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豬副傷寒又稱豬沙門氏菌病,主要是由豬霍亂和豬傷寒沙門氏菌引起,2月齡~4月齡仔豬最易感染。初春時節氣候多變,溫度變化明顯,養殖環境稍有不宜,容易引發本病,必須認真加以防治。
一、臨床特征
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型。①急性型呈敗血癥癥狀。突然發病,體溫升至41℃以上,食欲不振或廢絕,精神萎靡,喜藏于墊草內,寒戰。鼻、眼有粘性分泌物,初便秘,后腹瀉,排出淡黃色惡臭的稀糞。病后2天~3天,在鼻端、耳、頸、腹及四肢內側皮膚出現紫色斑,病豬迅速消瘦,低頭呆立,步態搖晃,體溫下降,不久衰竭而亡。②慢性型最常見。一般來說慢性病豬體溫稍高或正常,精神不振,常堆臥在一起,有食欲,后期廢絕;有的病豬死前喜喝臟水;有的病豬皮膚上出現濕疹樣變化;由于持續下痢,病豬日漸消瘦、衰弱,被毛粗亂無光,行走搖晃,最后極度衰竭而亡。慢性型病程多在半個月以上,有的甚至長達2個月,不死的病豬生長發育停滯,成為僵豬。
二、病理變化
急性病豬主要為敗血癥變化,慢性病例,典型的病變在盲腸、結腸,甚至回腸。可見腸壁淋巴濾泡腫脹隆起,以后發生壞死和潰瘍。腸粘膜呈彌漫性壞死性糜爛,表面被覆一層灰黃色或黃綠色易剝離的麩皮樣物質,腸壁粗糙增厚。重癥病例,腸壁大片壞死脫落,肝、脾和腸系膜淋巴結常可見到針尖大灰黃色壞死灶或灰白色結節。
三、預防措施
①初春溫度變化不定,要注意仔豬圈舍的保暖,中午仔豬可適當曬太陽;圈舍保持清潔干燥,食槽要經常洗刷,糞便發酵處理。
②加強飼養管理,初生仔豬應爭取早吃初乳,并提前補料,以防亂吃臟物,斷奶分群時,不要突然改變環境,豬群盡量分小一些。
③仔豬斷奶前后(1月齡以上),口服仔豬副傷寒弱毒凍干苗進行預防。
④較大規模養豬場發病后,應將病豬隔離治療,豬舍徹底消毒。未發病的豬可用藥物預防,在每噸飼料中加入金霉素100克,可起一定的預防作用。
四、治療方法
①首選治療藥物為氯霉素,其口服量為每天50毫克~100毫克/千克體重,分2次~3次內服;肌注量為每天10毫克~30毫克/千克體重,分2次~3次注射,連用4天~5天,如果病情較重的,可多用2天~3天。另外,土霉素、新霉素等抗生素類藥物也可使用。
②呋喃唑酮(痢特靈)口服量為每天20毫克~40毫克/千克體重,分2次口服,連用3天~5天后,劑量減半,繼續服用3天~5天。
③復方新諾明,每天70毫克/千克體重,首次加倍,分2次口服,連用3天~7天。
④將天蒜5克~25克搗成蒜泥內服,每天3次,連服4天~6天。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