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泌乳期母豬營養的重要目標就是防止母豬失重過多、提高母豬的泌乳性能以及斷奶后能盡快返情。泌乳期營養負平衡會導致母豬(特別是初產母豬)泌乳量降低并影響下個繁殖周期的生產性能,泌乳期的能量、蛋白質、氨基酸(尤其Lys,Vall,Ile)攝入不足,會出現哺乳母豬缺奶、少奶、奶水質量差、體重減少過多,延長斷奶后發情間隔以及配種受胎率低等繁殖障礙,增加了母豬的淘汰率。
哺乳母豬泌乳量和乳中的組成成分取決于采食飼料的數量和質量;而泌乳量和乳的質量又直接影響仔豬斷奶體重和存活率,母豬的低泌乳能力可直接導致乳豬營養缺乏、生長滯緩、死亡變增高,影響仔豬斷奶體重,加劇仔豬斷奶應激并影響后續生長發育。
有關泌乳母豬營養調控的技術不斷受到重視,以下僅選擇部分作一闡述。
1.改善日糧適口性、提高日糧采良量
維持泌乳期間高水平采食量的重要性早已被證明。泌乳期飼料采食量不足,將影響產奶量和其后的繁殖性能。對繁殖性能的負面影響在夏季尤為顯著。哺乳期的LH(促黃體素)水平對卵巢的生理活動很重要,能夠影響母豬的繁殖性能。在泌乳的中期和晚期提高能量攝入量明顯促進了黃體分泌LH。
初產母豬瑟經產母豬相比,泌乳期采食量較低,這使得初產母豬不能達到成年母豬的繁殖性能。而且初產母豬的泌乳量和繁殖性能對營養物質的攝入非常敏感。分析多數繁殖豬群的記錄可以發現,初產母豬的繁殖性能如斷奶到發情的間隔增加,受胎率降低,淘汰率增加以及第二胎窩仔數減少等,已成為限制群體生產性能的主要因素。
哺乳母豬需要采食多少飼料?一個簡單的規則是,每頭母豬每天飼喂2kg飼料,另外,每頭小豬加0.5kg。如果一頭哺育10頭小豬的母豬至少應喂7kg料(2+0.5×10=7)。但實際生產中,泌乳期間母豬的平均采食量在5~5.5kg。因此,營養學家和養豬生產者致力提高日糧適口性和日糧量質量,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泌乳期飼料采食量。
最新的研究結果表明,豬腸絨毛膜蛋白(DPS)能有效改善日糧適口性,提高哺乳母豬采食量,DPS是豬小腸及腸粘膜經系列蛋白酶水解的功能性蛋白質,含豐富寡肽。資料表明,寡肽能夠消除游離氨基酸的吸收競爭、加快蛋白質的合成、提高飼料轉化率。同時,蛋白質在經酶解時,可能產生具有特殊生理活性的寡肽,參與機體的生理活性,從而促進各種動物的生產性能。
一年來許多試驗和生產實踐證實了DPS能明顯提高采食量。
從以上兩個試驗可以看出,日糧中添加1%~1.25%DPS(510%CP)可以促進母豬分娩后迅速采食,顯著提高泌乳期采食量,同時縮短母豬斷奶至第一次發情時間,提高斷奶成活率和斷奶體重。
2.合理添加脂肪,提高日糧能量水平
按照目前泌乳母豬日糧的能量水平13MJDE/kg和平均采食量5kg左右,母豬的能量攝入遠不能滿足產奶的需要,而必須動用體內的儲備,這種能量需要的相對缺乏,在整個泌乳期都存在。添加脂肪是提高日糧能量水平的有效措施。
多數試驗表明,向妊娠后期或泌乳初期母豬日糧中添加脂肪,可以提高日產奶量和乳脂率,并進而提高仔豬的成活率。在仔豬初生重低、死亡率高的情況下效果最為明顯。特別在夏季高溫季節,添加脂肪尤為重要,可有效提高日糧能量水平,而且,脂肪在代謝過程中產生的體增熱較少。
由于哺乳母豬具有把飼料中脂肪直接變為乳脂的能力,因此,在選擇脂肪時需注意脂肪酸的構成,建議少使用飽和脂肪酸和長鏈脂肪酸比例過高的動物油脂。最近的研究表明,奶中的短鏈脂肪酸容易被仔豬吸收;中鏈的甘油三酯很易被代謝成酮體,酮體很容易穿過胎盤,用于發育胎兒脂類的合成葡萄糖,從而提高出生胎兒的能量貯存和仔豬生存的能力。
3.提高哺乳母豬日糧的賴氨酸和支鏈氨基酸水平
賴氨酸是哺乳母豬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近年的研究表明,NRC(1998)推薦的哺乳母豬日糧賴氨酸水平0。6%是不夠的。當賴氨酸水平提高至0。75%~0。90%時,隨著賴氨酸攝入量的增加,每窩仔豬增重提高,母豬本重減少。
因此,新版NRC(1998)推薦的賴氨酸需要量為0。97%。但是氨基酸含量過高會導致一種支鏈氨基酸??纈氨酸的不足。Pettigrew(1995)指出,在泌乳母豬日糧中添加賴氨酸易造成纈氨酸塊乏,影響母豬的產奶量和仔豬的增重。Tokach等(1993)研究了日糧纈氨酸與賴氨酸比率對泌乳母豬繁殖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日糧Val與Lys比率增加,可提高仔豬斷奶時的窩重。
支鏈氨基酸是動物體內不能合成而必須從飼料中獲得的必需氨基酸。它們在體內除用于合成蛋白質外,在特殊生理時期(如饑餓、泌乳、運動)還是體內重要的能量來源。支鏈氨基酸在體內分解產生ATP的效率高于其它氨基酸(Krebs,1972).
近年的研究表明,支鏈氨基酸對泌乳過程有重要影響。母豬乳中Val含量僅為Lys的73%,但是經乳腺吸收的Val卻為Lys的137%,這表明Val不僅參與乳蛋白合成,而且還有氧化供能并為必需氨基酸合成提供C與N源。較高水平的纈氨酸(Val)和異亮氨酸(Ile)在整個泌乳期都是提高了乳脂率(Richert等,1997)。較高的乳脂率可為仔豬提供更多的能量,從而為促進仔豬生長提供了可能性,母豬日糧中添加纈氨酸可促進仔豬生長,仔豬斷奶重隨Val添加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一些最新的研究結果表明,高產母豬的纈氨酸需要比以前想象的要高得多。美國和加拿大共同進行的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在母豬泌乳期間當日糧賴氨酸含量超過0.80%時,纈氨酸將成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Tokach等發現,在含賴氨酸0.90%的泌乳母豬日糧中,當纈氨酸濃度由0.60%上升到0.90%時,仔豬斷奶重增加。堪薩斯州立大學的一項研究也表明,在為期26d的泌乳期間,自由采食的母豬飼糧纈氨酸水平提高能增加仔豬的斷奶窩重。Richert等(1996,1997)對哺仔數不少于10頭的泌乳母豬的研究結果表明,將日糧纈氨酸含量從0.85%增加到1.1%(相應的纈氨酸、賴氨酸為83%和128%),顯著增加泌乳期第21d的仔豬窩重和斷奶時的仔豬窩重;同時,泌乳期0~7d、0~21d和0~斷奶時(26d)的仔豬增重也都顯著增加。由此確定高產母豬日糧中至少含有1.15%(72g/d)的纈氨酸才能達到最大仔豬增重。這個數值比NRC(1998)的36.5%和ARC(1981)的25.5%要高得多。
最近對哺乳大窩仔豬(10.9頭斷奶仔豬)的母豬異亮氨酸的研究表明,異亮氨酸與纈氨酸一樣,使仔豬增重最高所需的量遠遠高于以前的推薦量,Richert等(1997)飼喂母豬含0.90%賴氨酸,0.72%或1.07%纈氨酸及0.50%、0.85%或1.20%的異亮氨酸的日糧,仔豬體增重隨纈氨酸或異亮氨酸的水平升高而增高。在高水平的纈氨酸(1.07%)情況下,異亮氨酸的最反應含量是0.85%。
這些研究表明,支鏈氨基酸中,纈氨酸和異亮氨酸,而不是亮氨酸(Kerr,1997),使仔豬的體重增重升高。日糧異亮氨酸或纈氨酸達到最適水平,仔豬平均體重比飼喂基礎異亮氨酸或纈氨酸的母豬所產仔豬升高2kg。異亮氨酸和纈氨酸可代謝生成琥珀酸CoA,因此可作為乳腺潛在的能源。
Master等(1998)證明,在日糧Lys含量相等(0.9%)的條件下,隨日糧Val含量增加,仔豬斷奶窩重均明顯增加(P<0.04)。Richert等(1996b)將高產泌乳母豬日糧(Lys0.90%)中總支鏈AA含量從2.57%增至3.62%時,仔豬斷奶時窩重、窩增重及乳中干物質、乳脂率均明顯增加。
目前還沒有飼料級的商品化纈氨酸添加劑,一般的玉米、豆粕原料含量很低,羽毛和血粉含量較高,但利用率不高。噴霧干血球蛋白粉(AP301)的粗蛋白質(90%)、賴氨酸(9%)含量極高,且消化率非常理想(如Lys消化率>90%),AP301中總支鏈氨基酸含量(Val+Iso+Leu)高達23.2%,其中纈氨酸(Val)9.2%為其他原料所不能比擬。
4.提供有機微量元素鐵
母豬在妊娠和哺乳期間,會丟失大量的鐵,特別是高產母豬,常常表現臨界缺鐵性貧血狀態,不但影響健康,而且降低對飼料的利用率。有機鐵有吸收速度快,效率高,,而且不會引起礦物質間的拮抗作用。噴霧干燥血球蛋白粉(AP301)富含有機鐵(2700ppm)。添加AP301于母豬日糧,不但能有效緩解高產母豬的缺鐵狀態,而且由于提高血紅蛋白的攜氧能力,從而提高了體內新陳代謝的速率,改善了飼料利用率。另外,血液中高的鐵濃度還對下一胎的繁殖性能產生良好的影響。氨基酸螯合鐵也不失為一種良好的鐵源。
5.添加抗生素或其有效替代物
試驗和實踐表明,在母豬產前或產后的日糧中添加抗生素可以提高仔豬成活率和仔豬斷奶重。遣憾的是,長期連續使用抗生素會帶來諸多問題,而且將來各國對飼料中使用抗生素的限制會越來越多。因此,人們致力于抗生素的替代品研發。益生素和卵黃免疫球蛋白是其中的兩種。
試驗表明,由芽孢桿菌、乳酸桿菌、雙歧桿菌、腸球菌等多種有益菌按適宜的比例組合而成的復合活菌添加劑,各成分互相協同,具有更好的助消化和提高飼料轉化率的作用。同時,與病原菌有更強的競爭力。
益生素產品“百福菌”是活酵母細胞物,與抗生素有協同作用,可在腸道內環境中迅速恢復活性等特點。百福菌用于妊娠后期和哺乳母豬的日糧中,可顯著提高仔豬初生重、健康水平及日增重。活酵母細胞在母豬腸道中可幫助腸道微生態的平衡,促進腸道有益菌的繁殖,抑制致病菌并清除其產生的毒素,促進各種消化酶的分泌,從而促進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從而凈化產房環境,改善動物的整體健康水平。試驗表明,在產前一個月的母豬料中添加0.1%百福菌,可提高仔豬出生體重24.2%,改進哺乳母豬的泌乳性能,提高仔豬日增重12%,減少母豬掉重18.9%以上,降低哺乳仔豬死亡率2%以上。
卵黃免疫蛋白(IgY)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點。國外用不同的方法已制備出抗不同菌和病毒的特異性免疫蛋白,如抗輪狀病毒、抗大腸桿菌、抗沙門氏桿菌等的IgY,并已被證實具有較強的被動免疫功能。
試驗證明卵黃免疫球蛋白瑟各種益生素相互協同,互相促進。如二合一產品“免疫益生素”中免疫蛋白為多種特異性IgY的合理組合,可選擇性地在數小時清除腸道大腸桿菌等病原菌和輪狀病毒,從而為有益菌迅速成為腸道段勢菌群創造條件。試驗表明,飼料中添加“免疫益生素”可有效預防和治療細菌和病毒引起的消化道和非消化道疾病,提高動物特別是哺乳和幼小齡動物和生產性能。
6.小結
有的生產煮了降低生產成本而降低日糧的質量,不去關心新的營養研究進展,這是十分錯誤的,因為低質量的日糧會嚴重影響母豬的繁殖性能,不能滿足母豬的營養需要,減少窩產仔數,降低仔豬的初生重和生命力,泌乳能力降低,增加斷奶到在發情的間隔,降低妊娠率和繁殖壽命。因此,泌乳期日糧提供足夠的能量、蛋白、維生素和礦物質,同時彩新的行之有效的營養調控手段,對母豬發揮最佳的生產潛力是非常重要的!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