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楊志華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
發展新時代職業教育 助力高質量發展
——訪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邢臺市市長董曉宇
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全面總結了過去五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面對極其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環境和諸多矛盾疊加、各種風險隱患交匯的嚴峻挑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前行、不斷奮進,貢獻了中國智慧、提出了中國方案、彰顯了中國力量,書寫出了中外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篇章。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邢臺市市長董曉宇認為,《報告》準確分析、科學研判了國內外形勢變化,系統安排部署了未來五年工作,通篇貫徹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思路清晰、科學有力,突出了高質量發展這個主題,對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董曉宇代表認為,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發展高質量職業教育是解決支撐高質量發展人才不足的關鍵。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6月對發展職業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大青年打開通往成功成才大門的重要途徑,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必須高度重視、加快發展”。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發展職業教育進行了專門部署,明確提出了“要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辦好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這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職業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視,為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指明了方向、明確了任務、提供了行動指南。
董曉宇代表介紹,邢臺職業教育基礎好、起步早,1992年全國第一所城市職教中心由邢臺全市人民集資興建,全國一縣一所職教中心的經驗從邢臺推廣;1997年邢臺職業技術學院成為國家第一所規范更名的高職院校,在高職領域曾有“南深圳、北邢臺”之說,目前擁有57所中高職學校,在校生9.7萬。作為國家老工業基地,他們不單純把職業教育當作一項教育工作,還把職業教育作為轉型發展的關鍵要素優勢來打造到邢臺投資發展的很多企業,就是看中了這里的職業教育優勢。邢臺是東風汽車的定點培訓基地,也由此推開了邢臺與東風汽車的全方位戰略合作,邢臺市長征汽車和東風汽車共同研發的渣土車等新車型已經投產,邢臺汽車工業重振之路邁出可喜步伐。職教優勢不僅是邢臺市招商引資的金名片,也是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支點。他們還把職業教育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有效載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特別需要一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職業教育是離農民家門口最近的教育,也是培育職業農民的主要途徑。目前,邢臺中高職畢業生中85%以上是家庭第一代大學生,50%以上來自農村家庭。兩年來,邢臺市開展農民工就業創業培訓3萬多人次,帶動8000多名群眾外出務工或就近轉移,初步估算,經過職業培訓的農民工比未經過培訓的工資高出30%。這些職業農民很快將成為鄉村振興的主體,不僅在產業興旺、生活富裕上發揮作用,而且還將在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等方面作出積極貢獻。他們還把職業教育作為精準脫貧的重要抓手。通過“職業院校+企業+貧困戶”的方式,積極發揮職業教育在扶貧、扶志、扶智上的推動作用,兩年來幫扶貧困職教學生1868人次。今年,他們選取10所優質職教院校幫扶10個貧困縣,實施“十校聯萬戶”幫扶計劃,對貧困學生和貧困戶全部實行免費培養培訓,努力實現一人高質量就業,全家穩定脫貧。
董曉宇代表提出,總理在《報告》中強調要“創新職業教育發展,鼓勵企業舉辦高質量的職業教育,促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邢臺市是全國較早制定促進“校企合作”專項政策的地區,2013年還專門出臺了《邢臺市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辦法》。目前已經組建了3個省級、10個市級職教集團,今麥郎、晶龍等多個知名企業開展“冠名班”,與院校合辦專業、開展訂單培養。著眼國際化辦學水準,我市技師學院、順德集團與德國BBW教育集團、清華控股集團聯合組建的“河北省中德工匠學院”,不僅為當地培訓技能人才,還承擔清華大學技能實訓任務,在“雙元制”辦學上作出了新的嘗試。采取“以教引產、以產促城、產城教結合”的方式,規劃建設萬畝產教園區,在產城教融合發展上走出了邢臺特色之路。他們也注意到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教育部印發了《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含金量很高,他們將認真抓好貫徹落實,加快探索推進高質量職業教育發展的邢臺方案,為發展新時代職業教育作出新的貢獻。
總理在《報告》中還指出,要“解決好勞動力素質和結構與之不相適應、特別是高技能人才嚴重短缺等問題”。董曉宇代表認為,盡管國家對職業教育投入持續加大,職業教育有了長足進步,但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供給側和產業的需求側在結構、質量、水平上還不能完全適應,產教“兩張皮”問題仍然存在。特別是與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職業教育仍然是國民教育中的薄弱環節,還存在“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問題。社會對職業教育的看法還帶著“有色眼鏡”,很多家長和學生將職業教育作為最后選項。解決職業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十分必要也十分緊迫。通過學習總理的《報告》,就推進高質量職業教育提兩點建議:一是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修訂完善1996年的《職業教育法》,將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放到同等高度,加強對中職、高職、應用型本科、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整體規劃,像普通高等院校建設“雙一流”一樣培養優質職教院校、優質專業學科,打造一批職教院校的“清華”“北大”。二是匯聚全社會力量支持職教發展,在進一步加大對職業教育投入力度的同時,繼續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并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讓每個上職教的孩子都有出彩的機會。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