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仔豬黃痢、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以腹瀉為主要癥狀的腸道傳染性疾病,是初生仔豬的一種急性、致死性傳染病。臨床特征是排黃色液狀糞便。該病的傳染源主要是帶菌母豬,由糞便尿液排菌污染乳頭和皮膚,乳豬吮乳、舔母豬時被傳染,被感染的仔豬又成為新的傳染源。本病多發生于7日齡內的仔豬,以1~3日齡多見,7日齡以上很少發生,開始1~2頭發生,繼而全窩感染,發病率高,死亡率100%,特別是剛產的第2天就開始拉黃水的仔豬,如果不采取相應的措施,死亡率100%。因此,仔豬黃痢病是嚴重危害養豬業的疾病,可造成極大的經濟損失,已阻礙了養豬業的發展。
仔豬代謝旺盛,利用養分能力強,初生體重為1.0~1.5kg左右,10日齡體重達初生重的2倍以上,30日齡為5~6倍。
仔豬對蛋白質代謝和Ca、P代謝要比成年豬多得多,所以對營養不全的飼料反應特別敏感。仔豬因從臍血中得不到母源抗體,因而出生時沒有免疫力,僅靠初乳獲得母源抗體,初乳中的抗體在分娩時為100mL中含20g,分娩后48h下降到10g,以后逐漸減少。初乳中有抗蛋白分解酶,防止免疫球蛋白被分解,仔豬出生24~36h,小腸有吸收大分子蛋白的功能,不論免疫蛋白還是細菌。仔豬體溫調節能力差,怕冷,出生時大腦皮層發育不夠健全,神經調節體溫的能力差,10日齡后開始產生抗體。仔豬消化器官特別不發達,容積小,機能不完善,胃蛋白酶少,缺少稀鹽酸,35~40日齡胃蛋白酶才能表現出消化能力,2.5~3.0月齡鹽酸濃度才能接近成年豬。
綜上所述,仔豬免疫力的先天缺乏,導致易發病。取患病仔豬小腸前端內容物接種于麥凱或遠藤氏瓊脂和鮮血瓊脂平板上進行分離培養,再取紅色菌落進行培養,以培養物進行生化試驗,或以大腸桿菌因子血清進行鑒定,結合剖檢,如皮下水腫、腸道內多量黃色液狀內容物和氣泡、腸黏膜尤其是十二指腸呈急性卡他性炎癥、腸系膜淋巴有彌漫性小出血點、肝腎有的壞死等可以確診。藥物治療仔豬黃、白痢,多用廣譜抗生素和磺胺增效劑,雖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會妨礙腸道菌群的生態平衡,影響幼畜正常的生長發育,同時造成耐藥性菌株日益增多。本站動物門診自1999年以來,利用稀鹽酸及胃蛋白酶防治該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原理
鹽酸由壁細胞分泌出來后,一部分與黏液中的有機物結合,稱之為結合酸,另一部分呈解離狀態,稱為游離酸,兩者稱為總酸。豬鹽酸含量約為0.35%,豬胃液游離鹽酸約為0.06%~0.45%,約占總酸度的90%,而結合鹽酸約占8%~10%。
動物在消化過程中,鹽酸具有下列作用:①鹽酸進入小腸后,可以促進胰液、膽汁分泌和膽囊收縮。②有一定的殺菌作用。③致活胃蛋白原,提供胃蛋白酶所需的酸性環境。④使蛋白質膨脹變性,便于被胃蛋白酶消化。
胃蛋白酶由主細胞產生,初分泌出來時為不活動狀態的胃蛋白酶原,在胃酸或在已被激活的胃蛋白酶的作用下,分裂出一些較小分子的多肽,進而轉變為具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因此在酸性環境中(pH值低于6)胃蛋白酶是具有活性的。胃蛋白酶被致活和分解蛋白質的適宜環境的pH值約為2,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蛋白質被分解。
仔豬的致病性大腸桿菌帶菌率高,據報道,對444頭腹瀉仔豬進行大腸桿菌的分離發現:1~5日齡的分離率為53%,6日齡至斷乳的分離率為14%。該病傳染源主要是帶菌母豬及患病仔豬。仔豬出生后,通過吸吮乳頭或舔啃其他物體,環境中的致病性大腸桿菌經口進入消化道。由于初生幼畜胃腺發育尚不完善,胃液內胃酸缺乏,而且能使凝固的蛋白質分解為胨的胃蛋白酶含量也很少,加上有些仔豬缺乏初乳抗體的保護,從而使病原性大腸桿菌得以在腸道內定居、繁殖并分泌毒素,引起仔豬腹瀉,嚴重脫水、酸中毒而死亡。因此,如給仔豬飼喂一定量的稀鹽酸,增加其胃內酸度,改變腸道內pH值,可達到預防和治療該病的目的,同時還可促進仔豬本身胃液的分泌和消化器官的發育,增強抵抗胃腸道疾病的能力。
2方法
將濃度為10%的鹽酸(濟南為民制藥廠生產)稀釋20倍配成0.5%稀鹽酸備用。預防:0~1周齡,每次灌服0.5%稀鹽酸2mL,2次/d,連喂1周,同時用0.5%稀鹽酸擦洗母豬乳頭及乳房皮膚。1周齡以后,劑量增至4mL,可預混于飲水中。治療:0~1周齡灌服0.5%稀鹽酸4mL,胃蛋白酶(鎮江生物制藥廠生產)0.2g,同時加服一定劑量的抗菌素,連用1周。日齡較大的,酌情加量。
3效果
對前來就診病仔豬,采用上述方法進行治療,收到良好效果。8年來采用該法治療了14786例,治愈率達75.8%,比單純使用抗菌素治愈率顯著提高。
4結論與討論
(1)給妊娠母豬接種大腸桿菌多價菌,使初生仔豬及時吃到初乳,可獲得被動免疫;同時在初生仔豬腸道內盡快人為定植有益菌群以排斥致病菌,如給仔豬飼喂乳酸菌制劑,對該病的預防效果更好。
(2)仔豬在哺乳期間隨著年齡的增長,胃液中鹽酸及胃蛋白酶的含量逐漸增加,到2月齡斷乳時,胃液酸度可接近成年豬水平。故使用本法對2月齡后的仔豬效果欠佳。日齡越小,效果越好。至于對1周齡以內仔豬飼喂稀鹽酸是否會影響其體內的酸堿平衡,有待進一步研究。但筆者觀察,用藥后未發現有異常情況。
(3)哺乳仔豬胃腺分泌功能尚不完善,給其飼喂稀鹽酸及胃蛋白酶可刺激胃液的分泌,促進胃腸道的發育,增強抵抗消化道疾病的能力,同時也有利于仔豬提早開食補飼,促進仔豬的生長、發育。對仔豬斷奶成活率的提高和斷奶窩重的增加均有明顯的效果。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