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生產母豬的淘汰
1、母豬群的胎齡結構,對豬場的生產成績(如窩產活數和分娩率)和經濟效益的影響都非常大。理想的胎次結構為1胎20%;2胎18%;3胎17%;4胎16%;5胎14%;6胎10%;7胎以上5%。母豬到了一定的使用年限(如7-8胎)后,難以維持正常的生產性能,應該淘汰。要使胎次分布達到最佳,就需要主動淘汰母豬。
2、依胎齡結構,在斷奶、返情、流產、空懷或患病時均要考慮是否要淘汰母豬。
3、首先要淘汰連續2個繁殖周期產仔少的母豬。若豬場的母豬繁殖性能一直低下,找出10%繁殖性能低的母豬淘汰掉,繁殖性能就提高了。
4、其次考慮淘汰問題母豬,如不發情、屢配不孕、惡性子宮炎、流產、空懷,和用激素處理仍未發情的母豬。
5、然后考慮淘汰7-8胎以上的老齡母豬。
6、最后考慮淘汰那些患肢蹄病而影響配種的、泌乳力差的、體況過肥(>4分)或過瘦(<1.5分)的母豬。淘汰的原因大多與極端體況有關,特別與體況過差有關。極端體況反映了豬場管理問題和營養問題。母豬之所以體況差,是因為在配種后機體儲備不足,而后又因泌乳期采食不足,從而不得不動用有限的儲備來維持泌乳。
7、疫病方面:檢測淘汰某些帶毒(如豬瘟和豬偽狂犬等)的母豬,以凈化豬群。每年3-4次的常規血清學檢測,母豬按胎次進行某些傳染病(如豬瘟和豬偽狂犬等)檢測,淘汰野毒呈陽性的母豬,或加強免疫以抑制排毒和抑制再感染,使整個生產群的某些疫病(如豬瘟和豬偽狂犬)野毒陽性率呈逐年下降的趨勢,從而擁有健康無野毒感染的種豬群。
生長商品豬的淘汰
1、規;i場,一定要有明確的淘汰制度,對產房的僵弱豬病弱豬堅決不留下和不轉至保育舍;保育舍不接受產房的僵弱豬病弱豬,也不轉出僵弱豬病弱豬,育肥舍也不接受保育舍的僵弱豬病弱豬;確保全場做到全進全出。淘汰僵弱豬病弱豬,算不算死亡率的考核指標,豬場應有明確的規定和專人負責。
2、生產過程中最常見的是混養,如不同日齡體重的豬只混養、不同批次的豬只混養、不同健康水平的豬只混養。但混養是生產過程中的一大錯誤。對一頭豬來說,最大的疾病感染威脅是來自另一頭豬;祓B將使疾病難以控制,發病率提高,藥費支出增加。不淘汰病弱豬,病弱豬會越來越多。
3、病豬隔離欄的設立:筆者曾訪問過一個豬場,保育舍轉至保育隔離舍的病弱豬70%死亡了;育肥舍轉至育肥隔離舍的病弱豬78%死亡了,以此來看,轉出環節可能是多此一舉。因此場內應快速淘汰無治療價值的病弱豬,以切斷場內病原的循環。
4、至于為了做自家苗而保留病弱豬,可以這樣認為:一是所留的病弱豬不一定具有代表性;二是由于病弱豬的存在,豬場將始終處于不穩定狀態。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