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靈芝:別名菌靈芝、木靈芝,為低等植物,屬多孔菌科。以子實體及孢子入藥,有滋補、健腦、強壯、消炎、利尿、健胃等作用。
一、生長習性
靈芝為高溫型腐生真菌。子實體在18。C以下不能分化和發育,在24-28。C之間分化發育較快,菌絲生長溫度在3-40。C內,以24-30。C生長迅速。孢子發芽及菌絲生長不需要光,子實體分化和發育則需散光,有向光性,好氣,如通風不良影響生長發育,但有利用于菌柄的生長。對空氣濕度要求也較高,以85-90%為適。
二、栽培技術
1.瓶栽
⑴培養基制備。培養基的成分是鋸木屑和麥麩,比例3:1。通常采用的是闊葉樹的木屑。加適量水,充分混勻,用手緊握時指縫間有水而不滴下為度,水分過多、過少都不利用于菌絲的發育和子實體的形成。
⑵裝瓶。配好的培養基,立即裝入廣口瓶中,壓實。合適的盛裝量為距瓶口約3-5厘米,然后用直徑約1厘米的木棒或玻璃棒在瓶中央從上至下扎一小洞,以便于菌絲的繁殖蔓廷,瓶口用12厘米見方的兩層炒布夾1厘米左右厚的棉花塞上,包上防潮紙,在15磅高壓下滅菌1小時。
⑶接種。在無菌條件下,取在24-26。C下經5天左右培養好的斜面菌種,以接種針挑取一塊菌絲(約1.3厘米直徑)打開廣口瓶的棉塞,將菌絲體置于木屑培養基中央小洞處,再拉平棉塞包上進行培養。
為了擴大接種量,最好采用“種子”培養。做法是:將麥麩及水按重量比1:2比例配合,混合后裝入培養皿,稍壓緊,每10克麥麩可裝內直徑8厘米的玻皿4個。將皿放入布口袋內經高壓滅菌后接種,在26-28。C溫度下培養5-7天,即可作瓶栽接種用。
⑷培養。①菌絲生長。適宜的溫度有利于菌絲迅速生長。培養基以PH值5-6較好,菌絲生長階段不需要光線。因有棉塞塞口,此時濕度和通氣不需另加控制。②子實體形成及分化。待瓶中菌絲長到一定程度時,在其上部有子實體原基(1厘米大小的白色疙瘩或突起物)出現,這時便可把瓶口棉塞拔掉,讓其向瓶口外生長,突起物向上伸長成菌柄,菌柄上再長出菌蓋,孢子可由菌蓋中散發出來,在適宜條件下,從接種到散放孢子約40-60天。如果條件不適,可延長至2-3個月,甚至不能形成菌蓋。在這個階段,溫度、濕度、通氣一定要加以控制和保證。溫度控制在28。C左右;相對濕度為70-90%;光線以散射光為宜,避免陽光直接照射;靈芝對二氧化碳比較敏感,菌蓋形成階段需每天定時開窗進行換氣。換氣應緩緩進行,避免因溫、濕度的驟然變化造成靈芝畸形生長。
2.病蟲害防治
⑴青霉菌。病原是真菌中的一種子囊菌。斜面菌種、麥麩皿種子、瓶內菌絲、菌柄及菌蓋等均可被它感染。在采收后,貯藏期也主要是受它危害。防治方法:在發生霉菌感染時,應加強室內通風換氣,并在不影響靈芝生長條件下,降低相對濕度。感染嚴重的應及時移出淘汰并消毒。或用燒過的刀片挖除雜菌后,用沾5%新潔爾滅1000倍液噴霧滅菌。
⑵毛霉和根霉菌。是真菌中的兩種藻狀菌。常感染麥麩皿種子及瓶培初期的菌絲。在高溫高濕的季節,瓶塞潮濕,無菌操作不嚴時常形成危害,使菌絲生長被抑制及培養基變質。防治方法同青霉菌。
⑶蕈蚊及尖眼蕈蚊。同屬雙翅目蚊科昆蟲。蕈蚊其幼蟲鉆食幼小菌蕾
菌柄及正在生長的菌蓋,稍一驚動它即鉆入靈芝組織中。在子實體上結繭化蛹并羽化為成蟲。防治方法:用紗布條沾敵敵畏,懸掛于室內。
三、收獲加工
待放孢子后菌蓋邊緣不再生長(沒有淺白色邊緣,也不再增厚),即靈芝子實體成熟,可采收陰干,或在40――50攝氏度下干燥。如要收集孢子粉供藥用,可用紙袋將菌蓋罩起,以防孢子飛掉,可收到較多孢子粉。子實體放射孢子時間可延續一個月左右。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