚或粘膜出現損傷,如仔豬轉欄相互咬架或被場地突出的尖銳物體刺傷時,最易感染發生本病。一般多為散發,如果誘發疾病的因素很多,也可成批發生。
豬壞死桿菌病以發病豬只體表皮膚及皮下組織出現壞死和潰瘍為特征,一般發生于仔豬、小豬階段,哺乳仔豬多見,多發生于頭面部、頸部、體側及臀部。病初常從頭部開始,逐漸向豬體身后蔓延,患處先出現帶水泡樣紅疹,少數病變深達肌層等處,水泡潰爛后,形成灰黃色、灰棕色或黑色結痂,痂皮底下有膿性潰瘍,嚴重病豬全身結痂豎起,呈刺猬樣,病豬基本不表現發癢癥狀。
發病初期創口小,沿創口感染,蓋有干痂,干痂下附有少量濃汁,觸之較硬、腫脹,不熱不痛,隨后痂下組織壞死,并迅速蔓延擴開,形成大小不一的壞死灶。患部脫毛,皮膚變白。病灶內組織壞死溶解,形成灰黃色或灰棕色惡臭液體,從創口流出,創口邊緣不整齊,創底凹凸不平。個別發生耳或尾干性壞死,最后脫落。少數病豬全身或大塊皮膚干性壞死,盔甲樣覆蓋體表,最后從其邊緣逐漸剝離脫落。
病豬全身癥狀不明顯,嚴重者減食或拒食,體溫升高、消瘦,常因惡病質而死亡。
治療措施:
1、發現患壞死性皮炎的豬仔后,要及時將患豬從病欄隔離到遠處的欄內治療,病欄和相鄰的豬欄及其地面、糞溝等處,用復合碘或消毒威溶液等進行徹底的帶豬消毒,一天2次,連續消毒一周以上。
2、對病豬患處首先要徹底清除創內的壞死組織,到露出紅色創面為止,隨后用1%高錳酸鉀溶液或3%過氧化氫溶液沖洗,一天一次。有條件的最后可涂搽或填充下列藥物之一:涂搽5%-10%的福爾馬林松溜油合劑;撒布高錳酸鉀、木炭末粉(與高錳酸鉀等量);填充大黃石灰粉(大黃1份、陳石灰2份,先將大黃煮沸10分鐘,再摻入陳石灰,攪勻炒干,除去大黃,研為細末);用豆油或各種植物油燒開后趁熱灌入創口內;雄黃30克、陳石灰100克,加桐油調成糊狀,填充創口。
3、病初可注射地塞米松+青霉素+鏈霉素或維生素C(二者不可混用),或地塞米松+阿莫西林,或氟爾康、土霉素、恩諾沙星等,后期此法無效;中后期也后用1:4福爾馬林溶液擦洗。
預防措施:
1、加強飼養管理,檢查、清除或理平欄面、地面上的尖銳突起物,豬舍地面及運動場要保持清潔干燥。
2、新生仔豬剪犬牙要與牙床大致相平,最好打磨平整,并在剪過的牙床上涂2.5%-5%碘酊溶液或阿莫西林粉。
3、容易發病的老場要定期用消毒藥物對豬欄及其地面和周邊環境進行徹底消毒,一周兩次。
4、發生外傷后要及時涂搽碘酊;在產床或保育欄、生長舍欄門上或其他地方懸掛玩具樣物品,如空消毒瓶、飼料袋、鐵鏈等,轉移視線,減少打架咬傷機會,就可相應減少或杜絕豬只壞死性皮炎的發生和危害。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