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近年來,仔豬滲出性皮炎在貴州各地養豬場(戶)時有發生,該病對養豬業影響較大。該病在診斷上基本不存在困難,在治療上一般以抗生素與地塞米松肌注,外用高錳酸鉀溶液清洗,并加強豬舍消毒,一般均能控制和治愈。本文中的病例,就是在采用上述處理無效后,改用復合醛治療方案取得滿意結果。
1 發病情況
2006年7月28日,貴陽市烏當區水月鎮元泰公司產房內發現1頭約4kg的仔豬頭部出現結痂樣丘疹,2d后,擴展到全身,出現了銅色水樣浸潤,有漿液或黏液滲出,體表皮膚有結痂。同窩另有3頭仔豬也出現了丘疹,初步診斷為仔豬滲出性皮炎。但由于開始治療不理想,到8月3日,患病的仔豬達到51頭。最后采用復合醛溶液為主的治療方案,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2 臨床癥狀
病初,病豬精神不振,體溫升高至40.5℃~41.5℃,被毛逆亂,眼結膜潮紅。仔豬眼睛周圍、耳廓等無被毛處皮膚上出現紅斑及微黃色水泡,腹部皮膚上出現針尖大、米粒大或黃豆大的蕁麻疹樣變化,并向全身擴展。全身皮膚紅腫,有熱感。稍后水皰迅速破潰,滲出清亮的漿液或黏液。在2d~3d內擴展到全身各處,體表皮膚變得黏濕,呈銅色水樣;嚴重病豬有綠豆或豌豆大的小膿疤,破潰流出膿汁而結癡,形成油脂性微棕色的魚鱗狀痂皮,痂皮脫落形成紅色潰瘍面,皮膚增厚,形成皺褶遍布全身。隨病程的延長,滲出液與皮屑、皮脂和污垢混合,在豬皮膚上覆蓋一層厚厚的、油膩并有臭味的灰黑色結痂。
3 診斷
實驗室檢查,發現豬葡萄球菌,未進行藥敏試驗。根據臨床癥狀判定為仔豬滲出性皮炎。
4 治療過程及效果
在第1頭仔豬發病第2天開始進行治療,使用30g/L高錳酸鉀溶液擦洗病豬全身,并用青霉素(80萬單位)+地塞米松(2mg)肌肉注射,每天2次,2d后發現沒有明顯效果(這時患病頭數增加到4頭);改用20g/L高錳酸鉀溶液和高濃度的“消毒新王”溶液擦洗全身,并用頭孢拉定粉針(0.5mg)+雙黃蓮(5mL)肌肉注射每天2次,治療3d,沒有明顯療效(這時患病仔豬發展到51頭)。隨后使用100mL/L的復合醛溶液+10g/L的氫氧化鈉溶液擦洗全身,每天1次,青霉素+地塞米松,每天2次肌肉注射,騰駿藥業“威牌復合醛”溶液全場噴霧消毒,每天1次。2d后,病豬身體水樣浸潤變干,丘疹減少,病情好轉。治療第5天,13頭病輕仔豬痊愈;第8天,除死亡7頭外,其余的病豬全部痊愈,但有3頭成為僵豬。
5 小結與討論
5.1 滲出性皮炎的病原是豬葡萄球菌,豬葡萄球菌對不利條件有很強抵抗力,并能在環境中存活很長時間。因此,徹底消毒對滲出性皮炎有很重要的作用。在該病的診斷中應注意和濕疹區別。區別要點是,滲出性皮炎病原是豬葡萄球菌,為哺乳仔豬或剛斷奶小豬的一種急性和超急性傳染病,無明顯季節性,一般病豬不呈現瘙癢;而豬濕疹多發于高溫季節,發病多為大豬,有明顯瘙癢表現。
5.2 采用復合醛溶液治療方案,取得了比較滿意的療效。在病程較長治療較晚的情況下,治療51頭,痊愈44頭,治愈率為86.27%,收到了顯著的療效。若能及時采用,應當有更好的療效。
5.3 復合醛是很好的消毒劑,同時期待有較好的收斂作用;10g/L的氫氧化鈉溶液主要作用為去脂,以增強復合醛的作用,同時也有一定的殺菌作用;青霉素控制全身感染;地塞米松為糖皮質激素,具有抗炎、抗內毒素、免疫抑制、抗休克及增強應激反應等作用,被廣泛應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癥、哮喘,以及皮膚科、眼科疾病的治療。
5.4 感到不足的是,未能進行藥敏試驗,無法篩選抗生素,可能使用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和新型的青霉素類藥物取代本方案中的青霉素效果會更好。
5.5 本病應盡早診斷,盡早使用藥物治療,將病變控制于皮膚淺層,是提高治愈率的關鍵。如果患豬全身表皮出現油脂性黑棕色痂塊,皮膚增厚,形成皺褶,已有惡臭味散發,豬只瘦弱等嚴重深層感染時,一般是愈后不良成僵豬或導致豬只死亡。因此,在早期診斷的同時,事先應進行藥敏試驗,選用敏感的抗菌藥物連用5d,結合局部處理,同時改善環境條件,方可控制本病蔓延,達到痊愈效果。
5.6 立即隔離病豬,防止繼續感染,病豬的分泌排泄物污染的用具、場地、墊草及環境徹底清洗干凈,嚴格進行消毒和無害化處理,是防止該病發展的關鍵。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