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豬蛔蟲病是由豬蛔蟲寄生于豬的小腸內引發的一種線蟲病,以3--6月齡的豬最為常見,不僅導致豬采食量減少,生長率降低,而且易誘發肺炎及其他病毒性、細菌性疾病;另外,幼蟲在體內移行時造成內臟(肝、肺)的嚴重損傷,直接影響了人們食肉安全。
目前此病在廣大農村和一些規模養豬場仍有50%以上感染,經濟損失相當嚴重。究其原因主要是養殖者盲目依賴和使用驅蟲藥物,疏于改善衛生條件,致使圈舍內蟲卵大量存在,造成豬只重復感染。為了從根本上扼制蛔蟲病的危害,筆者建議應采取以下措施:
1、改進管理,減少感染的機會
⑴根據豬的行為學特性,引導和訓練豬只建立定點排糞的習慣,使糞便及蟲卵污染的區域限定在最小的范圍內。
⑵禁止將飼料及其他食物直接投撒在地面上飼喂。
⑶凈化圈舍內外衛生。對圈舍要勤打掃、勤沖洗、勤換墊草、勤消毒;糞便(特別是用藥期間的排泄物)和墊草應及時收集和消除,運放到遠離豬舍的地方堆積發酵或挖坑漚肥處理,以殺滅殘存在糞便和墊草中的蟲卵;保持飼槽、飲水器等用具干凈、整潔;產房和豬舍在進豬前應進行徹底清洗與消毒,消毒時重點選用對蟲卵有殺滅作用的熱草木灰水、熱堿水、新鮮石灰水及菌毒敵等;運動場和圈外應于每年春末和秋初鏟去舊土,鋪墊新土并進行徹底消毒。
⑷在母豬產仔前,飼養員應用溫水加肥皂清洗母豬全身,除去體表粘附的蟲卵,洗后立即放入預先徹底消毒的產房內;泌乳母豬則要經常清洗乳房及相鄰部位,使仔豬吮乳時免遭感染。
⑸全面做好其他常見易發豬病的預防,尤其是豬瘟和豬氣喘病,防止混合感染。
⑹徹底做好滅鼠、滅蚊蠅工作,防止這些活的傳播媒介攜帶蟲卵污染飼料、飲水及其他用具、設施,以減少感染的機會。
2、加強監測,及時掌握豬場發病狀況
有條件的規模養豬場應根據本場實際定期進行糞樣檢查,通過察看和計算卵數掌握發病狀況,以便及早采取防范措施。但應注意的是只有成熟雌成蟲寄生時糞便中有蟲卵存在,而雄成蟲寄生時檢查不到蛔蟲卵,在實踐中應結合豬只體征異常變化進行綜合認癥,以避免漏診和誤診。
3、合理制定控制程序
⑴具體方法:農村散養豬采用蛔蟲成熟前連續驅蟲方法,一般仔豬42-56日齡開始用藥,每隔6周用藥1次,連用3次;規模養豬場首先對全場進行徹底驅蟲,以后對公豬每年至少用藥2次,懷孕母豬于產前1--4周內用藥1次,后各母豬在配種前用藥1次,仔豬在轉群時用藥1次,新購的仔豬首先驅蟲2次,每次間隔10-14天,并隔離飼養至少30天,才能與其他豬只并群飼養。
⑵藥物的選擇:要以高效、安全、廣譜、無殘留的抗寄生蟲藥物作為首選藥物,目前應用最廣的有伊維菌素和阿維菌素,注射時以0.3毫克/公斤劑量一次給藥,粉劑以0.1毫克/公斤加于全價飼料內,連續用藥7天。此外還有左旋咪唑、敵百蟲等。
4、改進飼養設施
目前,在我國農村山區仍沿襲傳統深坑大圈養殖,這是導致豬只嚴重感染的重要因素,對此,應徹底改棄深坑大圈養殖為水泥地面養殖,有條件的豬場應逐步推廣和使用條縫地板飼養,以利豬只糞便隨排隨清。
5、改善和提高營養水平,提高豬體抗蟲能力
根據豬生長發育的不同階段,合理配制和飼喂全價配合日糧,適當加大維生素(主要VA)和微量元素的供給量,這樣可增進內臟器官功能,特別是促進膽汁分泌,可明顯阻止蛔蟲的寄生。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