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豬冬春季傳染性腹瀉病是由冠狀病毒屬的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本病可在母豬、公豬、育肥豬、仔豬中爆發。臨床上以嘔吐、嚴重腹瀉、少食或不食、脫水和酸堿平衡失調,特別是10日齡內仔豬高度死亡率為特征。給養豬業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
一、流行特點
1、本病的發生有明顯的季節性,多發于寒冷的冬季和早春季節,寒冷、潮濕、衛生不良等都能導致本病的發生。方式多為爆發或散發流行。
2、各種年齡的豬都可感染發病,感染率可達90-100%,但公、母豬、育肥豬和斷奶仔豬感染發病后癥狀輕微,死亡率較低,并可于5-7天自然康復。但10日齡內哺乳仔豬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隨年齡的增長死亡率逐步下降。感染過本病的生豬可獲得一定時間的自動免疫抗體。
3、病豬和隱性帶毒者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
4、消化道是主要傳染途徑,病豬排出糞便污染飼料、飲水和各種用具,可成為本病的傳染因素。
二、臨床癥狀
1、仔豬的典型癥狀是突然發生嘔吐,隨后迅速發生劇烈的腹瀉,呈黃色、淡綠色或灰白色水樣糞便,內含不消化的凝乳塊。病豬迅速脫水、精神沉郁、被毛粗亂,少吃或不吃、脫水消瘦,一般于2-5日齡內死亡,10日齡以內的仔豬死亡率高達50-100%,隨日齡的增加死亡率降低。
2、架子豬、育肥豬和成年公、母豬發病后癥狀較輕微,表現為食欲減少、不吃,有時可見嘔吐,拉黃綠色或褐色水樣稀便,并混有氣泡。一般于3-7天康復,死亡率不高。
3、哺乳母豬常因脫水導致泌乳減少或停止。妊娠母豬很少發生流產。
4、病豬體溫多數正常。初生仔豬感染本病死亡率達90%,10-20日齡仔豬死亡率10-30%。20kg以上生豬死亡率不高,很少因本病死亡,但如繼發感染大腸桿菌時,能使病情加重和死亡率增加。
三、病理剖檢病死豬尸體消瘦、脫水、胃粘摸充血,有時有出血點,小腸粘摸充血腸壁變薄無彈性,內含水樣稀便,腸系膜淋巴結腫脹。
四、診斷
1、根據發病的季節,多發生在寒冷的冬季或早春。
2、豬群發病突然,通常在數日內感染大多數豬只,不分豬只大小和性別都可發病。
3、主要癥狀是劇烈的嘔吐和腹瀉脫水,10日齡內仔豬發病后死亡率最高,且隨著日齡的增長死亡率逐漸下降。
4、結合病理剖檢。必要時可進行實驗室檢查。
五、防治措施本病無特效的治療方法,應采取綜合防制措施。
1、加強飼管理,保持豬舍及用具的清潔衛生,定期消毒,注意仔豬的防寒保暖,供給全價飼料,增加機體的抵抗力。
2、搞好疫苗接種,定期接種豬傳染性胃腸炎疫苗進行預防。
3、采用干擾療法:以雞新城疫Ⅰ系疫苗為干擾源注射,可明顯減輕癥狀。劑量:一瓶雞新城疫疫苗(按500羽份計)可注射15日齡的乳豬10頭。可注射15日齡以上至10kg仔豬6-8頭。15kg以上可注射4-5頭。
4、在飲水中按比例添加20%可溶性病毒靈粉和口服補液鹽。在飼料中投服吸附劑腐植酸鈉、晶體酸鈉等配合抗菌素痢菌凈、諾氟沙星等。
5、新生乳豬給予飲用或靜注5%葡萄糖鹽水效果良好。出生3-5天肌肉注射右旋糖苷鐵和維生素E可明顯提高乳豬的抵抗力。
6、病情較嚴重的,可注射抗菌素金瀉康、痢茵凈、新奇等抗菌藥物防止繼發感染。也可適量注射阿托品、654-2等藥物減緩胃腸蠕動,緩解劇烈的嘔吐和腹瀉。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