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長白豬
長白豬原名蘭德瑞斯豬,原產于丹麥,是世界著名的瘦肉型豬種。按引入先后,長白豬可分為英瑞系(即老三系)和丹麥系(新三系)。長白豬是目前我國引進最多的國外豬種。長白豬具有產崽數較多,生長發育快,省飼料,胴體瘦肉率高,但抗逆性差,對飼料營養要求高等特點。主要分養在浙江、河南、湖南、湖北、廣東和河北等省。
1、體型外貌:長白豬全身被毛呈白色,頭小清秀,顏面平直。耳向前傾平伸略下耷。大腿和整個后軀肌肉豐滿,蹄質堅實,體軀前窄明顯、呈流線型。體軀長,有16對肋骨,全身被毛白色。乳頭6-7對。
2、生產性能:長白豬生長速度快,屠宰率高,屠體較長,胴體瘦肉率高。據測定,體重30.7-72.28公斤階段,日增重731克,每公斤增重耗混合料3.38公斤、青料0.97公斤。屠宰率71.66%。據丹麥測定,日增重793克,料重比2.68:1,胴體瘦肉率65.3%。各地用長白豬作父本與本地母豬開展二元或三元雜交,均有較好的雜交效果。日增重比本地豬提高10-26%,瘦肉率增加5-8%。長白豬性成熟較晚,6月齡開始出現性行為,9-10月齡體重達120公斤左右開始配種。初產母豬產崽數10-11頭,經產母豬產崽數11-12頭。
二、漢普夏豬
漢普夏豬屬瘦肉型豬品種。原產英國南部,由美國選育而成。漢普夏豬具有獨特的毛色特征,肩和前腿部為白色,其他部位為黑色,故有“銀帶豬”之稱。
1、體型外貌:全身主要為黑色,肩部到前肢有一條白帶環繞,俗稱白肩(帶)豬。頭大小適中,顏面直,耳向上直立,中軀較寬,背腰粗短,體軀緊湊、呈拱形。背最長肌和后軀肌肉發達。
2、生產性能:漢普夏豬從25.6公斤到97.6公斤日增重697克,飼料利用率2.95:1。據測定,體重91.7公斤育肥豬6頭,平均膘厚1.76厘米,眼肌面積28.7平方厘米,胴體瘦肉率60.7%。胴體品質好。母豬平均產仔數僅9頭,但仔豬碩壯而均勻,母性良好。胴體瘦肉率65%以上。雜交配套生產體系中可用作終端父本,也可作母本。
三、皮特蘭豬
皮特蘭豬原產于比利時的布拉幫特省,是由法國的貝葉雜交豬與英國的巴克夏豬進行回交,然后再與英國的大白豬雜交育成的。主要特點是瘦肉率高,后驅和雙肩肌肉豐滿。
1、體形外貌:皮特蘭豬毛色呈灰白色并帶有不規則的深黑色斑點,偶爾出現少量棕色毛。頭部清秀,顏面平直,嘴大且直,雙耳略微向前;體驅呈圓柱形,腹部平行于背部,肩部肌肉豐滿,背直而寬大。體長1.5-1.6米。
2、生產性能:在較好的飼養條件下,皮特蘭豬生長迅速,6月齡體重可達90-100公斤。日增重750克左右,每公斤增重消耗配合飼料2.5-2.6公斤,屠宰率76%,瘦肉率可高達70%。
皮特蘭豬公豬一旦達到性成熟就有較強的性欲,采精調教一般一次就會成功,射精量250-300毫升,精子數每毫升達3億個。母豬母性不亞于我國地方品種,仔豬育成率在92-98%。母豬的初情期一般在190日齡,發情周期18-21天,每胎產崽數10頭左右,產活崽數9頭左右。
3、雜交利用:由于皮特蘭豬產肉性能高,多用做父本進行二元或三元雜交。用皮特蘭公豬配上海白豬(農系),其二元雜種豬育肥期的日增重可達650克,體重90公斤屠宰,其胴體瘦肉率達65%;皮特蘭公豬配梅山母豬,其二元雜種豬育肥期日增重685克,飼料利用率為2.88:1,體重90公斤屠宰,胴體瘦肉率可達54%左右。用皮特蘭公豬配長×上雜交母豬(長白豬配上海白豬),其三元雜種豬育肥期日增重730克左右,飼料利用率為2.99:1,胴體瘦肉率為65%左右。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