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近年來,豬的呼吸道疾病綜合征(PRDC)、子豬斷奶后多系統衰弱綜合征(PMWS)、皮炎腎病綜合征(PDNS)的廣泛出現,以及去年夏季發生的高熱綜合征多數是發生在斷奶后的豬群,原因何在呢?
最主要的病因是因為藍耳病病毒(PRRSV)、肺炎支原體(MH)、偽狂犬病毒(PRV)、圓環病毒(PCV-2)、流感病毒(SIV)、豬瘟病毒(HCV)、豬傳染性胸膜肺炎放線桿菌(APP)等為原發病原,而多殺性巴氏桿菌(PM)、豬Ⅱ型鏈球菌(SS-Ⅱ)、副豬嗜血桿菌(HP)、豬傷寒沙門氏菌(SC)、豬附紅細胞體(EPE)、弓形體(TP)等為繼發病原,在較大環境應激下,引發原發病,而后繼發病原混合感染,最后導致巨大損失。
這些年,人們終于認清了藍耳病病毒、支原體、豬瘟病毒是最主要的病原。而且,高致病性藍耳病變異株便是2006年襲遍全國的豬“高熱病”的主要病因。
筆者多年從事規;B豬的研究,根據對豬病控制的實踐和控制商品子豬綜合征的發生,總結了一些經驗和辦法,介紹如下:
一、堅持“自繁自養”、“全進全出”的原則。
生物安全意義:杜絕新病原的引入,定期切斷畜舍內病原菌的水平傳播和毒力增強。
二、完善必要的免疫。
首先是豬瘟脾淋巴疫苗、偽狂犬基因缺失弱毒苗、藍耳病弱毒苗或高致病性藍耳病滅活苗必免。
能導致豬群大面積死亡的病毒性疾病就是豬瘟,其次是偽狂犬,而藍耳病可以進一步導致免疫抑制和氣源性呼吸道敏感菌混合感染的發生,從而造成重大損失。
其次是口蹄疫高效滅活疫苗、細小病毒疫苗(母豬前兩胎)、乙型腦炎疫苗。
再其次是支原體滅活疫苗。支原體的發病可加劇藍耳病對豬群的傷害。
三、保持畜舍干燥,減小飼養密度,加強環境控制和管理。
四、注重母豬階段和乳豬階段的營養。
母豬料添加維生素E100ppm~120ppm,離乳時注射1000IU維生素E;注重教槽料和乳豬飼料,爭取獲得較大的斷奶重。
五、關鍵階段的藥物控制和管理流程。
(一)藍耳病是個特殊的病。
1.藍耳病病毒毒力不強,只感染免疫低下和有免疫缺陷的豬。
2.藍耳病是自然感染率最高的、病毒性的、免疫系統抑制性疾病。
3.藍耳病弱毒苗強于滅活疫苗。
4.對于高致病性藍耳病只有滅活疫苗可用。
5.藍耳病免疫錦上添花效率最高(其他環節做得很完善,做了藍耳病疫苗就會保險系數加大);若想藍耳病“一免百了”是不可能的。
6.肺炎支原體的發生會促進藍耳病病毒的增殖,加劇藍耳病的破壞作用。
(二)母豬的支原體最頑固,哺乳期間是水平傳播(給子豬)的最大隱患。
1.母豬產前1周至產后1周~2周尤其重要。
母豬產前72小時至產后72小時(圍產期)的特點:
(1)恥骨聯合打開,機體多數器官處于開放狀態,易感染。
(2)血液向乳房和產道集中,機體其他體能下降。
(3)管理上此階段母豬進食很少。(產前3天減料,產后喂料逐漸加量,5天后放開自由采食)
(4)產期母豬體溫自然升高,使機體處于免疫抑制狀態。
(5)產后子豬的主要食物和抗體來源是母乳。
2.母豬應堅持每月1周,尤其在母豬產前1周至產后1周~2周,以凈化支原體為主的廣譜藥物凈化。選擇的藥物為:
泰樂菌素50ppm~100ppm+磺胺二甲氧嘧啶50ppm~100ppm
林可霉素22ppm~44ppm+壯觀霉素22ppm~44ppm
氟苯尼考40ppm~80ppm+多西環素100ppm~200ppm+磺胺間甲氧嘧啶100ppm~200ppm
(三)子豬斷奶前后的藥物控制和管理流程是豬綜合征控制的關鍵。
1.子豬3周齡―斷奶―6周齡的特點:
(1)斷奶前后正處于母源抗體和疫苗抗體的消長期,易出現免疫低下或免疫空白。因技術、管理和環境等因素,導致乳豬的母源抗體參差不齊,母源抗體的衰減和疫苗抗體上升可能會出現中和后的免疫空白,易受藍耳病病毒的感染。
(2)產房環境溫度高,細菌繁殖快,為繼發感染打下伏筆。
(3)斷奶時的多種應激疊加,可造成嚴重的免疫抑制,易受藍耳病病毒的感染。如食物變化的應激:由奶(主食)+飼料(零食)→飼料(主食)。
環境變化的應激:產房→保育房。
心理的應激:離開母豬。
結論:免疫空白期的出現加上多種應激疊加,為藍耳病感染提供機會,再加上身體及環境中高含量的病原菌的潛伏感染,最終導致斷奶一段時間后各種綜合征的發生。
2.解決方案:
(1)豬瘟免疫前一天,舍內嚴格消毒,一周2次~3次(以凈化環境的微生物含量)。
(2)精細管理流程,努力減少應激的強度。
應激的強度是與應激的種類多少成正比的,分散各種應激發生的時間就可減少應激的強度。具體做法如下:
①早教槽和早馴料(以提前緩解斷奶換料的應激)。
A.7日齡,開始顆粒料教槽。
B.17日齡~20日齡,逐漸將顆粒料換成粉料,料中加提高免疫力的多種維生素(愛維安)和廣譜的藥物。
C.21日齡~28日齡,逐漸減少哺乳的次數,增加吃料的次數。該段子豬多是4小時排空1次,每日哺乳6次,具體可以用擋板隔開母子,分兩個階段減少哺乳的次數到每日4次,以增加乳豬吃料的數量(訓練胃腸,緩解斷奶后突然換料的應激)。
D.28日齡,斷奶。
②去母留子,兩階段保育(以延后緩解環境變化的應激)。
A.斷奶時,去母留子,保證溫度3日不變之后再逐漸減溫。
B.7天~10天后子豬再離開產房進入保育房,進入第二階段的保育。
(3)藥物凈化體內敏感菌(防止敏感菌繼發潛伏感染而導致最終的混合感染)。
①藥物保健的時間:20日齡―斷奶―斷奶后1周~2周。
②主要防治各種肺炎敏感菌,如多殺性巴氏桿菌(PM)、胸膜肺炎放線桿菌(APP)、副豬嗜血桿菌(HPS)、豬傷寒沙門氏菌(SC)、豬Ⅱ型鏈球菌(SS)、豬肺炎支原體(MH)、衣原體(CHLA);附紅細胞體(EPE)、弓形體(TP)等。
③建議廣譜藥物:
氟苯尼考40ppm~80ppm+多西環素100ppm~200ppm+磺胺間甲氧嘧啶100ppm~200ppm
林可霉素22ppm~44ppm+壯觀霉素22ppm~44ppm
(四)轉群后的育成、育肥豬要定期每月藥物控制一周。藥物選擇如下:氟苯尼考40ppm+多西環素100ppm+磺胺間甲氧嘧啶100ppm
林可霉素22ppm~44ppm+壯觀霉素22ppm~44ppm
泰樂菌素50ppm~70ppm+磺胺二甲氧嘧啶50ppm~70ppm
總結:堅持“自繁自養”、“全進全出”的生物安全原則;加強畜舍的舒適和密度控制;在保證飼料全價營養的基礎上,保證特殊階段的、特殊群體的特殊營養需求,避免機體處于亞臨床狀態;鞏固完善必要的疫苗防疫(豬瘟、偽狂犬、口蹄疫、藍耳。;在不同的關鍵階段,不同的藥物定期凈化,結合精細化的程序管理技巧,分散瓦解疾病綜合征發生一些必要條件,就能減少養豬業的損失,提高養殖效益。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