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存在的問題簡析
1.1營養供應不平衡農村母豬生產中,大部分養殖戶沒有根據后備母豬、懷孕母豬、哺乳母豬的生理特點和營養需求,分階段供給適宜的平衡營養飼料(配合飼料或濃縮飼料);或者準備一種營養平衡的母豬飼料,按不同階段喂以不同的采食量。受傳統養豬的影響,認為母豬耐粗飼,其營養需要低。因此,僅喂少量大豬料或喂少量的玉米、麥麩、米糠等單一原料,喂以大量的青綠飼料,以及其它糧食加工副產品,使母豬不能獲得足夠、平衡的營養供應,體況不良,影響繁殖性能。
1.2飼料供應量不足有的養殖戶為降低母豬的飼養成本,在沒有飼喂營養水平適宜的母豬專用飼料、而是單一飼料及青綠飼料的情況下,仍然嚴格控制母豬的采食量,采食量嚴重不足;懷孕母豬本應安靜、溫順,但因飼料量不足,過度饑餓,在飼槽周圍不安走動、張望,甚至前腿站立于豬舍之間近45em高的隔墻上.遇生人也無所懼;懷孕后期和分娩初期的母豬體況就很差,分娩僅二周的這種母豬走路“搖擺”。有的良種豬飼養戶機械地按照該品種的飼養手冊中推薦的日采食量,而不是根據豬體重、體況、胃腸容積、飼料營養濃度、季節、生產水平等靈活確定、調整采食量,造成良種母豬因采食量不足,長時間在飼槽、舍門處走動和張望,然而這樣的母豬已過肥。
1.3營養水平過高營養水平過高的情形,多存在于部分良種母豬飼養中。這些母豬的采食量基本上按該品種的飼養手冊推薦量確定。母豬體脂沉積過多,肥似育肥豬,部分母豬還有饑餓感。對這種母豬,養殖戶未認識其對繁殖性能的不利影響。或者是減少飼料喂料量(將造成更強的不安靜),而沒有采取恰當的措施,降低飼料的營養濃度;或原飼料品種不變,適當減少喂量,增加麥麩等纖維性飼料,增加飽感。
1.4缺乏有效的生物安全生物安全包括:病原由場外向場內、由場內向場外、場內不同舍不同個體之間傳播的評價、預防、消除和效果。如:沒有循環車道,進場出場同一道路;豬舍設計和布局不合理,后備、懷孕、分娩、哺乳母豬、商品豬同舍飼養;料槽不便徹底清洗;舍內外的污水糞便不便排出;新進豬無觀察舍,未隔離飼養;無專用的病死豬處理坑;場內場外定期徹底清理消毒難以執行等等。為病原傳播創造了較好的條件,無法消除病原傳播鏈,仔豬黃痢、白痢、腹瀉、呼吸系統疾病等常發,混合感染、繼發感染較多,藥物療效不佳,防治效果不穩定。
1.5疾病防治技術滯后缺乏有效的預防、程序化、整體性疾病防治觀念和技術措施。表現為:照搬推薦的免疫程序,注射方法不當(局部腫脹);不重視環境控制;從局部考慮個體的技術方案多,以整體考慮、群體化(或規模化)的預防性技術方案少,發病再治;技術措施未有效考慮豬只生理和病理、病原特性、藥理、可操作性、飼養管理的綜合作用;體外寄生蟲引起的皮膚病多,未重視等等。造成常見病治療工作占據了日常工作的大部分,且防治成本高,效果差。
1.6飼養記錄不全,未進行科學的生產效果評定未建立全面的飼養記錄,對豬群、個體的飼料、采食量、體增重變化、預防和治療等日常管理未記錄,母豬哺乳期的體重損失,采食量、仔豬出生重、日增重、斷奶重、飼料消耗等生產性能指標,僅能概略估計,不利于評價、改進飼養管理。
2母豬的飼養管理目標
2.1提高和穩定母豬的繁殖力增加排卵數,提高受精率、受精卵定植數和胚胎著床數。減少胚胎死亡率和流產,提高產仔數、仔豬初生重、健康及均勻性。提高哺乳仔豬從母豬獲得的抗病力,提高生長速度、成活率、斷奶重和均勻性。縮短母豬到下次配種的間隔時間。盡可能延長母豬的利用年限(繁殖期)。減少母豬繁殖障礙。
2.2提高母豬生產性能的支持性目標提高母豬懷孕后期(分娩前3周)的營養供應,確保胎兒快速生長(新生仔豬初生重的4o%是在妊娠期最后3周內獲得的)。提高哺乳期飼料(營養)攝人量,盡量減少母豬體組織損失,分泌數量足夠、質量穩定的乳汁,增加窩重。縮短斷奶發情間隔時間,維持母豬各階段適宜的膘情(肌肉、脂肪和體況),避免過瘦或過肥,減少從一個繁殖期到下一個周期膘情的大幅度變化,加快發情配種。提高免疫力、種群的健康水平、母豬初乳和抗體的水平。優良的生物安全、飼養管理和環境控制。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