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4-05 作者:葛海霞 來源:中國工商
中國鄉村經濟·旅游發展大會于4月1日-2日在北京職工之家舉行,本次大會得到來自國家發改委、國務院扶貧辦、農業農村部、中國扶貧開發協會等有關各方的大力支持,會議吸引了亞太旅游聯合會、中國綠色農業聯盟、中咨規劃設計研究院、中國建筑科技集團中國城市建設規劃院、地方政府主管單位的代表、文化創意產業機構、鄉村旅游規劃設計運營團隊、旅游地產等投資方及業界專家學者共計400余人,大家圍繞“促進鄉村旅游發展 推動鄉村經濟振興”會議主題, 就振興鄉村旅游,創新發展機制,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健全市場監管環境,強化鄉村生態環境和鄉村風貌保護,全面提升鄉村旅游發展質量和服務水平,推動鄉村旅游成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農業結構調整、農民增收致富等發展問題進行了深入有效的探討。大會由中國發展網主辦。
筆者從會上了解到,2017年,全國鄉村旅游約25億人次,同比增長16%,約占全國國內游客的半壁江山,旅游消費規模超過1.4萬億元,同比增長27.3%,超過全國國內旅游收入的30%。
振興鄉村經濟是一項立體綜合工程。國家發改委農經司副巡視員許正斌在發言中指出,順應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打造現代版的“富春山居圖”。
目前,國家發改委正在牽頭編制一個五年期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許正斌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可以概括為七個方面:一是一個目標,就是推進農業農村的現代化。二是兩個途徑,就是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城鄉融合發展,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就是要在干部配備上優先考慮,在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在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在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三是三生共贏,就是我們鄉村的生產、生活和生態都要協調發展。第四就是四化同步,也就是說要推進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五指的就是五位一體,也就是按照剛才講的五句話的總要求來統籌地推進農村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的建設。六指的是六大支撐,要強化人才、土地、財政、金融、科技、組織領導六個方面的支撐。七就是七大方略,也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去年年底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面講的,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的七個方面。要重塑城鄉關系,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就是要發揮我們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這兩輪驅動的作用,讓我們的城鄉工農關系加快形成工農互補,全面繁榮的新型城鄉關系。
中國發展網執行總裁盧必成
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鄉村旅游在德國和法國、西班牙、美國等發達國家已經具有相當的規模,我們國家鄉村旅游的發展發端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經過三十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了旅游產業新的亮點。
國家發改委社會司副司長彭福偉說,在推動鄉村旅游發展的過程中,要把握四個關系。
第一是政府和市場的關系,要調動各類經營主體發展鄉村旅游的積極性,使鄉村旅游在經營上更加融合多樣,在機制上更加充滿活力,在服務上,更加貼近市場。同時政府要規劃引導方向,通過強化管理規范市場,通過出臺政策營造環境,促進鄉村旅游持續、健康發展。
第二是農民和資本的關系,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小康社會關鍵看農村。發展鄉村旅游要拓寬社會資本參與和支持的途徑和方式,引導人才、資金、管理等要素向農村流動,但必須把富民、惠民作為鄉村旅游發展的首要任務。要引導建立鄉村旅游的農村參與,合力共享的機制,探索農民自組織,自就業的創業模式,促進鄉村旅游成為大宗創業,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的重要渠道。資本的進入在鄉村旅游發展的過程中,應該更多的關注農民的收益。
第三是農業用地和非農業用地的關系,發展旅游用地也是一個關鍵的內容,中國要強農業必須要強,要立足我國人多地少的國情,要因地制宜引導荒山、荒坡等加強發展,堅持守住耕地的紅線,堅決禁止耕地的非農化,要合理規劃經濟作物、水果等占有耕地的比例,通過提高土地的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提高產量,避免耕地的非農化。根據調研發現好的地方資本的進入對耕地的占用和破壞,可能問題很大。
第四是開發與保護的關系,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良好的生態環境,深厚的文化底蘊是鄉村旅游發展的重要基礎。要牢固地樹立保護改善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發展生產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要堅持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統籌考慮資源和環境的承載能力,在保障設施的同時,更加注重農村生態環境,鄉村風貌的保護,努力使鄉村讓城市更向往。這是四個方面的一個關系。
中國扶貧開發協會副會長劉福合
旅游扶貧是精準扶貧戰略提出以來一個重要措施,中國扶貧開發協會副會長劉福合說,旅游扶貧就是通過旅游帶動扶貧、促進扶貧,帶動農民致富,促進貧困地區區域經濟發展。促進鄉村旅游,通過鄉村旅游帶動民族振興和農民致富,要有新思維,新思路,要探索新機制才行。只有政府支持,龍頭企業引領,群眾參與,這樣一套機制才有可能把具備旅游雛形的鄉村旅游點打造成鄉村旅游熱點。所以鄉村旅游,鄉村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促進精準扶貧,在現階段還有很多路要走,但是這條路必須走,可能在后小康時代發揮巨大的作用。
如今,全域旅游把生產、生活,從空間布局優化到產業升級轉型已經成為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新時代的農業成為旅游+農業,農旅融合發展的現代農業和觀光農業,新時代的農民農忙時生產,農閑時服務旅游。
旅游專家李偉群博士說,從投資的角度看,美好生活的需要就是解決我們說的吃住行、游養娛,就是文旅投資最相關,覆蓋的面積最大的一個部分。需要從文化藝術享受到旅游體驗等構建和諧美好的社會氛圍。
旅游業已經成為五大幸福產業之首,成為整個國民經濟當中的戰略支柱性產業。為什么說旅游扶貧?旅游業在農村地區發展文旅農,文旅產業能夠扶貧,為什么只有旅游扶貧才是最好的扶貧方式?就是因為旅游可以根本改變我們農村面貌,可以升級轉型,拉動我們的農業生產,改善農村的就業和收入水平。
農村旅游項目怎么發展?李偉群指出,定位很重要。生態保護利用開發方面,國家會出臺越來越嚴格的標準和要求,如何保護利用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化遺產,自然界留下來的地形地貌,還有我們的生態環境,是必須要重視的問題。通過資本運作,利用建設運營可以匯聚更多的智慧,在創造特色和保持特色方面,可以成為鄉村旅游項目未來持續保持較高吸引力和競爭力的重要方面。
李偉群呼吁各地方政府應該積極發展文旅產業發展的引導基金,來貫徹執行政府發展的規劃以及指導思想。如果區域性的文旅產業投資基金,以民營資本為主,跟政府的產業引導基金結合,數量和規模將非常可觀,將帶動農村旅游項目投資基金快速崛起。
正和島文旅部落酋長、上海金融信息行業協會副會長、巨如集團董事局主席胡立勇認為,旅游業涉及許多行業,旅游跟很多東西都密切相關,旅游和健康、教育也非常相關。他說,正和島文旅部落策劃了一個叫千縣千品的項目,就是一千個貧困縣,每個貧困縣推一個最好的項目做起來,推向市場,推上市,這樣的扶持將帶動更多的精品特色項目,造福城鄉。
圓桌論壇
4月1日下午,中國建筑科技集團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總工程師董音作為嘉賓主持,邀請來自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王興斌,中咨規劃設計研究院首席規劃設計師李寶中,北京華寅昊成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劉保成,有巢幫扶創始人余銘哲就“鄉村旅游在促進鄉村振興過程中的機遇和挑戰”話題進行了專題討論。
脫貧攻堅新時代廣場成立宣發儀式
會議期間還舉行了綠色扶貧發展基金啟動儀式以及入駐位于北京西客站南廣場的“脫貧攻堅新時代廣場”意向簽約儀式。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