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效益差的原因
1.飼養的品種不對路,商品豬質量差種豬的優劣是決定養豬效益高低的基本條件之一。要取得最佳效益,必須有優良的品種做保證。在廣大農村,地方雜種豬占有很大比例,很難看到正宗的三元雜交豬。一些農民在選購豬崽時,從不問是什么品種、出自哪個豬場,而只求價格便宜。一些農戶雖能堅持自繁自養,但近親繁殖的情況比較普遍,使許多農戶飼養的豬生長慢、瘦肉率低、飼料報酬差,售價不高。
2.不按配方要求科學配制和使用飼料
農戶養豬的習慣是有什么料喂什么料,配料要求不嚴,湊合思想嚴重,只注重飼料的數量和表觀價格,不注重質量。因飼料單一、營養不全,適口性差,經常被豬拱到槽外;有的農戶每次喂料時,加料太多,食槽中總有一定的剩料被老鼠、野鳥偷吃;有的飼槽設計不合理,槽底凹凸不平,水、料同槽,豬吃不干凈,造成夏季發霉變質;還有的農戶一次性購入太多飼料,保存不當或過期,造成飼料變質。這不僅浪費飼料、增加成本,還增加了豬發病的機會。
3.濫用藥物,產生耐藥性
藥物雖可防治疾病,但也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據了解,農戶濫用藥物的現象十分普遍,造成浪費甚至中毒的情況時有發生。有些農戶將土霉素原粉、喹乙醇當作保健品長期使用,致使豬只產生耐藥性,發病后很難治愈。
4.對消毒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藥物消毒是殺死體外病原微生物的唯一手段。一些農民認為病原微生物看不見、摸不著,消毒沒有多大作用。因此,豬舍很少消毒,加上潮濕、衛生條件差,遇到環境突變,時常誘發傷寒、疥癬等疾病。有的農戶雖然圈舍也進行了消毒,但藥物的配制濃度和使用方法不當,達不到應有的消毒效果。
5.未按照科學飼養的方法對種豬加強管理和使用
飼養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小農意識強,盲目追求低成本。表現在隨意減少日糧中魚粉、預混料等昂貴原料的添加量,或以霉變的飼料喂豬。管理上表現為種豬利用不當。種公豬配種過早,利用過度,導致公豬早衰而被迫頻繁淘汰公豬。種母豬哺乳時間過長,導致母豬體質變差,斷奶后發情延遲,有的甚至導致不育。后備母豬配種過早,生長發育不全,終身繁殖力降低。
6.未按科學的免疫程序對豬只進行接種
一些飼養母豬的農民,認為仔豬過早打預防針會影響其生長,因此,通常要飼養兩個多月、體重達20千克以上才趕集出售,再由防疫員當場打豬瘟疫苗。表面上看豬崽健康買者放心,其實這時豬因應激導致免疫力最差,最易患病。
7.不注意為豬只提供適宜的生存環境
農民養豬通常一戶一圈,因圈舍簡陋,冬季太冷、夏季太熱,加上清掃不及時,藏污納垢,濕度過大,通風不良,衛生條件極差,結果夏天很容易引起中暑,冬天則誘發感冒、傳染性胃腸炎等疾病。同時大小豬混養,大豬搶料吃、小豬吃不到料或被咬傷的情況屢見不鮮。
8.豬場設計不科學,生產效率低下
專業戶大多不注意場址的選擇,多在公路旁、村內、甚至在自家院內養豬。建筑結構、布局不合理,設備過于簡陋,不能為豬只提供舒適的生活環境,無法充分發揮其生產潛力,導致豬只的生產周期過長,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費。
9.市場風險意識差,盲目養豬
看到仔豬貴,便盲目發展母豬,看到市場肉價上漲便盲目擴大商品豬生產規模,意識不到養豬業發展也是有市場規律的,更想不到別人養豬賺錢的時候可能就是自己賠錢的開始。結果形成“多養多賠,少養少賠,不養不賠”的惡性循環。
10.傳統養豬的觀念嚴重,意識不到市場風險
一些農戶喜歡把豬養到過年時出售,春節前宰殺,這樣集中上市,供大于求,勢必引起肉價下跌,收益減少。還有些農民喜歡喂養超大豬,常常把豬飼養到130kg甚至更大。這些豬生長十分緩慢,不僅浪費人工及飼料,而且遇到突發疾病,損失慘重。
11.一條龍飼養法不科學
一些農戶在養豬時喜歡大小豬在一起混養,采用某一階段的飼料統一喂所有豬只,滿足不了各階段豬只的營養需要,同時也不利于提高豬舍利用率和防疫。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