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要想養好豬,需要有一個好的飼養管理方法,也是增強豬抗病能力的一項根本性舉措。養豬的科學方法是實行圈養圈喂,不讓豬到處亂跑亂吃,以防疾病的傳染。我國民間素有“養豬不圈,會把病傳”之說,是很有科學道理的。
有人認為豬散養,沒病沒災,好養活,長得快。這種說法不對,是沒有科學性的。其實,散養豬消耗體力大,不但不長膘,還會增加豬患病的機會,如豬瘟,可通過口、鼻腔、眼結膜、生殖道黏膜和皮膚擦傷感染,被感染的豬瘟病豬與易感染的健康好豬的直接接觸,更增加了豬瘟傳播的危害。再如長痘的豬,就是由于散放豬亂跑亂吃,吞食了絳蟲病人的糞而感染發病的。又如患有鉤端螺旋體病的病豬所排泄的糞便污染了人吃的糧食和飲用水,就很容易把病傳染給人,使人患上人畜共患的鉤端螺旋體病,將嚴重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散養豬不僅傳播疾病,還會導致豬的亂交亂配,造成劣種遺傳。可見,如不及早改變這種落后的養豬方法,其后患無窮。
加強豬的科學管理,改善豬的飼養條件,勢在必行。為提高養豬效益,必須改變散養豬的舊做法,實行圈養,做到人有廁,豬有圈,嚴格防疫制度。抓好“兩管”“五改”,是切斷豬感染痘豬和鉤端螺旋體等許多傳染病的有效措施。
實事求是地說,養豬不圈,散養散放,到處亂跑(禍害莊稼),亂拉(傳播疾病)亂配(品種退化),許多寶貴的優質肥料也白白丟掉,既浪費了肥料,又污染了自然環境;既不衛生,又不文明。再一次說明,散養豬的習慣不好,為有效地利用養豬積肥,節省飼料,縮短育肥期,減少疾病,提高養豬的總體效益,必須改散養為圈養豬,推行低耗高效的圈養模式。
隨著養豬業的快速發展,養豬業正由小規模分散飼養,轉向大規模集約化飼養。這不但需要有現代飼養管理方法,而且對豬的疾病防控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立和完善豬場和疫病控制系統,更直接關系到豬場經營的好壞,不可忽視。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