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豬在不同飼養階段的發病狀況
豬三大傳染病的發病率
豬瘟、豬丹毒、豬肺疫統稱為豬的三大傳染病。在我國,患豬的總死亡率約占飼養總量的80%,防治較好地區豬的死亡率也在5%。因此,應提高豬病防治水平,每年若能使豬總死亡率降低一個百分點,即相當于增加500萬頭豬的出欄,這是一筆多么巨大的財富!
據有關資料統汁表明,在豬的死因中,因患病致死的約占80%以上,而在豬的所有疾病中,傳染病約占70%~80%,其中豬瘟、豬丹毒、豬肺疫又占豬傳染病的70%。因此,在豬病防治中,這三種病的防治成為重中之重。
由于我國研制的豬瘟弱毒苗是世界先進的疫苗之一,因此,國內各定點藥廠生產的豬瘟丹苗、豬瘟豬丹毒二聯苗、豬瘟豬丹毒豬肺疫三聯苗的防疫效果都比較確實。凡是按照科學的免疫程序,且保持科學防疫接種密度的地區,這三種病都能得到有效控制。但是一些地區的基層獸醫防疫隊伍不穩定,豬的防疫密度得不到保證。有的地區免疫程序跟不上養豬形勢的變化,出現了注射疫苗后仍然發病的現象;有的地區發生非典型豬瘟;有些地區長期使用二聯苗,導致豬肺疫時有發生,給當地的養豬業造成不應有的損失。
仔豬階段疫病的防治
仔豬出生后1周~2周因各種原因造成的死亡率占整個仔豬階段(出生至斷奶后1周~2周)的65%,而仔豬階段的死亡率占豬一生死亡率的70%,由此可見,仔豬階段飼養管理與疾病防治的重要。
1.發病與飼養管理有關。初生仔豬防寒保暖不當,極易引起仔豬感冒、拉稀,甚至死亡(如仔豬怕冷扎堆引起壓死壓傷等);不及時補鈣和補稀鹽酸可導致仔豬貧血和消化不良等。
2.仔豬的紅痢、黃痢、白痢、仔豬副傷寒、水腫病等大多在此階段發生,而發生這些病的原因大致如下:
(1)母源抗體滴度低或無母源抗體;
(2)母豬健康狀況差;
(3)豬舍衛生條件差;
(4)仔豬未按有關疫病免疫程序預防接種或未進行有關的藥物預防。
3.仔豬階段的生長發育速度,尤其是斷奶時的成活率及斷奶窩重是衡量一個養豬場養殖效益的重要指標。在仔豬階段,仔豬一旦發病,即使經治療痊愈,對其育肥階段的生長仍會造成很大影響,有的因此而形成僵豬。
疫病防治要分輕重緩急
1.在疫病的預防上應分出先后次序。像仔豬大腸桿菌病、豬瘟、豬丹毒、豬肺疫、仔豬副傷寒、鏈球菌病、氣喘病等傳染病,目前大多有疫(菌)苗,要按照各自的免疫程序接種,避開免疫接種交叉應激的時間。
2.在疾病的治療上要分輕重緩急。當傳染病與普通病同時發生時,應以傳染病為重;在兩種傳染病同時發生時,應以烈性傳染病以及人畜共患病為重;在一些繼發感染發生時(如流感引起的繼發癥),要會鑒別診斷。
豬在不同飼養階段的疾病
豬階段(出生至斷奶后1周~2周)
這段時間是豬生長的關鍵時期,大多數的傳染病、部分寄生蟲病以及飼養管理不當造成的營養缺乏癥都可對仔豬構成威脅,引起發病。有許多病可導致仔豬直接死亡。常見的有如下病種:
仔豬紅痢多發生于1周齡內幼豬。
仔豬白痢出生仔豬發病率高。
仔豬水腫病多發生于40日齡至70日齡仔豬,10日齡內乳豬很少發生,近來日齡有增大趨勢。
豬瘟從乳豬至斷奶前后的仔豬均可感染,年齡越小的病豬死亡越快。
豬丹毒多因母豬發病引起。
豬肺疫乳豬很少發生,斷奶后仔豬在流行期可感染發病。
豬鏈球菌病仔豬易感性高,其中敗血性常導致仔豬快速死亡。
仔豬副傷寒多發生在2月齡至4月齡未接種疫苗的仔豬,1月齡內仔豬極少發生。
豬流感仔豬發病率低,斷奶仔豬發病率增高。
豬嗜血桿菌病常在豬感染流感后繼發。
仔豬先天性肌肉震顫本病在部分地區呈散在發生,常整窩發生,初生豬常被餓死或壓死。
豬口蹄疫幼豬感染后有很高的死亡率。乳豬感染本病常看不到水泡癥狀,常呈急性胃腸炎或心肌炎而死亡。
傳染性胃腸炎對10日齡內幼豬有高致死率。
豬肺線蟲病斷奶前仔豬感染可大批死亡。
豬蛔蟲病1周齡后的乳豬即可感染。
豬囊蟲病在流行區仔豬可感染,但很少出現臨床癥狀。
仔豬貧血是2周齡至4周齡哺乳仔豬常見多發病之一,3日齡至10日齡豬發病可突然死亡。
佝僂病(軟骨病)由于鈣磷缺乏或比例失調引起,其中先天性佝僂病系由母豬營養缺乏導致仔豬胚胎期骨發育不良引起。
育肥階段(架子豬―大豬)
育肥階段是豬(商品豬)生長的又一關鍵階段。在這一時期,由于豬以最快速度生長,各種疫病也接踵而至。無論是常見多發的傳染病、寄生蟲病,還是代謝病、中毒病,都是各種規模養豬場必須重視的問題,各種防治措施必須落到實處。
仔豬階段的常見多發病中,除了大腸桿菌引起的黃白痢、水腫病,以及副傷寒、仔豬貧血、佝僂病外,其余大多數傳染病、寄生蟲病在育肥階段均可感染,且發病率遠遠超出仔豬階段,對養豬業構成極大威脅。
除仔豬階段的常見多發病外,幾乎所有的豬傳染病、寄生蟲病、代謝病、中毒病均可在育肥階段感染或發病。因此每個養豬場必須制定出適合本場實際情況的疾病防治制度和措施。
1.對傳染病按程序搞好免疫接種。對新購進的斷奶仔豬,應認真了解其防疫情況,并進行必要的疫苗(如二聯苗、三聯苗)補防;對一些季節性發病的傳染病,應提前一個月對豬群進行免疫接種;對目前尚無有效疫苗的傳染病,應提前15天進行藥物預防。
2.定期進行藥物驅蟲。寄生蟲病對育肥豬危害十分嚴重,除了腸道寄生蟲外,豬囊蟲病、弓形體病等均屬人畜共患病,其中弓形體病還可造成季節性、地區性流行。大多數寄生蟲病目前尚無有效疫苗,必須定期通過藥物進行驅蟲和預防。對養豬場的糞便應堆積發酵,利用生物熱來殺滅蟲卵。
3.通過加強飼養管理預防普通病。許多普通病如微量元素缺乏癥、維生素缺乏癥、中毒病等完全可以通過喂給優質全價配合飼料而加以預防。因此應加強飼料和飲水的營養和衛生。
4.對一部分傳染病可通過添加藥物來預防。目前,預防部分豬傳染病尚無有效疫苗,如豬流行性感冒、嗜血桿菌病、病毒性腹瀉、豬痢疾等,目前市場上有一些中草藥復方散劑、粉劑,拌料飼喂可用于預防和治療,有的中藥散劑還有促生長作用。
5.遵守嚴格的衛生消毒制度。集約化豬場的圈舍由于條件設施好,便于打掃和消毒。農戶的散養圈舍衛生條件差,必須勤打掃和勤墊新土,糞便堆積發酵,經常用消毒藥噴灑圈舍,定期對圈舍頂棚、內外墻、通道等進行徹底消毒。有條件的應給圈舍的門窗、活動場裝上紗窗,隔開蚊蠅以減少發病。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