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2005年7月,陸豐市碣石鎮某養豬場從揭西縣買回不久的苗豬中,出現體溫升高,腹瀉到血痢的疫病,養戶以仔豬副傷寒進行施治,未見顯效,先后死亡18頭。經流行病學調查,結合臨床癥狀、剖檢變化和實驗室檢驗,診斷為疑似豬密螺旋體病,又稱豬痢疾。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病情得到控制,病豬逐漸痊愈。
一、發病情況
該豬場低矮,通風不良,清潔衛生條件較差,發病豬約80天齡,體重40公斤左右。該批生豬共58頭,病初發熱、腹瀉、下痢、消瘦,后糞便帶血或下血痢,先后死亡18頭,雖然采取治療措施,但效果不理想,豬只繼續發病。
二、癥狀與病變
病豬病初發熱41攝氏度左右,全身發紅,食欲不振,精神沉郁,拉黃色、灰色軟便,有的拉黑色稀便,后拉血便,呈糊狀,內有大量粘液血塊或膿性分泌物,有的糞便帶假膜,行走搖晃,肛門周圍及尾根被糞便污染,呈消瘦,極度衰弱。
對瀕死病豬進行剖檢,病豬外表消瘦,全身發紅,病變表現十二指腸漲氣,直腸充血,粘膜腫脹充血,表面稍黑,有麥皮狀物附著,其他臟器無明顯變化。
三、診斷與治療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初診懷疑為豬密螺旋體病。取大腸粘膜涂片,用姬姆薩氏染色,進行鏡診,在高倍鏡的視野下,見有3-5個有3-4個彎曲的大螺旋體,未見其他菌體。進一步診斷為豬密螺旋體病。
1、全群豬采用硫酸新霉素、痢菌凈、林肯霉素按200ppm、200ppm和300ppm的濃度混料,輪流交替使用,通過飼料給藥,連用7天。
2、隔離病豬,除給喂混有上述藥物的飼料外,肌肉注射痢菌凈、林肯霉素注射液,交替使用,連續7天,每天早晚各一次。同時,補服多維加葡萄糖液。
3、加強消毒,使用菌毒敵Ⅱ按1:600的比例稀釋,進行帶豬消毒,每天一次。
四、討論
豬密螺旋體病(又稱豬痢疾)是由豬痢疾密螺旋體引起的一種危害嚴重的腸道傳染病,不同品種、年齡的豬均可感染,以2-3月齡仔豬發生最多。
1、由于其癥狀表現以腸道病變為主,消化道癥狀明顯,先腹瀉,后下痢乃至血痢,與豬傳染性胃腸炎、豬流行性腹瀉、豬輪狀病毒病、豬副傷寒、仔豬紅痢等十分相似,必須注意鑒別診斷。
2、該病發生治療后,很容易復發,甚至被誤診治療無效果。因此,要使用有效的藥物,交替使用,且堅持療程。同時,必須改善飼養管理條件,方能收到好的治療效果。
3、發生該病后,應立即采取防制措施,隔離病豬,并及時治療,尚未發病的豬群,要立即用藥物進行預防,以減少發病和死亡。
4、病豬治好后仍然是帶菌者,隔離治療后應分開飼養,不宜再合群,如經治療未見效的,應全部淘汰撲殺,作無害化處理。
5、為防止從疫區購進帶菌的豬只,購苗豬之前,要了解當地的疫情,引進的豬只要經過隔離觀察7天后,健康者方可合群飼養,最好是堅持自繁自養。
6、據了解,2005年第二、三季度由于飼料原料的問題,豬只的營養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因而豬體的抵抗力下降,可能是本病發生的誘因。
7、平時必須做好豬舍環境的清潔衛生工作,定期進行消毒,并注意消滅鼠害和蚊蠅。
8、治療本病的藥物,除筆者使用的外,氟苯尼考、二甲硝基嘧啶和四環素族抗生素等也有非常好的治療效果。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