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4-05 作者:佚名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貴陽4月5日電(記者劉智強)春耕時節,地處烏蒙山深處的艾家坪村一片忙碌景象。以前種玉米,如今種藥材,45歲的村民羅興文與周圍的許多貧困戶一樣,不僅可以在家門口務工賺錢,還能參與公司分紅,在脫貧中嘗到了產業結構調整的甜頭。
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二塘鎮艾家坪村有729戶3275人,人均耕地面積不足1畝,長期種植玉米等傳統農作物,產出少、收入低,是省級二類貧困村。
二塘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鄧仕飛介紹,艾家坪村平均海拔高達2600多米,晝夜溫差大,土壤肥沃、濕潤,且陽光充足,非常適宜種植草烏、黨參等中藥材。
近兩年,在政府支持下,艾家坪村引進一家種植中藥材的企業。二塘鎮鎮長趙德超說:“我們用縣扶貧辦撥給的近50萬元扶貧資金為村里192戶貧困戶入股企業,貧困戶可直接分享入股紅利,此外,該企業以每畝500元的價格流轉土地,也給群眾帶來收益。”
如今,村里建起了1200畝草烏種植基地、800畝黨參種植基地。同時,還種植了少量重樓、白芨、黃精、金鐵鎖、旱半夏等中藥材。
“我家6口人,4個孩子1個上大學、3個上中學,負擔較重。自從前年村里引進企業種植中藥材,我就在基地上班,一個月工錢3500元,再加上流轉土地的收益和每年分紅,2017年底我家就脫貧了。”羅興文說。
記者近日在艾家坪村采訪時,正值草烏種植期。羅興文和鄉親們正在種植基地忙碌著,地上覆蓋的層層地膜在太陽的照耀下猶如波光粼粼的湖面。
趙德超說,艾家坪村以中藥材種植為主導的產業結構正在逐步形成。
“過去種玉米每年一畝地也就賺幾百元,現在種中藥材每畝地年利潤可達萬元。”趙德超說,“如今,村里已有138戶680多人受益產業結構調整,順利實現脫貧。”
艾家坪村只是威寧縣農業結構調整的一個縮影。為把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威寧縣改變傳統種植觀念,逐漸調減低效低產種植品種。
“調整種植結構,騰出的空間發展山地特色高效農業。2018年,全縣將種植蔬菜90萬畝、中藥材35萬畝、蘋果17萬畝等。”威寧縣縣長陳波說,他們已成功打造了“威寧蘋果”“威寧苦蕎”等品牌,“威寧洋芋”還被農業部選入“2017中國百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之一。
通過種植高效高產農產品,產業帶動脫貧的效果逐步顯現。據統計,2017年,威寧縣減少貧困人口3.94萬人、4個貧困鄉鎮“減貧摘帽”、66個貧困村出列。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