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冬季氣候寒冷,日照時間短,妊娠母豬常常出現流產、早產、死胎、成活率低等現象。為實現母豬高產高效、降低胚胎死亡數量,提高其產仔成活率,冬季要做好母豬繁殖管理工作。具體做法如下:
一、加強母豬的飼養管理,控制豬舍環境。
飼養中可通過加強母豬的飼養管理,控制豬舍環境,把胚胎死亡數降到最低限度。豬舍的溫度應保持在16-22℃,相對濕度70%-80%,配種后喂料量應降低到原來的較低水平,但應保證優質全價,保持圈舍清潔衛生,以便減少感染的機會。
二、選擇適當飼喂方式。
母豬懷孕后,受精卵在第9-13天內的附植初期,易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而死亡,這是第一個死亡高峰期;妊娠后第三天出現第二個死亡高峰,兩次死亡數占受精卵總數的30%-40%;第三個死亡高峰出現在交配后60-70天。對妊娠母豬的飼喂應因豬而異,生產中一般采用以下三種方式:
1.抓兩頭顧中間。這種方式適用于體況較差的經產母豬。即在配種前20天和配種后10天增加喂料,待體況恢復后以青飼料為主,按飼養標準飼喂,直到妊娠80天后,再加喂精料,但后期的營養水平應高于前期。
2.“前粗后精”。這種方式適合于配種前體況良好的經產母豬。即在妊娠前期多喂給青飼料,后期再加喂精料。
3.“步步登高”。這種方式適合于初產母豬和哺乳期間配種的母豬。即在妊娠初期以青粗飼料為主,逐漸增加精料比例,相應增加飼料中的蛋白質和礦物質。但應注意在母豬產前1周,飼喂量應減少10%-20%。
三、適時進行合理飼喂。
滿足營養物質的供應是保證母豬和胎兒正常生長發育的需要。母豬從日糧中獲得的營養物質,首先滿足胎兒生長發育的需要,然后供應自身,并為哺乳貯備營養。生產中除應供給母豬足夠的能量和蛋白飼料外,還應滿足其礦物質和維生素的需要。
喂給妊娠母豬的日糧,要講究衛生和保證質量,嚴禁飼喂霉變、冰凍、帶毒和強刺激性飼料,否則容易引起流產;同時要注意不要隨便更換飼料品種及配方,喂青粗飼料應少喂勤添,隨時讓母豬飲到清潔的飲水。
四、是妊娠中后期應減少運動量,讓母豬自由活動;母豬妊娠后期一定要單圈飼養;如發現流產預兆,應及時注射黃體酮。
五、適當應用激素制劑,誘發母豬白天產仔。
生產實踐中,70%以上母豬在晚上產仔。晚上產仔,在管理上有許多困難,不少養殖戶因管理不善而導致仔豬傷殘過半現象時有發生。如果母豬能在白天產仔,既便于監控管理,又易于提高舍內溫度,對提高仔豬成活率有著明顯的作用。氯前列烯醇是前列腺素F2a類似物,具有強烈溶解黃體作用,同時興奮母畜子宮,舒張宮頸肌肉,對誘導母豬產仔成功率達95%以上。試驗證明,在早晨8∶00左右肌注此制劑0.05mg-0.1mg,可于第二天中午12時左右分娩,無明顯毒副作用。
六、做好防寒保暖消毒工作
冬季氣候寒冷,防寒保暖工作很重要。產房要求干燥,濕度保持在65%-75%;溫度保持在22-23℃;豬舍盡可能坐北向南,采光性好,背風向陽。陽光充足,空氣新鮮。產房應在母豬產前5-10天用3%的火堿水進行消毒,圍墻可用20%的生石灰溶液粉刷,并于產前3-5天把母豬趕入產房,同時準備好分娩用具和充足的墊草。
七、及早控制常發疾病,確保母仔健康發育。
產后惡露不盡,是母豬產后厭食或產后無乳綜合征的主要誘因之一預防和及早控制產道炎癥,是產仔母豬管理中的首要工作。具體做法為:產仔結束或開始排胎衣時,肌注長效青霉素120萬IU2支/100kg體重,安痛定10ml-15ml,地塞米松磷酸鈉10mg,催產素20IU-40IU。產后3日內母豬厭食或食欲不佳而又無惡露排出時,選用:①速效開胃增食靈5ml-10ml,復方膽汁A注射10ml,分別肌肉注射,1日2次,連用3d;③復合VB注射液5ml,比塞可靈注射液5ml,混合1次肌注,1日2次,連用3d。如產后3d內仍有惡露現象時,可選用:①10%濃鹽水清洗子宮,而后注入慶大霉素16萬I鄄U,或環丙沙星注射液10ml;②1%高錳酸鉀水溶液沖洗子宮,排出沖洗液后注入抗生素藥物。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