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大多數養豬者認為,豬咬尾隨著集約化飼養而顯著增加,已成為早期斷奶仔豬、生長豬和育肥豬比較普遍的問題,而在哺乳仔豬和種豬中很少見。其實大多數豬咬尾病例發生在4~6月,其中5月發病率最高,12~16周齡是豬發病的高峰期。
病因豬咬尾是一種可能轉化為惡癖的異常行為,發生原因比較復雜,其主要因素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豬舍環境。隨著豬舍采用漏縫地板比例的增加,豬咬尾行為也越來越普遍,這是由于群飼中位置較低的豬,不能搶到飼槽而引起攻擊,另外在沒有褥草的圈舍內,因爭奪褥草而引起咬尾的現象也比較普遍。而舍內明亮的光線也會導致豬應激,從而引起咬尾的發生。
二、氣候條件。許多豬咬尾行為的發生均與異常高溫環境有關,此時若豬不能進行打泥或采用其他方式保持涼爽,就會因煩燥而出現攻擊行為。圈舍內豬數過多,飼養密度過大,也會導致豬群秩序不穩定引起咬尾。
三、營養因素。如維生素、鐵、銅、鈣、磷、食鹽等的缺乏以及高能低纖維性的日糧可以誘導豬咬尾。
四、疫病因素。某些疾病如內,外寄生蟲感染,引起豬激應而誘發咬尾。
防治去除應激性因素。改善豬的生活環境,限制光照,減少噪音,降低飼養密度可能會對防止咬尾癥有幫助。如果條件許可,圈舍內放些褥草也可能有用。為了防止豬煩燥,可在圈內放一些罐頭盒、小木片、紙袋等讓豬自由玩耍。最有效的辦法是在仔豬出生后1~2天結合打耳號進行斷尾。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