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目前,豬瘟病毒是危及養豬業主要的A類傳染病之一,如何控制和消滅豬瘟病毒是當今養殖者最為關切的事情。筆者根據多年來養殖經驗得知,定期免疫接種是防治豬瘟的主要手段,同時加強飼養管理、增強體質是關鍵。談到這許多飼養者不禁會問道:我們都按時按規定給豬接種了疫苗,怎么還會發病呢?只因你們只做到了其一,而忽略了下面的兩個因素。
一、生理性因素
1.母源抗體對免疫效果的影響。母源抗體對新生仔豬有較好的保護作用,但又影響預防接種的免疫效果。因為仔豬接種豬瘟疫苗(抗原)與存在于體液內的母源抗體中和,使得抗原發生降解,不能誘發機體發生免疫應答反應,即不能產生抗體,但有些低親和性抗體中和不完疫苗(抗原),則就產生抗體。這就是我們常見在豬群中有的獲免疫,有的獲得不完全免疫,有的沒有被免疫的原因。
2.低病毒株引起豬瘟持續感染對免疫效果的影響。由低病毒株引起持續感染豬瘟(非典型豬瘟),接種豬瘟疫苗后,呈現應激反應,發生豬瘟。尤其是春秋防疫時免疫不徹底較為多見。其原因是疫苗病毒(抗原)與豬體液內抗體中和,使原來處于相持狀態的動態平衡被打破,使既帶病毒又免疫的豬只潛在病毒得到擴大增殖的機會。
二、飼養管理因素
1.由于免疫力低下而發病。濫用某些藥物,如黃芪多糖、鏈霉素、氯霉素及磺胺類等藥物,以及長期或大量飼喂霉變飼料、管理不良、環境污染等因素,都能導致豬體的免疫功能下降,對疫苗的應答能力減弱,對疾病的易感性增加。
2.對豬瘟的防疫工作不夠重視,免疫接種的密度不高,漏防的豬只較多。此外,有的豬瘟疫苗質量較低,效價不高、免疫劑量不足、運輸保存不當、使用方法不對、免疫程序不合理等因素均可導致免疫空白或失敗。
3.消毒不徹底,沒有做到全進全出。隨便讓外人參觀,沒有經過嚴格的消毒就進入場內,平時不注意細節管理導致疾病發生。
4.最佳免疫時機沒有把握好。豬只抗體水平標志著對豬瘟易感的程度,同時也反應它對疫苗反應的程度。根據抗體水平所標志的易感程度,確定免疫適期,是豬瘟免疫成功的關鍵。
三、防治措施及對策
1.選擇適宜的首免時間,克服母源抗體對疫苗的干擾。
2.搞好預防。要求每頭豬都要接種,確保免疫效果。豬瘟發病率高的豬場,采用多次防疫強化免疫效果。豬肺疫呈地方性流行的,同時注射豬二聯苗(豬丹毒、豬肺疫)。
3.種豬免疫。留作種用公母豬,除了做好首免和二免外,在配種前一個月還要注射豬瘟疫苗,5~6頭份/頭,以強化免疫,刺激機體產生高滴度抗體,使豬瘟抗體水平始終高于發病保護臨界點。
4.加強管理。對于懷疑患有豬瘟病的豬只及時撲殺深埋,接觸病豬的人、畜、禽、昆蟲、工具、車輛、飲水、飼料等都能傳播此病。因此,豬場平時注意日常消毒,對患豬瘟而死亡的豬,要進行深埋,作無害化處理,墊草要燒毀,糞便要堆積發酵,環境要徹底消毒,杜絕傳染病源,淘汰可疑帶毒病豬。除此之外,還要注意以下幾點:①堅決不從疫區引種進豬;②堅決加強豬群抗體監測,特別是種豬群;③堅決對可疑豬進行單獨隔離飼養,不與健康豬合群飼養,加強飼養管理,提高科學飼養水平,增強豬體對疾病抵抗力。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