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隔熱。豬場要建在通風的開闊地帶,選擇坐北朝南方向,北方地區修建封閉式豬舍,屋頂涂白色涂料或覆蓋隔熱層,天棚內填充鋸末等隔熱材料,增加豬舍的跨度;南方地區以開放式或半開放式豬舍為宜,傳統敞圈搭建涼棚或搭建遮陽網,可有效地遮擋陽光照射,減輕熱應激對母豬的危害。
2.通風。也可建成可調節的屋頂通風窗和地面通風窗,夏秋季將豬舍門改裝成通風門,加強通風換氣,排除有害氣體。在豬場和豬舍周圍種植高大喬木,可減少陽光照射,降低環境及豬舍內氣溫。如果單靠開門窗自然通風不能降低舍溫,可采取機械通風,安裝風扇或送風機,促進空氣流動,有效降低空氣濕度,帶走舍內熱量。縱向通風比橫向通風效果好。
3.噴(灑)水。蒸發降溫是最有效的方法,舍溫過高時可用膠管或噴霧器定時向豬體(分娩舍除外)和屋頂噴水降溫或人工灑水降溫。對于單體限位欄和分娩舍母豬可用滴水降溫系統,滴水器安裝在豬肩部上方,間隔1小時左右在豬頸、肩和背部皮膚上進行低流量滴水降溫,降溫效果顯著。但滴水降溫速度較慢,不能很好地控制整棟豬舍溫度。對空腹和妊娠母豬,天氣炎熱時采用噴霧或噴淋降溫的辦法,降溫速度快,5~10分鐘即可將舍內溫度降低5~8℃,且能凈化空氣。但是噴(灑)水降溫有個最大的問題就是會增大舍內的濕度。一方面高溫高濕會加重熱應激的發生;另一方面高濕還會造成舍內病原微生物傳播,特別是在產房使用噴灑水降溫時,要慎重并注意方法。
4.濕簾風機降溫。濕簾風機降溫系統是近年來興起的效果比較理想的一種降溫方法,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在國內出現,最早用于種雞舍的夏季降溫。其原理為在舍壁安裝水簾,用風扇對水簾吹風,因為水蒸發需要熱量,所以吹出的空氣溫度比舍溫低,冷空氣進入舍內降低舍溫。當濕簾厚度為12厘米,過簾風速為1.0~1.2米/秒時,可使舍溫降低5~7℃。空氣越干燥,溫度越高,經過濕簾的空氣降溫幅度越大,效果越顯著。濕簾降溫目前比較適用于公、母豬舍,成本也比較低廉,市場上有現成的產品銷售。
5.空調降溫。空調降溫是在豬舍內安裝空調,不僅可以降低溫度,還可以控制濕度,是最好的一種降溫措施,但成本太高。
6.調節飼料配方。(1)高溫條件下,豬為了減少體增熱,減少散熱負擔,勢必會減少采食量,造成母豬能量、蛋白質等營養物質攝入不足,從而影響生長發育。對飼料配方做必要的調整,已成為克服熱應激的有效措施之一。由于營養物質的體增熱越多,越加重豬的散熱負擔,熱應激也越嚴重,因此選擇適口性好、新鮮質優的原料配合飼糧,適當降低高纖維原料配比,控制飼糧粗纖維水平,以減少體增熱的產生。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是豬的主要能量來源,但是碳水化合物的體增熱大于脂肪,因此,應適當降低飼料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油脂容積小,凈能值高,體增熱少,是高溫條件下豬理想的能量來源,可在飼料中添加5%以內的油脂。熱應激狀態下豬對蛋白質的需要量增加,因此增加飼料中粗蛋白含量,能提高飼料利用率,減輕高溫季節豬的散熱負擔。(2)飼料中添加200~500毫克/公斤維生素C和200毫克/公斤維生素E,能夠提高豬的免疫力,增強抗熱應激能力,增加采食量和日增重。(3)在母豬日糧中添加0.2%的活性肽和0.2%的小蘇打,有條件的豬場還可喂些青綠多汁飼料,可增強母豬的抗熱應激能力。(4)在夏季對母豬每天投放一定量的青飼料,可以提高豬群的食欲和抗應激能力。
7.供應充足的清涼飲水,抑制母豬體溫上升。高溫環境豬主要依靠水分蒸發來散失體熱,而且清涼飲水在消化道內升溫可使母豬機體降溫,夏季母豬飲水需求量加大,飲水不足或水溫過高會使豬的耐熱性下降。每天必須供給母豬足夠的清涼飲水,使用飲水器的豬場,每天應檢查飲水器是否能正常供水;使用食槽供水的豬場應勤換水。有試驗證明:在夏天,為減少母豬的熱應激,飲水溫度不應超過20℃,有利于母豬體降溫和提高采食量。
8.調整飼喂時間。夏季母豬白天采食量減少,應調整母豬喂料時間,充分利用每天天氣較為涼爽、母豬食欲良好的時段喂料。應避開炎熱的中午,飼喂時間上午調整為早上7時,下午調整為晚上6點,以提高母豬的采食量。午餐需投料時可把飼料拌濕,提高適口性,提高熱應激下泌乳母豬的食欲。
9.減少各類應激因素對母豬的影響。母豬應盡量少受應激刺激,盡量減少母豬轉欄和懷孕母豬并欄次數,避免因混群打架導致流產和死胎的增加。盡量保持豬舍內外周圍環境的安靜,特別是懷孕和哺乳母豬應避免受到外界太多的干擾。提高飼養人員的責任心,避免各種粗魯動作以減少母豬流產等現象的發生。
10.高溫季節不配種。為了提高母豬繁殖力,應避開高溫季節配種,可采用同期發情的辦法,使大多數母豬集中在氣溫較適宜的季節配種。
11.要特別做好圍產期母豬的保健工作。在母豬分娩前、后各1周的母豬料中添加抗菌素,可在每噸飼料中添加“加康”400克進行預防;也可用“支原凈”100ppm/噸+金霉素300ppm/噸,凈化母豬疾病,并切斷疾病從母豬到仔豬的水平傳播。
12.重視母豬產后一針。母豬產后6小時內使用長效土霉素或用魚腥草+青霉素肌肉注射,經人工助產的母豬應注射兩次。
13.勤觀察豬群。及時對出現食欲不振、不食的母豬進行治療;對便秘的母豬在分娩前2~3天混料投服一次輕瀉劑(如硫酸鎂),每頭母豬按30克的劑量投放,防止因便秘而缺奶;對發生難產的分娩母豬進行助產和必要的處理。發生中暑的母豬應立即將病豬移至陰涼通風處進行急救,用涼水噴灑豬體,同時靜脈注射5%葡萄糖鹽水200~500毫升,維生素C10~20毫升。狂躁不安者,肌注2.5%氯丙嗪2~4毫升;心衰昏迷者,肌注10%安鈉咖5~10毫升或10%樟腦磺酸鈉10毫升。
14.定期驅蟲。疥螨等體外寄生蟲使母豬煩躁不安,影響正常哺乳,因此,母豬產前必須使用安全性能較高的藥物進行驅蟲,可使用“肯維滅”(主要成分為伊維菌素、芬苯達唑及增效劑),按350克/噸量添加。連喂1周。定期在豬場排污口投放燒堿、敵百蟲等藥品,殺滅蚊蠅蟲卵和幼蟲。
15.警惕飼料霉菌毒素的危害。豬對毒菌毒素、變質飼料敏感,如果飼喂了發霉酸敗、有毒或有刺激性的飼料,就會引起流產或胚胎死亡。配制母豬飼料時,嚴禁使用劣質原料,在雨季或濕度高的季節以及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時期,豬飼料中應加入新型的霉菌素處理劑,如“霉消安”等,防止飼料中的霉毒素危害豬群的健康。飼養員每天下班前應對母豬食槽的殘留飼料進行處理,以防母豬采食變質飼料。
16.加強豬舍的清潔衛生和消毒。夏季是病原微生物生長與繁殖活躍的季節,消毒工作是切斷疫病傳播途徑、殺滅或清除停留在豬體表存活的病原體的好辦法。為了防止傳染病的發生,豬場必須重視豬舍的清潔衛生和消毒工作。選擇通過獸藥GMP認證廠家生產的消毒藥,確保消毒質量;定期對豬舍內外環境,包括欄舍、場地和用具、器械,以及排水道、空氣以及母豬全身體表等方面的消毒;加強對衛生死角,如裝豬臺、污水溝、蓄水池、食槽等場所、設施的消毒。豬舍應保持良好的衛生狀態,并保持欄舍地面干燥,可相對減少母豬四肢疾病的變化。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