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藥名:綠葉五味子
別名:內風消、小血藤、過山風、自鉆、風沙藤
漢語拼音:luyewuweizi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chisandraviridisA.C.Smith
功效:祛風活血;行氣止痛
科屬分類:五味子科
主治:風濕骨痛;胃痛;疝氣痛;月經不調;蕁麻疹;帶狀皰疹
生態環境:生于250-1200m的林中、山坡路旁及山溝溪邊。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切片,曬干或鮮用。
資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貴州等地。
動植物形態:落葉藤本。除幼葉下面被短柔毛外,其余無毛。幼枝紫褐色,圓柱形,有細棱,老枝灰褐色,呈片狀剝落。葉互生,紙質;葉柄長1-4cm;葉片卵狀橢圓形、卵形或倒卵形,稀披針形,通常最寬處在中部以下,長4-16cm,寬2.5-8m,先端漸尖,基部鈍或楔形,邊緣有鋸齒或波狀疏齒,近基部全緣,上面綠色,下面淺綠色,網脈兩面明顯。花卑性,雌雄異株,花黃色,黃綠色或帶粉紅色,花被6-7;雄蕊10-20,著生于倒卵形或近球形的花托上;雌蕊群橢圓形,心皮15-20,花柱不明顯。聚合果長4-5cm,有小漿果15-20。種子1-2,腎狀橢圓形,種皮具瘤點。花期4-6月,果期6-10月。
功效分類:祛風活血藥;行氣止痛藥
性味:辛;性溫
藥材基源:為五味子科植物綠葉五味子的藤莖或根。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或絞汁搽。
出處:《中華本草》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