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哺乳仔豬的飼養管理
仔豬包括哺乳仔豬和斷奶仔豬。從初生到斷奶階段的仔豬稱為哺乳仔豬。該階段的任務是保證高的仔豬成絕灸件速的生長發育、較好的整齊度、群體健康話撥、較高的斷奶體重,為以后的生長發育打好基礎。
1.哺乳仔豬的生理特點哺乳仔豬的主要特點是生長發育快和生理不成熟、飼養難和成活率低。
(1)消化功能不完善、消化系統發育較差初生仔豬的消化器官在結構和功能上都不夠完善。初生仔豬由于胃和神經系統之間的聯系還沒有完全建立,缺乏條件反射性的胃液分泌,只有當食物進入胃內直接刺激胃壁后才分泌少量胃液。一般要在3~4月齡,仔豬的胃腺功能才能完善,才有反射性胃液分泌。仔豬初生時胃內僅有凝乳酶,胃蛋白酶很少,由于胃底腺不發達,缺乏游離鹽酸和活性胃蛋白酶,不能消化蛋白質,特別是植物性蛋白質。這時只有腸腺和胰腺發育比較完全,胰蛋白酶、腸淀粉酶和乳糖酶活性較高,食物主要是在小腸內消化,所以初生仔豬只能吃奶而不能利用植物性飼料。
(2)物質代謝旺盛、生長發育快仔豬單位體重所需的養分較多,對質量的要求也高。
(3)調節體溫的功能不完善仔豬調節體溫的能力是隨著日齡增長而增強的。仔豬體溫約為38.5℃,比成年豬正常體溫低0.5℃~1℃。初生仔豬所需要的環境溫度為30℃~32℃。
(4)缺乏先天免疫力仔豬剛出生時沒有先天免疫力,只有吃到初乳以后,靠初乳把母體的抗體傳遞給仔豬,以后過渡到自體產生抗體而獲得免疫力。仔豬10日齡以后才開始自身產生抗體,但直到3~4周齡前數量仍然還很少。
(5)對周圍反應的能力差初生仔豬易受凍、受壓。據統計,3日齡之內死亡的仔豬占斷奶前死亡的60%左右,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有擠壓、饑餓、仔豬虛弱、寒冷、疾病等,其中擠壓死亡的占25%以上。
2.哺乳仔豬的飼養母豬的乳汁是仔豬理想的食物,奶中營養成分的利用率和轉化率比任何飼料都高。除了鐵以外,初生仔豬完全可以從奶中獲得所需的養分。然而,母豬通常在泌乳的第三周達到高峰,隨后奶產量逐漸緩慢下降,不能滿足仔豬的需求量,此時必須開始給仔豬進行補飼。
(1)仔豬補飼補飼的時間應在仔豬7~10日齡開始訓練。哺乳仔豬提早認料,可促進消化器官的發育和消化功能的完善,為斷奶后的飼養打好基礎。仔豬補料可分為調教期和適應期兩個階段。
①調教期是從開始訓練到仔豬認料,一般約需要1周時間,即仔豬7~15日齡。這時仔豬的消化器官處于強烈生長發育階段,母乳基本上能滿足仔豬的營養需要。但此時仔豬開始出牙,為了磨牙,而到處啃食異物。通過補料訓練仔豬認料,鍛練仔豬咀嚼和消化能力,并促進胃內鹽酸分泌,避免仔豬啃食異物,防止腹瀉。
②適應期是從仔豬認料到能正式吃料的過程,一般需要10天左右。這時仔豬對植物性飼料已有一定的消化能力,并且母乳也不能滿足仔豬的營養需要。通過補料,一是供給仔豬部分營養物質,二是進一步促進消化器官的發育和消化功能的完善。同時,可減輕母豬的哺乳負擔。
(2)補飼的飼料與方法補飼的飼料必須滿足適口性強、體積小、所含營養物質適合仔豬消化系統的要求。由于仔豬消化道無法容納大體積飼料,所以補飼的料要高度濃縮。最好制成顆粒飼料,具備松脆、香甜等良好特性。給仔豬補飼有機酸,可提高消化道的酸度,激活某些消化酶,提高飼料的消化率,并能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長,降低仔豬消化道疾病的發生率。常用的有機酸有檸檬酸、甲酸、乳酸、延胡索酸等。用乳酸桿菌作為哺乳仔豬的添加劑,也可提高仔豬增重和降低腹瀉的發病率。抗生素有增強抗病力和促進生長發育的作用,其效應隨日齡增長而下降,仔豬生后的最初幾周是抗生素效應最大時期。給仔豬飼糧中添加抗生素,可以提高成活率、增重速度和飼料利用率。哺乳仔豬對鋅桿菌肽、新霉素、泰樂菌素、粘菌素等的使用量一般為每噸飼糧內加40克,高水平的達每噸100~250克。補料的方法為每個哺乳母豬圈設仔豬補料欄,內設飼槽和自動飲水器,強制補料時可短時間關閉圍欄,限制仔豬的自由出入,平時仔豬可隨意出入,日夜都能吃到飼料。
(3)補鐵初生仔豬體內鐵的貯存量很少,每千克體重150毫克。母乳中含鐵量很少,仔豬每天從母乳中最多可獲得1毫克鐵,而每天約需要7毫克鐵。因此,仔豬應在出生3天內補鐵,將硫酸鐵450克,硫酸銅77克,白糖450克溶于1升水中,用此液涂擦母豬乳頭部位。
3.哺乳仔豬的管理
(1)剪掉燎牙和斷尾仔豬出生后,要剪短8個鋒利的門齒和犬齒(俗稱獠牙),以減少對母豬乳頭的損傷和爭斗時同窩仔豬的傷害。注意不要剪得太短,而且斷面要剪平整。斷尾的目的是為了避免各生長階段的咬尾。生后不久進行斷尾,仔豬會很快恢復。要避免剪得過短,陰門末端或陰囊中部可作為斷尾長度的標線。
(2)稱重打耳號仔豬出生擦干后應立即稱量個體重或窩重。種豬場在仔豬出生后(與稱重的同時)要給每頭仔豬進行編號,常見的編號方法有耳刻法、刺號法和耳標法。
(3)注射鐵劑補鐵藥劑種類很多,廣西生產的牲血素、上海的右旋糖酣鐵和溫州的右旋糖酣鐵硒合劑等,每頭豬適宜的劑量為200毫克,一般在生后第一天注射100~150毫克,2周齡時再注射1次。也可以口服補充鐵,如用奶瓶直接滴喂鐵銅合劑等。
(4)臍帶護理仔豬生后6小時,通常臍帶會自動脫落,體弱仔豬需要的時間會長些。通常采取斷臍措施是留下5~7厘米剪斷,涂5%碘配消毒。
(5)固定乳頭仔豬有固定奶頭的習性。應在仔豬生后2~3天內,進行人工輔助固定乳頭。方法是以仔豬自選為主,人工控制為輔,特別要控制個別好搶乳頭的健壯仔豬。一般可把它放在一邊,待其他仔豬都已找好乳頭,母豬放奶時再把它放在指定的奶頭上吃奶。經過3~4天即可建立起吃奶的位次,完成固定乳頭。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