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豬從出生到斷奶為哺乳階段,從母體內的恒溫環境一下子進入低于體溫的外界環境,其體溫調節機能尚不健全,抵抗力差,容易得病,飼養管理稍有不慎,極易引起仔豬死亡。而處于這一階段的仔豬其生長速度又是相當的快,因此獲得最高的成活率與最大的斷奶窩重是人們對這一階段仔豬最為期待的兩項經濟指標。
如何養好哺乳仔豬,獲得較高的成活率與斷奶窩重呢?筆者認為應從哺乳仔豬的生理特點入手,做好初生仔豬的護理、飼養及保育工作,因為這些措施是否科學得當是影響哺乳仔豬成活率及斷奶窩重的關鍵因素。
1初生仔豬的護理
1.1接產技術
仔豬產出后,迅速擦干其口、鼻、全身的粘液。如果發現胎兒包在胎衣內產出,應立即撕破胎衣,再搶救仔豬。
1.2斷臍
在距離腹壁3~5cm處,將此處的血液壓向腹壁,然后用消毒繩結扎斷臍,最后用碘酒消毒以防感染。
1.3及早吃初乳
仔豬出生后,讓其盡可能早的吃上初乳,這對仔豬的成活、健壯及正常生長發育有重要意義。初乳中蛋白質含量是常乳的2.5倍左右,而脂肪含量則較低,這符合仔豬迅速增重對蛋白質需要量大,以及對脂肪消化力弱的特點。初乳中維生素A、D、C比常乳高10~15倍;維生素B1、B2含量也相當豐富;初乳中還含有多量的鎂鹽,它有輕瀉作用,能幫助仔豬排出胎糞;另外,還有磷脂、酶、激素及大量的抗體。因此,初乳是初生仔豬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食物。
最好讓初生仔豬在生后1h內吃上初乳。寄養出去的仔豬最好吃1~2天自己“親娘”的初乳。那些不吃“親娘”初乳就寄養出去的仔豬,盡管可能初生重較大,但也會逐漸落后,或形成僵豬,甚至最后消瘦而死。
1.4固定奶頭
仔豬一出生就有固定奶頭的習慣,所吃奶頭一旦固定,一直到斷奶都不更換。為使全窩仔豬發育均勻,提高成活率,需在仔豬出生后2~3天內實行人工輔助固定奶頭。一般把發育較差、出生重較輕的仔豬固定在前面1~2對出奶較多的奶頭上吃奶;把發育較好而體長的仔豬固定在中間奶頭上吃奶;把發育較好而體短的仔豬固定在后部奶頭上吃奶。如果奶頭數量不足則可采取寄養。
1.5寄養
若想寄養成功需注意以下幾點:兩窩仔豬產期盡可能接近,前后最好相差不超過2~3天,以免發生大欺小、強欺弱,以及寄養仔豬不認“后娘”的現象;所寄養出去的仔豬一定要吃上“親娘”的初乳,不吃初乳的仔豬很難養活;寄養母豬必須是性情溫順、護仔性強、泌乳力高的母豬;因為母豬嗅覺比較靈敏,易聞出寄養仔豬而拒絕哺乳,甚至咬死寄養仔豬,因此,要擾亂寄養母豬的嗅覺,可用“后娘”的胎衣、尿液、奶擦寄養仔豬的頭部,母豬分辨不出被寄養仔豬的氣味,才能寄養成功。
2哺乳仔豬的生理特點及養育措施
2.1生長發育快,物質代謝旺盛仔豬出生后,生長發育特別快,生后10天的體重為初生重的2.1倍,一月齡為5~6倍,二月齡為10~15倍,第二個月比第一個月增加2~3倍,由于仔豬生長發育快,因此物質代謝相當的旺盛。
根據仔豬這一特點,在飼養管理時,應采取早補料與補好料的有效措施,從而充分發揮仔豬的生長潛力,這對提高哺乳仔豬的斷奶窩重,提高飼料利用率,降低飼料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有重要意義。
2.1.1補料時間
以出生后7日齡左右開始較好,這樣在母豬產后3周齡泌乳量下降時,仔豬已能正式吃上料,以彌補母乳的不足,從而保證仔豬正常的生長發育。
2.1.2補料方法
調教期(5~10日齡):將煮熟的黃豆、高粱、破碎玉米與破碎甘薯干等混合料(煮時加鹽,以防酸敗)撒在母豬圈床附近或清潔的木板上,由母豬帶領仔豬吃食。待仔豬學會吃食后,將補料放入料槽。10日齡左右把粒料拌入濕拌料中,仔豬在尋找粒料時,自然而然吃上濕拌料,以后就會吃濕拌料了。適應期(10~40日齡):這一時期仔豬主要吃濕拌料,一天4~6次,在兩次濕拌料之間,再撒一次粒料。每天還可喂1次優質青綠多汁飼料,但不能多喂,以免仔豬拉稀。旺食期(40~60日齡):這一時期仔豬全部吃濕拌料,喂量一定要加大,飼喂次數每天4~6次,如果夜間加喂一次夜食效果更好。日糧調制要求營養豐富、適口性好,日糧中豆餅應占20%~25%,日糧中粗蛋白質的含量為20%左右。另外,還可加喂少量品質好的粗飼料,以促使其消化機能迅速提高,并防止在斷奶后日糧變粗而帶來的不良影響。
2.1.3補料期間注意事項
飼料必須清潔、新鮮、不喂霉爛、變質飼料;食槽、水槽與用具要經常洗涮與消毒;飼喂時要做到少給勤添,以防仔豬饑飽不均;補料與補水同時進行,有的豬場補水比補料更早些,水要新鮮、充足、勤換;飼料變換時,如由粒料變換為濕拌料,旺食期添加粗飼料等,要做到循序漸進,逐步過渡,不要突變。
2.1.4鐵、硒的補充
2.1.4.1補鐵,防貧血。仔豬出生時體內貯存的鐵約40~50mg,每天生長需7mg,而仔豬每日從母乳中僅能獲得1~1.3mg的鐵。如果得不到補充,一般10日齡前仔豬就會因缺鐵而出現食欲減退、被毛松亂、皮膚及可視粘膜蒼白、輕度腹瀉、精神萎靡及生長停滯,嚴重者死亡。一般在仔豬出生后的1~3日齡肌注鐵劑,臨床效果好的藥物有血多素、牲血素、右旋糖酐鐵等,7~10日齡再注射一次。
2.1.4.2補硒。我國不少地區缺硒,缺硒仔豬表現皮下水腫、肝壞死、心臟衰竭、白肌病、體脂內沉積棕黃色素、體液內積累黃液、幼豬突然死亡等。預防量:仔豬出生后3日齡肌肉注射0.1%的亞硒硫酸鈉溶液0.5~1.0ml,30日齡再注射一次;母豬在分娩前20~25天肌肉注射0.1%的亞硒硫酸鈉一次,劑量為每千克體重0.1mg,可有效地預防缺硒癥。補硒補鐵可同時進行,注射鐵硒合劑。
2.2消化道不發達,消化機能不完善盡管哺乳仔豬胃腸道生長發育很快,但比起成年豬來說還是不發達的,且排空速度又快。根據這一特點,對哺乳仔豬的飼養,應采取“少喂勤添”的方法,即每天飼喂的頓數應多些,而每頓的喂量應少些,以適應其“易飽易餓”的特點。
哺乳仔豬的消化液分泌機制與成年豬不同,成年豬消化液的分泌是在條件反射的影響下產生的,即在看、聽、聞的刺激下分泌的;而20~30日齡的哺乳仔豬,只有當飼料吃入胃內直接刺激胃壁時,才分泌少量胃液。為此,早補料、勤補料、補好料,對促進仔豬胃液分泌,提高仔豬消化機能與生長發育極為有利,也是提高仔豬斷奶窩重與豬場經濟效益的最重要手段。
2.3體溫調節機能不健全,抗寒力差初生仔豬皮薄毛稀,皮下脂肪少,散熱快;仔豬大腦皮層調溫中樞發育不完善,又未經四季冷熱的鍛煉,所以不能進行正常的化學調節,即在寒冷的刺激下,不能利用血液中的糖轉化為熱能來維持體溫,體溫是被動的隨環境溫度的升降而升降。因此在北方冬季與早春產仔時,要注意搞好防凍防壓工作。
2.3.1防凍
仔豬出生時的適宜溫度是33~34℃,1周齡時為28~30℃,4周齡時為22~24℃,斷奶時保持在18~20℃左右。如果達不到上述溫度,仔豬體溫就會下降,輕者凍僵,重者凍死。故應采取必要的防凍措施。①避開在最冷季節產仔,把產仔季節按排在春季的2~3月份、秋季的8~9月份為好。②產仔時迅速擦干初生仔豬全身粘液,是防凍的重要措施之一。③如果采取常年產仔,在冬季應設專用產房或改建為塑料大棚式豬圈,使圈內溫度達10℃以上,圈內防賊風與防潮濕也是防凍的措施之一。
2.3.2防壓
①提高產房溫度,平整地面,墊草不要過長、過厚。②掌握母豬壓死仔豬的規律。母豬多是在吃食或排便后,回圈躺下時壓死仔豬的,因此在母豬產后的3~5天內應派專人值班與巡邏,一旦發現母豬壓住仔豬,應馬上提起母豬尾巴或腿,把小豬救出。③欄圈內設護仔間,對防凍防壓很有好處。
2.4.缺乏先天性免疫力,容易得病母豬子宮血管與胎兒臍帶血管之間被6~7層組織隔開,限制了母體免疫抗體(Ig)通過血管向胎兒輸送,雖然胎盤組織能產生少量抗體,但維持時間短,因此初生仔豬體內基本缺乏先天性免疫力。然而,初乳內含有大量免疫抗體,只有及早吃到初乳才能使仔豬獲得被動免疫力。常乳中也含有較多的抗體,IgA抗消化力較強,其防止仔豬腸道疾病的能力較強。
仔豬3周齡左右才開始產生自體免疫抗體,此時母豬泌乳量開始下降,乳中抗體也開始減少,仔豬正處于抗體轉換期(也叫抗體青黃不接期,即由乳中獲得抗體快消耗完,而自身抗體才開始產生),極易得病(如患仔豬白痢等腸道疾病)。為此,在飼養管理上要十分注意這一時期,除了加強泌乳母豬蛋白質營養外,加強哺乳仔豬蛋白質與礦物質營養,以及搞好平時的清潔衛生及消毒防疫工作十分重要。
2.4.1養好母豬
加強妊娠母豬和哺乳母豬的飼養管理,保證胎兒正常生長發育,產生大量健壯的仔豬,但妊娠母豬不應過于肥胖,否則會影響泌乳性能及乳汁的質量。哺乳母豬的飼料配合應多樣化,飼料品質必須優良,腐敗、霉爛、變質、有毒與冰凍飼料決不應喂泌乳母豬,應適當多喂動物性飼料,如魚粉、肉骨粉、血粉、胎衣、小魚、小蝦、蠶蛹等,都可顯著的提高母豬泌乳量與乳的品質,有條件時應酌情多喂給。
2.4.2保證豬舍清潔衛生
妊娠母豬進產房時,對豬體表要進行刷洗消毒,臨產前用0.1%高錳酸鉀溶液擦洗乳房和外陰部,以減少母體對仔豬的污染,特別是仔豬出生泌乳時,一定要在泌乳前將乳頭中的乳汁擠掉幾滴后,再進行泌乳。
2.4.3預防腹瀉病
哺乳仔豬抗病能力差,消化機能不完善,容易患病死亡。在哺乳期間,對仔豬危害最大的是腹瀉病,死亡率占32%。預防腹瀉病的措施是:在母豬分娩前的30~40日齡、15~20日齡分別給母豬注射K99、K88、987P三價工程基因苗,或在仔豬出生后24h內肌注0.1ml的普達康,第5天再注射一針,可完全預防仔豬黃白痢的發生,或在仔豬的開口料中添加仔豬多又壯,可以提高仔豬的抗病力。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